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巴西抗议浪潮的四个“想不到”

 时间:2013-08-08 10:07:00 |  陈家瑛 | 字体:【 】| 阅读: 137

今年6月份,在巴西最大城市圣保罗,数百名示威者上街抗议公交车票上涨。抗议活动迅速蔓延,全国上百座城市120多万人走上街头,爆发了巴西20年来最大规模的街头抗议。面对突如其来的抗议浪潮,无论是巴西国内还是国际社会,无论政界、媒体还是学术界,都大呼“想不到”。透过这些“想不到”的因素,或许能管窥巴西,引发世界的思考。

6月19日,巴西尼泰罗伊市,抗议者推翻了公交车。

想不到一次公交涨价竟然引爆大规模街头抗议浪潮

通货膨胀引发的公交涨价是此次抗议浪潮的导火索。而抗议浪潮之所以达到如此规模,与互联网尤其是社交网站的发展有着直接关系。

据巴西权威机构的调查,81%的参与者是从社交网站得知抗议活动,85%从因特网了解抗议活动情况。调查还表明,84%的参与者无任何政党倾向,71%为第一次参加抗议活动,53%年龄在25岁以下,22%是学生,77%具有大学学历。

巴西40%的住宅与因特网相连,全国手机使用量达到2.03亿部,超过人均1部,其中一半以上是智能手机,手机用户随时随地可在社交网络上实现互动。6月13日~21日,主要社交网络上传播了200多万条关于抗议活动的信息,共有1.36亿人阅读。

因特网和社交网站的迅速普及,导致巴西公众参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变化。参加抗议活动的民众无需明确的党团、旗帜和领袖,通过社交网络即可自发组织。这使得大规模群体抗议事件的发生几率及其对社会的影响都难以预测。即便国家并未陷入严重的经济、社会或政治危机,但在社会普遍感到不适、不满的情况下,任何偶然、局部、具体的事态都可能引发街头抗议。

这与过去依靠政党、工会、行会组织的抗议活动截然不同。网络成为民众特别是年轻人表达意见、诉求和愿望,争取权益,甚至单纯释放情绪的渠道。

巴西这次抗议浪潮中,示威者对公共服务质量低的不满,其实早已反映在社交网站中。但现有政治体系没有将这种舆情视为社会管理和公共日程的组成部分,由此导致公共治理和民众要求之间严重脱节,不满情绪在公交车涨价和重大赛事花费等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事情上集中爆发。

有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社会正在“数字化”,一些政府治理却依然局限于传统手段。这次抗议浪潮也在提醒世界,随着民众参与国家事务的意愿和方式急速变化,现有政治体系必须正视现实,适应网络,引领网络。

想不到巴西民众在富裕起来的时候发生大规模的抗议浪潮

巴西民众在游行中抗议的内容极为广泛,包括腐败盛行、医疗和教育等公共服务质量低下,以及在承办2014年世界杯上出现的不当开支等,集中反映了巴西社会特别是新中产阶层对于高质量民生的普遍关注和迫切要求。

前总统卢拉执政期间,巴西贫富差距持续缩小,3000多万穷人得以进入中产阶层。在收入提高后,他们对医疗、教育、交通、治安等公共服务需求更加急迫,但公共服务的改善需要结构性变革和基础设施投资,供需间严重失衡造成了不满和失望。在巴西尤其是在大城市,公交车人满为患,交通拥堵不堪,上下班耗时太多,票价昂贵。公共基础教育质量低下,公立医院少、设备差、民众就医难,社会治安状况堪忧。对于新中产阶层而言,高达35%以上的税率与低质量公共服务形成鲜明对比,由此造成的负面情绪不断积累。

巴西专家指出,巴西的抗议浪潮呼唤民生全面发展的新时代。让国民富裕只是解决民生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还要下大力气全面改善公共服务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社会发展和稳定的目标。

想不到在巴西这个政治、社会基本稳定的国家会发生大规模的抗议浪潮

巴西一些评论家认为,抗议浪潮的参与者要求政府和政治家听取百姓的主张和要求。他们质疑公共治理的方式和效率,迫切要求改变现状。近年来,巴西政府没有拿出有效的经济措施控制通货膨胀,尤其是食品类通胀率一度达到14.1%,使民众明显感受到生活成本上升的压力。

执政党劳工党的贿选大案,在拖延了数年之后终于审判,涉案高官被判刑。这严重削弱了劳工党的形象,使现任总统罗塞夫及其政府的民意支持率大幅下降。政府官员的种种腐败也使政党的信用及道德广受诟病。议会常年陷入党争,大会小会争吵不休,重要议案久拖不决。长时间受到社会广泛关切的民生问题得不到议会和政府的及时处理。

巴西专家解读说,罗塞夫政府面临着一个新的政治—社会周期,必须在国家治理方面呼应民众诉求。作为新兴经济体,巴西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在发展过程中势必不断变化,其国家治理也需要不断解决新问题、迎接新挑战。

想不到洋溢着足球狂热的巴西在联合会杯比赛、巴西队取胜之际发生大规模且涉及世界杯的抗议浪潮

无人怀疑6月抗议浪潮的参与者,欲借大型赛事引起国内外舆论的关注,以便向政府施压。参与抗议的民众并不反对世界杯,而是反对在举办国际重大赛事中过度花费和不当使用公共资金,示威者强调政府应把钱更多投向民生领域,要求国家提供“国际足联标准”的国民教育、医疗、公共交通。

“国际足联标准”成为抗议活动中被频繁使用的一个符号,意在讽刺巴西修建世界杯比赛设施追求奢华,过度挥霍纳税人的钱,由此与医院、学校等脆弱的公共服务设施形成鲜明反差。

这一诉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巴西增长模式中重消费、轻投资的弊端。巴西属于消费驱动型增长战略,侧重增加个人收入,刺激消费。与之相比,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严重匮乏,致使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基础社会服务长年处于较低水平。

近年来,巴西对社会发展的财政支持一直在增加,但因为欠账太多,弥补起来并非易事。以教育为例,据经合组织最近公布的39个较发达国家教育状况报告,2010年巴西用于教育的公共资金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虽低于经合组织成员国平均值6.3%,但已由2001年的3.5%增至5.6%。然而,按学生人均开支计算,巴西却在调查的39国中排名垫底。

巴西前总统、社会学家费尔南多•卡多佐在评论抗议浪潮时说,这几年巴西形成了一种与中国截然不同的增长方式,中国人重视储蓄和投资,而巴西只重消费不重投资。巴西能否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和民众生活质量提升,主要看其能否调整经济发展模式,加强经济、社会和文化领域的基础投资。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