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加限制的泛化表述,看似语词问题,实则是认识问题,如果不能引起注意并及时纠正,很可能造成人们对“强国梦”特别是“强军梦”的误解,甚至会成为敌对势力鼓吹“中国威胁论”或“中国军事威胁论”的口实。
对于军队而言,“强国梦”也是“强军梦”并不等于说它仅仅是“强军梦”,它还是文明中国之梦、和谐中国之梦、美丽中国之梦……
2012年12月初,习近平同志在会见驻穗部队师以上领导干部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的“强国梦”,对军队来说也是“强军梦”。这一重要思想,深刻揭示了军队强大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阐明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战略地位。讲话精神发表后,军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展开了对“中国梦”“强国梦”“强军梦”三者关系的深入研究,取得了不少很有价值的理论成果。但与此同时,一些理论文章和宣传材料中也存在片面理解“中国梦”“强国梦”与“强军梦”的关系,武断地将“强军梦”等同“强国梦”的倾向。这种不加限制的泛化表述,看似语词问题,实则是认识问题,如果不能引起注意并及时纠正,很可能造成人们对“强国梦”特别是“强军梦”的误解,甚至会成为敌对势力鼓吹“中国威胁论”或“中国军事威胁论”的口实。
关于三者的语词结构
“中国梦”“强国梦”“强军梦”三个概念中,“中国梦”的表述方式比较简单,属名词性结构,可转换为“中国的梦”或“中国之梦”;“强国梦”和“强军梦”的表述方式略微复杂,属动宾结构,可转换为“使国强之梦”和“使军强之梦”。这种语词结构差别导致的结果是:“中国梦”与“强国梦”和“强军梦”相比,外延较大,内涵较小。因此,“中国梦”可以涵盖“强国梦”和“强军梦”,但“强国梦”和“强军梦”则不能涵盖“中国梦”。同时,由于“强国梦”与“中国梦”和“强军梦”都存在部分重叠,因此可以在三者之间建立起“逻辑通道”,成为联结“中国梦”和“强军梦”的桥梁。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条体现涵盖关系的“逻辑通道”是单向度的,不具有可逆性。我们只能在有限的意义上说“中国梦就是强国梦”“强国梦就是强军梦”,但不能说“强军梦就是强国梦”“强国梦就是中国梦”。做这样的分析,并非只有语言学上的意义,更不是玩文字游戏,因为这将关系到三者在概念内涵和价值定位方面的联系与区别。
关于三者的概念内涵
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再次畅谈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由此可见,“中国梦”的概念内涵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即国家层面的富强梦、民族层面的复兴梦、社会层面的幸福梦。这三个要素中,国家富强是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基本前提和物质保障,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的价值取向和终极标准,因此它们在根本上又是统一的,即统一于“富强”。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中国梦就是强国梦”。但是,如果超出这个意义,“中国梦”决不仅仅是“强国梦”,它还应是世界和平之梦、世界和谐之梦、世界共赢之梦……
在“强国梦”中,“强”的内涵涉及甚广,既包括国内社会结构中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科技、人才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变动与评估,也包括世界格局中一国与他国在各要素及综合国力上的共时性比较,还包括历史演进中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运动变化的历时性比较。但不管从哪个维度看,军事因素都是衡量国之强弱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并且,军事因素的客观存在和不断变化,在概念内涵上建立起了“强国梦”与“强军梦”的关联,明确了“强军梦”是“强国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对于军队而言,“强国梦”也是“强军梦”并不等于说它仅仅是“强军梦”,它还是文明中国之梦、和谐中国之梦、美丽中国之梦……
在“强军梦”中,“强”的内涵更为复杂,不仅包括军事战略、军事思想、军事科技、武器装备、人才队伍、编制体制等要素的历时性比较,还包括“军”与“国”、“军”与“地”、“我军”与“外军”等要素的共时性比较。对其中任何一个方面或部分的加强,都可视为“强军梦”的一部分。但是,这些部分却并不直接对应于“强国梦”。这种关系,有点类似于部分的性质与整体的性质之间的关系。如果不能正确认识这一点,武断地将“强军梦”等同于“强国梦”,就很可能被敌对势力抓住逻辑漏洞并借机鼓吹所谓“中国威胁论”或“中国军事威胁论”,甚至将“强军梦”歪曲为“军国主义”。
关于三者的价值定位
一方面,从“中国梦”涵盖“强国梦”“强军梦”的意义上讲,“强国梦”“强军梦”是“中国梦”的题中之义,是“中国梦”的组成部分,其实现过程与“中国梦”的实现过程在目标维度和时间维度上具有总体一致性,而“中国梦”则对“强国梦”和“强军梦”具有方向引领、目标设定、路径选择上的价值规约性。因此,“强国梦”和“强军梦”应当找准自身在“中国梦”中的定位,服从和服务于“中国梦”中“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三部分辩证统一的大局。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梦”与“强国梦”“强军梦”在语词结构、概念内涵上并不同一或重合,因此,“强国梦”“强军梦”在阶段性目标设定和实现方式、实现路径等方面又各有其相对独立的特点和需求,不可能时时处处与“中国梦”的某一方面要素或阶段性进程的发展要求相一致,这就需要针对实际的情况,进行科学规划和统筹,力求达成部分与整体、要素与系统、阶段与全程的相互促进、相互支撑。
因此,在三者的相互作用中,要特别注意把握好“强”字。所谓“强”,并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而只具有相对的意义。“强”有时是整体性的,但整体并不完全代表部分,有时一个关键环节的弱,就可以消解整体的强势;“强”有时是当下的,但当下并不能够代表未来,世界历史上很多曾经强大的帝国都是在倏忽间土崩瓦解的。因此,“强”与“弱”,并不绝对取决于当下的实力,而是取决于当下实力、发展潜力和预设目标之间的关系。其中,潜力既包括天然的能源资源储备,也包含道义、法理、心理等软力量因素,这些往往又是影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因素。如果当下的目标超出了实力和潜力所及的限度,“强”就会转化为“弱”,甚至会带来灭顶之灾。这个道理,对于一个国家、一支军队、一个企业而言,都具有普遍意义。因此,如何定位“强”的目标和路径,也是一个应十分慎重对待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