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李稻葵:当前中国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时间:2013-05-07 14:54:00 |  李稻葵 | 字体:【 】| 阅读: 191

三大历史性成就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了三大历史性成就。

第一,这是人类历史有记录以来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百姓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30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以及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比重上升的速度远远超过英国工业革命之后的80年;日本明治维新以后的30年及二战结束之后的30年;德国统一后的30年;美国经济崛起的30年;苏联增长最快的30年;巴西、阿根廷等国家飞速增长的30年,以及新加坡、韩国、台湾地区各自经济起飞的30年。毫不夸张地讲,中国过去30年所取得的成就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是一个落后的穷国在人类历史上以前所未有的迅速起飞的最佳实践。

李稻葵

中国百姓过去30年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远远突破了中国百姓自己的预期,而且事实上也远远超过了西方人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民众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实际经历。

第二,一个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现代化经济体制已经初步成型。这一体制不仅直接带来了经济迅猛发展,更是大幅提升了绝大多数中国百姓的个人生活的自由度,因此,全社会对这一经济体制有基本的认同感,尽管他们对于下一步以及个别部门的改革(如医疗、住房)尚存分歧。

第三,改革文化深入人心。不合理的制度就得改革,改革就是制度变迁,这就是改革文化,这一文化在中国已经形成,在全世界尤其是发达国家极为少见。

现行的政治、社会、经济体制远不能说是完全符合中国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但是进一步改革的意愿在民众以及社会精英阶层已经根深蒂固,这为中国经济和社会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可持续发展面临三大挑战

展望未来,为了维系中国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必须面对三大基本挑战:

第一,解放思想。我们所面临的问题的复杂度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超出我们的认识能力,必须再提解放思想。三种倾向恐怕与解放思想相悖。一是对现代市场经济的过分简单的理解,现代市场经济需要恰当的政府管制和干预以及基本的福利性制度安排,而非单极的市场体制;二是把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现行体制奉为制度变迁的终极目标;三是眼光局限于中国自身,无视中国与世界的互动性。这三种倾向都将阻碍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未来中国必须解放思想,破除任何迷信,不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体制,这才是科学发展的基本要义。

第二,公众参与及和谐发展。经过30年快速发展,中国社会难免会积累一系列社会矛盾,同时,随着民众全面素质的提高,参与政治和社会治理的意愿将会不断上升。发展必须有更大的包容性、和谐性,而包容性、和谐性不是政府花钱、买单所能够达到的境界,相反,需要不断地在制度上进行创新,逐步纳入更多和更高质量的公众参与,调节社会各阶层的矛盾,这也是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

第三,大国发展战略。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中国在 2011年初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编者注),从现在开始,中国的发展将面临一个发展中大国所面临的基本困惑,其中包括国际贸易环境的恶化,也包括资源、能源和技术的难题。作为大国,它必须开发自己的潜在的统一大市场,必须极大地减少对外市场的依赖,也必须在关键的技术领域里取得应有的突破,乃至大幅减低经济活动的单位能耗和污染排放。从现在开始,中国的发展必须走一条让中国民众过上不以大量的资源和能源消耗为代价的现代化生活。一旦中国的发展模式在这方面取得了突破,将是中国对全人类的贡献,尤其是对那些目前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及落后发展阶段的国家的贡献。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