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让“三尺讲台”对接未来战场

 时间:2013-06-09 13:30:00 |  杨杨 | 字体:【 】| 阅读: 130

刘伯承元帅讲过:军官的培养是最艰巨的战争准备。任职教育既是面向现实的,也是面向未来的。面向现实,就要时刻准备打仗,随时走向战场。面向未来,就要研究未来仗怎么打、兵怎么练、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也是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能力培养之要。任职教育以赋予军官本级任职岗位所需能力素质为目的,它基于学历教育,又高于学历教育,是军事人才培养的主要形式,处于军队院校教育的高级阶段。

当前,加快发展军事任职教育,是世界各国军事院校的共同选择,也是加快缩短我军能力差距的必然路径。随着我军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如何夯实任职教育基础、加快任职教育转型,正在成为新形势下军队院校建设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

抢占战略高地,制定发展路线图

党的十八大提出:“加紧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双重历史任务,力争到二〇二〇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证,是军队院校的重大责任、历史使命。我军目前的人才资源,是在机械化条件下构建起来的,未来10年的一项重大任务,就是对人才结构实施战略性优化改造。站在这一新的起点上,军队院校向任职教育转型刻不容缓。

军事人才的舞台,历来是全球化的;军事人才的标准,也历来是世界性的。信息时代的军事实践活动,从陆海空天电等物理空间进入虚拟空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美军人才培养的超前跨度是5年,伴随人才新陈代谢,每10年就会完成一轮作战思想的淘汰更新。按照全球军事发展的加速度,我军人才培养的跨度必须更加超前,这样才可能完成追赶、实现跨越式发展。

还应当看到,我军建立学历教育为主体的院校体系用了54年,建立以任职教育为主体的新型院校体系还不到10年。目前,任职教育在军队院校的主体地位虽初步确立,但在军事人才培养中的主导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基本教学体系虽初步建立,但信息化条件下任职教育能力和水平还处在较低层次。要真正完成任职教育转型,必须突破固有模式,紧跟军事实践发展而发展,不断进行创新升级。

面临的挑战虽然严峻,但发展机遇前所未有。我军发展任职教育的目的不是追随而是超越,不是模仿而是创新。我们必须深刻、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利用后发优势,发挥能动作用,以全新的思路推进机械化条件下任职教育与信息化条件下任职教育复合发展,让任职教育院校成为我军战略人才的储备高地,成为我军作战思想的创新前沿和“作战实验室”,为实现“强军梦”提供智力支撑。

向实战靠拢,与部队训练对接

刘伯承元帅讲过:军官的培养是最艰巨的战争准备。任职教育既是面向现实的,也是面向未来的。面向现实,就要时刻准备打仗,随时走向战场。面向未来,就要研究未来仗怎么打、兵怎么练、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培养适应战场、胜任岗位的能力是任职教育的核心。我军任职教育必须着眼“能打仗、打胜仗”的根本目标,围绕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的实战要求,实现任职教育与战场需求有效对接。

教学改革向实战靠拢、向部队训练靠拢。必须始终坚持任职教育为军队战斗力服务、为部队训练服务的方向,更加重视作战对手、高新技术和武器装备、军事斗争形态、现代军事教育训练理论的研究,更加强调吸收战争和部队军事训练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更加密切教学体系与未来作战任务、作战样式、作战方法、作战手段、作战环境等的对接,更加突出实战性教学和实践性教学,广泛开展研讨式、案例式、推演式教学,建立和固化任职教育向实战靠拢、向部队训练靠拢的理念、标准、制度和运行机制。

坚持训用一致,大力发展信息化条件下教学。面向双重历史任务,我军机械化建设尚未完成是现实,我们不能脱离这个现实奢望打信息化战争;建设信息化军队是目标,我们不能因为基础薄弱就放弃追求。任职教育内容必须坚持服务当前与着眼未来相统一,克服学历教育存在的课程学科化、教材专著化、教员学者化、方法灌输化、评价考试化等倾向,不断进行内容升级和结构改造,全面构建以全军、军种、兵种(专业)三级核心课程为骨干,以专题式课程为主要形态,以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基本应用为主要类型的新型课程体系,始终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同时,还必须大力发展战争实验室,大力建设综合性野外教学基地,以基地为舞台、以模拟为手段、以网络为支撑,以未来实战任务为牵引,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向战场真实作战任务、真实作战方式、真实战场环境逼近,力求训练科目与实战任务相一致,训练标准与实战标准相一致,训练环境条件与实战环境条件相一致,保证实践化教学、实战化教学落到实处。

让优秀军官培养未来的军官

军事教育人才是培养人才的人才,是军队人才战略工程的基石。只有一流的教员队伍,才能建设一流的军事院校,造就一流的军事人才。随着新军事变革的深入推进和军事教育的加速转型,任职教育院校必须改变目前教员队伍中存在的经历阅历较为单一、能力素质不够全面、类型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多措并举大力推行“名师工程”,培养出一大批具备高学历、丰富部队实践经历、深厚军旅资历的新型教员队伍,培养出一大批融指挥素养、科技素养、管理素养为一体的战略领军人才。

“教员—指挥员”高度融合。军事教育的通则,是让优秀军官培养未来的军官,让优秀领导者培养未来的领导者。德国国防军指挥和参谋学院规定,教官必须具备相应的部队任职经历;美国西点军校的教官是从优秀连长中选拔出来的;俄罗斯诸兵种合成学院教官是团以上部队优秀主官。因此,任职教育的教员既要精通军事教育理论,又要具备指挥员的能力素质,做到站在讲台上是一名优秀教员,组织训练与作战是一名合格的指挥员,实现“教员—指挥员”高度融合。

“教师—工程师”综合集成。随着我军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正在加速由人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化,迫切需要大量既能指挥、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任职教育的教员既要具备理论水平高,组织实施教学、科研学术能力强的教师素质,也要具备专业技术能力突出,能够独立解决工程技术、任职岗位实践问题的工程师水平。目前任职教育院校教员队伍指技融合不够,存在重理论、轻技术的倾向。因此,必须把培养“双师”型素质的教员作为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采取有力措施打造一支掌握信息化技术、精通信息化装备的新型教员队伍,为培养新型军事人才提供坚实有力的智力支撑和队伍保障。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