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英媒:中国出口行业正陷入前所未有洗牌压力
英国路透社网站7月19日文章,原题:中国出口业洗牌在即 盼救星不如断臂自救 中国6月出口同比下降3.1%,为2012年1月来首次下滑。当前中国外贸面临严重挑战,三季度出口形势不容乐观。外部市场需求持续低迷是抑制出口的主要原因,而汇率、劳动力工资等出口成本在持续上升,加大了出口企业的出口难度,包括贸易摩擦在内的贸易环境也在恶化。
中国出口行业正陷入前所未有的洗牌压力
国际清算银行(BIS)公布最新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REER)连创新高,显示中国出口行业的竞争优势正持续下降。市场人士普遍认为,下半年出台实质性出口扶持政策的可能性不大。
尽管年内名义汇率也存在贬值的风险因素,包括中国经济下行、央行可能启动降息,但出口企业也不应坐等人民币贬值来缓解压力。目前市场多认为中国政府为提振出口而主动让人民币走贬的可能性不大,企业应主动加速转型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实力。
下半年保出口可能性不大
中国上半年经济增长7.6%略高于7.5%的全年目标,但已连续两个季度回落。
市场人士对中国保出口的政策空间并不乐观,认为中国政府很难像09年大幅上调出口退税那样,再次出台强效的出口支持政策,甚至连通过名义汇率贬值来缓解出口压力可能也会比较谨慎。
业内高级分析师预计下半年出口政策不会有实质变化,出口退税已经用到极限。
而且李克强总理也提到,只要经济是有序放缓而且在容忍范围之内,就不会有明显的动作出来。李克强表示,既不能因经济指标的一时波动而改变政策取向,影响来之不易的结构调整机遇和成效,也不能对经济运行可能滑出合理区间出现大的起伏缺乏警惕和应对准备。普遍解读是为了实现调结构的目标,本届政府不会轻易为经济数据波动出台保增长政策。
名义汇率主动贬值可能性较小
在内外因素影响下,一旦人民币贬值预期占据主流,前期流入的热钱有可能加速回流,主动令名义汇率贬值的可能性不大,下半年兑美元汇率更可能保持相对平稳。
有分析人士认为,即便中国需要提振出口行业,应该也不会从汇率入手,而更多还是会从实体经济的结构调整着手,引导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即便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保持平稳,美元兑其他货币如果继续升值,也会伤及中国的出口价格竞争力,对美国以外国家的出口都会受到影响,进而造成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升值压力。
中国经济增速是在一个再调整,7.5%-7.6%仍是全球最高的增速。中长期来看,中国对外资尤其是长期资金的吸引力长期存在,而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中央银行也有稳定汇率的政策预期,预计人民币不太会出现大幅升/贬值,可能是偏中性的小幅波动。
企业需主动谋变
当前出口企业面临的困境,部分是因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被动升值造成。
分析人士认为,出口企业主动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由于通胀和产业升级影响、人口红利消退,生产效率较低、人力密集型的制造业的就业吸纳能力已经下降,并逐步向服务业转移,由此给制造业带来的招工难现象还会持续。这在中长期还会形成结构性的成本上升压力,继续推高实际有效汇率走升。
市场人士进一步分析,制造业等贸易部门通过主动升级转型来提高生产效率是大势所趋,企业也应意识到“晚痛不如早痛”。
小微出口企业为数众多,面对困境更多只能逆来顺受,但找到核心竞争力仍可以保证一定的生存空间。而中大型企业则要做好伤筋动骨的准备。
中国某家电制造出口集团财务负责人对路透表示,到目前为止该集团“所有不赚钱的、所有做不到前端的业务全部砍掉了,开支也削减得非常厉害。”
即便如此,他说,集团老总近日在参加总理座谈的时候还是直言,建议不要再给行业以任何的补贴。“有些产能是无效的,市场无论如何终究都是要洗牌的,干脆趁早洗完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