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坚定不移推进“深水区”改革

 时间:2013-06-20 12:33:00 |  唐卫彬 | 字体:【 】| 阅读: 134

当前,随着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已经再次走到了关键节点:在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同时,国际金融危机阴霾久久不散,美国“重返亚太”,周边关系紧张,人口、资源、环境压力骤增,国内社会矛盾加大……。党的十八大召开,使中国面临着全新的起点,“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只有坚定不移进一步深化改革,才能推动科学发展,由此,“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才能如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梦想成真。近期,结合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进一步深入学习,笔者对当前我国的改革与发展相关问题形成了以下几点认识。

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个矛盾必然要求通过改变生产方式来使生产力摆脱桎梏”。当前,经济发展遭遇巨大障碍、社会矛盾不断加深,呼唤强力推进“攻坚期”“深水区”改革。某种程度上说,“改革就是与危机赛跑”。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逐渐形成了一套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不相适应的僵化模式,生产关系严重阻碍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只有通过改革建立起新的、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生产关系,才能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正是因为生产关系不断建立调整并使之更加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结果。但是随着发展的不断深入,新的问题又不断涌现:GDP考核让经济发展付出资源、环境代价,经济结构不合理矛盾凸显;收入分配不公,区域、城乡、行业间贫富差距过大,社会群体性事件频发;腐败有蔓延势头……,面对新的现实困局,面对生产关系明显不适应甚至阻碍现实生产力发展的新情况,解决各种问题仍然必须依靠改革。

当前,我国改革已步入“攻坚期”“深水区”,面对的都是尤为难啃的“硬骨头”,但是,面对“躲不开、绕不过”的体制机制障碍,如果消极应对,固然一时轻松,但可能矛盾更多、危机更大,甚至落入“转型期陷阱”,严重影响我党执政安全,让国家在国际环境中丧失发展机遇。不改革,就抓不住发展机遇;不改革,就会失去民心;不改革,就有亡党亡国的危险。从某种意义上说,“改革就是与危机赛跑”。

新一轮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途径,无论是“时间窗”,还是民意所向,“改革之箭”已在弦上。因此,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厘清改革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充分认识深化改革的极端重要性,坚定不移地推进和深化改革。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是历史的主体,研究社会规律,必须研究群众的活动;尊重社会规律,必须尊重人民的选择。新一届党中央多次强调,要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进一步深化改革,是尊重社会规律、尊重人民意愿的抉择,是符合规律、以人为本的决策。

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夕,笔者参与领衔的一个调研团队围绕“深化改革”进行了专题调研,历时两个多月,采访各界人士 400余人。在采访中,官者直言,老者诤言,学者谏言,社会各界对深化改革殷切期待,对改革难、改革慢、改革少深表忧虑。有的领导干部疾呼:“现在关键要主动改革,而不能被改革,否则最后就会面临革命。”许多同志言及深层次矛盾,话语深沉而凝重:“改革是唯一出路。”

与此同时,调研团队通过《半月谈》杂志社和新华网开展了大型民意调查,5万余人踊跃参与投票。高达 89.02%的受访者认为深化改革对于抓住战略机遇期“至关重要”和“比较重要”。同时,37.5%的受访者认为“改革更难了”,30.74%的受访者认为“改革太慢了”,有26.84%的受访者认为“改革减少了”。当我们将充溢民众改革期盼和诤诤建言的十多万字的调研报告提交后,引起了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不断释放积极信号,强调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化改革,正是尊重社会规律、尊重人民意愿的抉择,是符合规律、以人为本的决策。因而,受到各界人士的热烈响应,极大地增强了社会各界对党和国家的信心。

唯物史观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首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当前需要进一步坚守市场化改革方向,巩固成果,引向深入。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正是紧紧抓住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并且首先成功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初步建立和不断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推进,一系列深层次矛盾仍有待解决,必须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引向深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夯实经济基础。

因思想束缚、利益羁绊,当前市场化改革难度增大、阻力增大,共识减弱、领导力减弱,呈现出“两增大、两减弱”问题,严重拖滞、阻碍着市场化改革进程的推进。我们一定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不动摇,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打破思想障碍、利益壁垒,坚定信心,砥砺勇气,把市场化改革进行到底。

唯物史观认为,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当前,必须加强顶层设计,统筹配套推进,进一步加快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文化体制等改革,实现各方面的有机统一,有效结合。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民主”。并强调了加强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七项重要任务,与此同时,新一届党中央还对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创新要求。这充分显示了对上层建筑的能动的反作用的高度重视,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具体体现。

笔者在工作调研中还经常感受到,当前,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低下等现象十分严重,上层建筑已经严重阻碍着经济基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随着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对其他改革的牵制作用日益明显地体现出来。因此,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应当成为全面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和“牛鼻子”。政府必须勇于“革自己的命,让自己的利,削自己的权”,通过简政放权,让利共治,在服务型、法治型、廉洁型政府建设上取得重大进展。同时,加强顶层设计、统筹配套,以行政体制改革的实质性突破撬动其他关键领域改革,把我国改革开放事业持续推向新的高点。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