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习近平总书记言约旨远,一语道明了个人目标与中国梦的不可分性。实现中国梦,必须依靠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每个炎黄子孙都能像滴水归海那样,把个人目标与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一致起来,使自己的梦想与圆梦行动成为实现中国梦的一方面、一部分,那么,就必然会加快实现强国与富民、维护整体利益与实现个人价值的互利双赢。
如何才能实现个人目标与中国梦的统一?笔者以为,首先要解决好心往一处想的问题。只有心往一处想,才能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每个人对于自己奋斗目标的设置,必须善于把小目标融合于大目标之中,自觉地将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与国家的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将个人需要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统一起来。
人的需要是一条奔腾的河流,永远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在满足中提高,在提高中发展。实现个人目标与中国梦的统一,离不开两条最基本的途径:一是适应性统一,二是调节性统一。所谓适应性统一,就是在不需要改变个人需要的条件下,使个人的小目标与振兴中华的大目标相适应,使个人需要与建设强盛国家的需要一致起来。所谓调节性统一,则是对个人需要作一定程度的改变,从而实现小目标与大目标的统一。但是,不管是什么样的个人需要,也不管是何种途径的统一,都必须十分明确:任何需要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它的产生、满足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实现。没有超出社会需要之外的个人需要,只有在实现社会的需要中才能实现个人的需要。个体需要与社会需要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个体需要应该服从社会需要。由于适应性统一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可能,这就决定了调节性统一的必不可少。不适应就需要调节,调节的初始目的和最终目的无不是为了更好地适应。使个人目标与中国梦相向而行,同频共振,从而真正成为中国梦的具体展开和能动表现。
中国梦的魅力之大,不仅在于它顺民心,合民意,还在于它的务实和靠谱,没有任何虚幻和不着边际的成份,每个方面都很清晰,都有实实在在的内容。是理想和现实相统一、跳一跳摘得到的目标。“大我”的目标已然十分明确, “小我”的目标无疑也应该力戒空泛含混。在目标的设置和认知上,我们既不能象那只口渴的鸽子,错把画在画板上的大水瓶当作自己要找的水源,急不可耐地飞过去,由于用力过猛,结果,被画板撞断翅膀跌落在地半天也飞不起来。也不能重蹈铜匠和铁匠搬迁的覆辙。相传某人的家夹住在铜匠铺和铁匠铺之间,整天被敲打声烦扰着。迫于无奈,他请人代为向铜匠和铁匠讲情说:“只要两家肯搬迁,愿设盛筵酬谢”。第二天,铜匠、铁匠同时登门说,马上就要搬家。某人大喜,摆了筵席,吃罢,某人问铜匠和铁匠准备搬到什么地方去?他俩同时说:“我搬过去,他搬过来”。这虽然只是个笑话,但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交代事情,布置工作必须明确具体,否则,不仅达不到目的,反而容易闹出笑话和问题。制订目标也是如此,必须明确具体,否则就易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目的。当年,美国总统林肯就曾提醒人们:“我们一定要问自己的所在,并走向何方?”你到底要铜匠、铁匠把家搬到哪儿去?目标必须清晰明确。目标不明确,休怪别人偷工减料,耍刁使滑。有了清晰明确的目标,你的下意识就会被一种清晰、集中的画面所激活。这种被激活了的内心中下意识领域目标搜索系统的控制功能,将会推动你向目标前进。同时,成功也将向你靠拢。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中,只有人类不具备先天的内置成功系统,这使得人类可以随意设想自己的积极或消极、赢或输、成功或失败。当然,你所获得的正是你经常看到和想到的。你可以通过确定明确的愿望的途径培养和发展目标意识,并开始采取具体的步骤坚持不懈地去实现这些愿望。实践证明,目标一旦设定,一旦明确,它就会扎根在你的潜意识里,而这种潜意识将始终指引你向着目标奔跑,并持续不断 地提醒你:“该做这件事了”,“不要去做那件事”。潜意识还会叫你注重和接近与你的目标相一致的人和事,忽略和拒绝那些与你的目标不一致的人和事。
能否把个人目标与中国梦统一起来,不仅取决于目标是否具体明确,而且还要考量目标层次的对称度和契合度。从前,有一个农夫在田头锄草,忽然抒发起自己的“理想”:我要是未来有一天当了皇帝,一定要买两把水壶,地东头放一把水壶,地西头放一把水壶,锄到东头渴了,就在地东头喝水,锄到地西头,就在地西头喝水,那该多好啊!这实在是一个令人心酸的故事,一方面,既反映了旧时代农民成年累月得不到温饱的凄楚心情,反映了小生产者──农夫们的狭隘眼光。同时也从另一方面给我们以启示:制订目标应具有一定的高度,不能满足于一般要求。目标是一种期望,是人的各项活动所追求的预期结果在主观上的反映。人的工作积极性或努力程度,不只取决于需要、动机的动力状况,也取决于人对目标的期望,在人对目标的期望程度极低的时候,即认为工作成就不可能取得的时候,或者,虽可成功但不会对主体有什么肯定意义的时候,或者虽有某种意义却不能使需要有恰当满足的时候,即使需要很迫切,动机很强烈,也难有真正的努力行动。只是在“有盼头”的时候,人才会努力。目标的这种激励功能是显而易见的。价值标准高的目标才具有吸引力,才能催人奋发。这就是为什么同样的一团泥,同样的是制作陶器,有的人把它制作成了精美贵重的器皿,有的人则把它制成了粗劣的器皿,而有人却把它弄成了价值尽失的一堆瓦砾。一位有识之士说得好:“不要订微不足道的计划,因为它没有使人热血沸腾的魔力”。
我们还应该十分清楚:实现个人目标与中国梦的调节性统一,最具直接意义的,是价值观的调节作用。价值的实质是客体属性和主体需要两方面的统一。就价值观的直接表现看,似乎只在确定客体对象的价值,但事实首先却是人对自身存在价值的估量。人的最高价值决定了人对自身需要价值估量和对客体对象的价值估量。人的自我价值估量,根据一个人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态度,而分为集体主义的与个人主义的两种。社会主义条件下人的价值,一方面表现为,人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存在,而享有社会对他的尊重和满足;另一方面,则表现为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把后者摆在首位,才是集体主义的,正是个人对社会的尽责和贡献才使个人获得在社会中的地位与价值,社会也才有可能给予个人的尊重和满足。颠倒了这个主次关系就是个人主义的。每个人在实现“大我”目标即集体目标的过程中也同时实现“小我”目标即个体目标;在实现“小我”目标的同时也为实现“大我”目标作出贡献。“小我”目标的“工作成就”这一项与“大我”目标的统一,是首先的也是最起码的要求。目标的统一就是要通过“大我”目标向“小我”目标的分解转化,或将“小我”目标纳入“大我”目标来实现。总之,个体需要的满足,必须基于个体对社会的贡献,而且贡献应该大于索取。这样,社会才有发展的力量。
滴水归大海,才会有澎湃。小我从大我,人生添异彩。人生的方向和成就是由你所确定的目标决定的,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人生。实现个人目标与中国梦的统一,不仅可以使我们的行动有依据,人生有意义,还能激励我们的斗志,开发我们的潜能,助推我们找准人生的坐标,寻找到自己的绿洲,进而创造和取得人生的辉煌。真正在“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的必然逻辑和良性循环中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