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延安时期的中央党校

 时间:2013-07-23 11:23:00 |  高世琦 | 字体:【 】| 阅读: 172

延安时期的中央党校,是为我党培养中高级干部的主要学校,是运用马列主义教育党员干部的重要阵地。从1935年11月党校恢复起,到1947年3月撤离延安,在陕北历时11年3个月,曾为我党培养了成千上万的领导干部,对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

1935年10月,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率领红一方面军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1933年3月在江西瑞金成立的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随中央红军到达陕北。1935年11月,在瓦窑堡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恢复“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并与“中共陕北特委党校”合并,正式定名为“中共中央党校”。

中央党校在瓦窑堡培训两期学员后,由于红军东征暂停办学。1936年6月,由瓦窑堡迁至保安县(今志丹县)任家坪一带。10月,又迁定边县,和红四方面军党校合并,在一所职业学校里办学。此时校长为董必武,冯雪峰任教务主任,后由成仿吾接替任教务主任。学员来自红军部队各级领导和苏区地方工作骨干,按学员成分编为普通班、高级班、研究班,并且设立少数民族班。中共中央于1937年1月13日进驻延安后,2月10日,中央党校随之进驻延安,校址设在东郊桥儿沟的天主教堂。校部住在教堂内,学员则住在桥儿沟两边的农村。

初到延安时的中央党校,校长仍然是董必武,教务处长成仿吾,总务处长张子良,总支书记廖志高,行政处长王大甫,自卫大队长陈庆先。学员班次不再按以前的普通班、高级班、研究班设置,而改为按照数字顺序编班。全校共编为七个班:一、二班主要是红四方面军的干部,每班有30—40人;三班是从根据地外面来的知识分子,有40人左右;四班主要是陕北根据地的地、县级(个别的也有区级)干部,人数最多,共有76人;五、六班是老干部、高级干部,如赖传珠、陈伯钧、罗炳辉、郭化若、朱良才、焦若愚等都在这两个班,这两个班还有长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的干部,也有刚从敌人监狱里出来的老干部;七班由原少数民族班以及新来的一些少数民族干部组成。全校共有学员三四百人。

1937年4月,中央决定由李维汉任中央党校校长。8月,王学文接替成仿吾任教务处长。教务处增设了政治经济学、中国问题、党的建设与群众工作、军事等四个研究室,并相应充实了各研究室的教员。陈伯达、柯庆施、赖传珠、罗炳辉等先后担任过中国问题、党的建设和群众工作、军事等研究室的主任或负责人,邓力群、王任重、王鹤寿等担任过教员,还有陈伯钧、郭化若、焦若愚等学员曾兼任军事技术课教员。这时学员的班次,由以前的七个班已编至第十八班,学员1000多人,每期学员学习期限延长为半年左右。

董必武、李维汉担任校长时,中央党校主体班主要开设政治经济学、中国问题、党的建设与群众工作等课程。政治经济学课,有的教员按照沈志远写的本子讲,有的教员按狄超白的本子讲,不论用的是哪个本子,每个教员都有自己的创新。中国问题课,基本上是讲近现代史,从鸦片战争开始讲起,一直讲到西安事变。党的建设课,主要是讲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和党如何做群众工作。有一段时间,主体班开设过列宁主义概论和哲学课,除校内教员外,主要请校外的杨松、艾思奇、张琴秋、李培之等人主讲。这期间,中共中央曾指定凯丰(何克全)为列宁主义概论课指导员,张国焘为政治经济学课指导员,他们都来校讲过课。除主体班次外,还设有文化班,如少数民族班和工人班,他们主要是学习文化,课程有语文、算术、自然、地理和政治常识。教员除了本校教员外,还曾外请徐特立、廖承志来校讲过自然和地理课。

1938年3月,康生接任中央党校校长。1938年10月,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后,陈云兼任中央党校校长,谢觉哉任副校长。1939年初,中央党校由桥儿沟天主教堂迁至延安城北小沟坪。在这里,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教学、管理等各个方面更加完善,班次也逐步增多了50个。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