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面对“钱荒”不必慌

 时间:2013-07-04 10:32:00 |  董艳玲 | 字体:【 】| 阅读: 156

当前,我国金融市场出现一些波动,银行“钱荒”问题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话题。关于“钱荒”问题的讨论,目前主要集中在“钱荒”的成因和央行沉着应对的政策意图这两个方面。

中国面临的“钱荒”问题

中国面临的“钱荒”问题

对于这次中国式“钱荒”的成因,多数观点认为,这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主要因素包括:一是从国际市场环境看,美国经济复苏,美联储宣布将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政策,造成新兴市场国家资金外流,我国的外汇占款回落,基础货币供应量减少,从而导致银行流动性吃紧;二是从国内市场环境看,6月份是商业银行考核二季度贷存款规模的时点,又恰逢准备金缴款和财政缴款的时点,加之监管部门对银行外汇业务贷存比的考核新规出台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市场的资金紧缺;三是从银行自身业务管理看,一些银行存在着短借长贷的资金期限错配风险。一旦外部环境出现变化,风险随即显现,出现暂时的流动性不足。在上述三方面因素中,银行资金期限错配的风险似乎更为根本。外因往往通过内因起作用,外部环境的变化有时是难以控制的,而内部风险控制却可以未雨绸缪。

近些年来,我国银行资金期限错配风险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来自于“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影子银行”不是银行,却能够在银行信贷之外发生信用创造现象,成为银行的“影子”,这包括银行理财产品、信托产品、券商的资金管理计划等。

按照传统银行信贷方式,银行吸收的存款因受到法定准备金等约束,只有部分存款能够发放贷款;而“影子银行”获得一笔资金,不受银行监管条件的制约,几乎可以全部发放贷款,从而扩大信贷规模,获取更多利差。在此过程中,如果“影子银行”遇到某大企业要求几年以上的长期贷款,假设年利率在7%以上,它在市场上很难找到愿意提供如此长期限的资金来源,那么“影子银行”就将这笔长期贷款拆成若干个半年或者三个月的金融产品,假设以4.7%的利率卖出这些金融产品,由于期限短,在市场上比较容易卖出,“影子银行”可以获得2%左右的利差。但是,当半年或者三个月期限的产品到期时,“影子银行”就需要发行新产品,偿还老的产品。若新的产品卖不出去,或者卖得不够多,它就要到银行间市场去拆借资金,用来偿还到期产品的本金和利息。

以往银行间市场的拆借利率低,“影子银行”很容易获得资金。但是,在今天市场环境有所变化的情况下,各家银行都缺少流动性,银行间市场利率自然高涨。这些年来,以信托为代表的“影子银行”业务迅猛发展,其掌握的资金规模超过了保险业,成为仅次于银行的第二大金融机构,足见我国银行同信托、券商联合打造的“影子银行”业务的庞大。这在相当大程度上增加了银行资金期货错配的风险。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同我国银行对“影子银行”业务的风险防范意识不足有关,也同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缓慢有关。

面对中国式“钱荒”,央行采取了沉着的应对政策。这至少可以体现出三方面政策信息:一是金融业的发展必须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当前,我国经济领域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因此,任何政策出台的时点和节奏都应该服务于这个经济大主题。央行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利于转方式、调结构的顺利推进,因此,不会轻易随着暂时的金融市场动荡改变根本的政策取向。二是根据市场的变化,有限度地谨慎“救市”,促使银行及“影子银行”转变传统观念,增强风险意识。这样,可以让我国银行业在暂时受到“惊吓”之后更加稳健地运营,通过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第三,这次央行的沉稳应对政策,客观上起到了对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进行“压力测试”的效果,对于培育利率市场化的合格金融主体能起到积极作用。

面对中国式“钱荒”引起的短期金融市场动荡,不必过于惊慌。目前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实体经济缺少资金的问题。国务院日前提出的八项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能否有效落实,是事关我国经济发展转型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也是防范未来各种类型“钱荒”的根本保障。

(作者系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