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两型社会建设的新探索

 时间:2013-06-07 15:06:00 |  朱翔 | 字体:【 】| 阅读: 127

由欧阳峣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最终成果《两型社会试验区体制机制创新研究》,最近由湖南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通读这部致力于两型社会建设新探索的著作,觉得它具有开拓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

选择两型社会体制机制创新的视角进行开创性研究。追求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任务。2007年12月,国家发改委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要求通过改革创新形成新的体制机制,为推动全国改革、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如果将两型社会界定为一种社会形态,它就是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全方位改革或转型,包含着非常广泛的内容。该书作者选择“形成新的体制机制”的研究视角,这既是基于对中央要求的深刻理解,又是基于对项目创新点的深入思考。全书紧紧抓住这个突破口,认真研究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在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矛盾和问题,针对其中的重大问题和关键问题,运用制度经济学、资源环境经济学原理,在理论上进行科学解答;并结合试验区的实际情况,在实践上提出现实的路径。作者在深入探索的基础上,提出了试验区体制机制创新的基本思路:即在建设主体上构建“政府、企业、居民”相结合的体制机制;在建设内容上构建“技术、产业、文化”相结合的体制机制;在建设手段上构建“行政、市场、教育”相结合的体制机制。

围绕两型社会体制机制创新的要素进行系统性研究。两型社会的体制机制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个系统是由诸多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要素构成的。作者把体制机制系统分解为五个基本要素:即资源节约体制机制、环境保护体制机制、产业引导体制机制、技术支撑体制机制和政府管理体制机制。认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是直接性的要素,属于第一层次;产业引导、技术支撑和政府管理的体制机制是间接性的要素,属于第二层次。在具体研究中,既深入分析了各个要素的特征和作用,又系统分析了各个要素的联系和影响。作者认为,产业是经济发展的载体,两型产业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两型技术”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支撑;政府管理的职能是宏观调控,它可以通过引导“两型产业”、“两型技术”的发展促进“两型社会”建设。

针对两型社会体制机制创新的实际进行可操作性研究。该项目属于应用对策类项目,主要目标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提出可操作性的政策和措施。为做好这项工作,作者在两个试验区进行了深入、广泛、系统的调查研究,向政府部门、企业和居民发放问卷1700份,有效收回1503份;分别在武汉、长沙、株洲和湘潭召开座谈会,进行认真探讨。根据掌握的第一手资料,深入分析了两型社会建设的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从总体上提出了从重工程项目向重体制机制的转变、从重全面推进向重率先突破的转变、从重财税支撑向重技术创新的转变、从重行政权力向重法制建设的转变等对策建议。还提出了加强两型社会宣传教育、产业引导等对策建议。其研究成果被《成果要报》刊发。作者将对策建议融入到该书中,凸现了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

(作者系湖南师范大学教授、省两型社会建设智力办副主任)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