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日本经济连续发出不利信号,如负债上升、经济增长乏力等等,很可能导致日本更加重视对华经贸合作。有学者因此认为,这将有助于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而一旦自贸区谈成后,中国企业可以更加自由地进入日本市场,还有学者称此举可拉拢日本云云。这些观点看似对中国有利,其实不然,我们不应对此有过高期待,要量力而行。
事实上,日本市场一直存在极强的封闭性。对此,美国人深有体会。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日美曾发生贸易摩擦战,美国一再指责日本市场封闭,外资企业、外国产品进入日本市场障碍重重。美国驻日使馆还专门撰写一部书,系统性收集日本市场封闭性证据、资料,从日本政府政策规定的细则到行会商会明规则、潜规则全部收录。如今,中国与日本、韩国这两个世界著名的封闭市场一起建立自贸区,难度很大,尤其是日本市场封闭性和出口攻击力都比韩国要强,更令人生畏。一旦中日韩自贸区承诺减让关税等措施,中国必将开放市场,日韩企业将从中获益,而中国企业可能处于尴尬境地,不仅兑现不到应有成果,还可能被指责竞争力不足。由于日本市场内障碍重重,其企业、行会、商会之间交易明规则、潜规则数不胜数,中国企业甚至在中国政府支持下,也很难进入,除非日本国内没有或主动放弃的市场,或许可以分一杯羹。
至于通过加强中日经济关系来扭转日本右翼化大趋势,效果也将微乎其微。种种事实说明,日本主流精英如安倍、麻生等人,都认为中日存在战略冲突,与中国发展合作不过是技术性、战术性手法,是做秀给日本国内一些善良国民看。他们内心根本就不希望中日关系改善,只是迫于某些压力努力做些姿态,纯属技术性处理。如果中国没有接过“橄榄枝”,这些政治家正好可以向日本国民交代:是中国不想改善,只要让日本国民认识到不能改善关系的“责任在中国”就可以释然。因而,主张以经济关系拉住日本,影响日本社会,制约日本右翼势力发展、壮大,这种善良愿望基本无效。
在全球化时代与日本合作,是中国作为近邻不可回避,也不应回避的选择,但我们不必给予过高期待,更不要希望做出大的让步以换取日本让步。事实上,只要日本政府回去给企业开个内部会,就会将中国企业在日本发展的机遇封堵。当然,日本不会彻底封杀中国企业在日本的所有发展机遇,甚至还会做出表面文章,举出一些个案,通过媒体大肆渲染。日本政府这方面的外交策略一直相当高明,中国与日本这样难缠的政府打交道,显然需要处处小心,对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等不要期望过高,而是应积极地、建设性地联合美欧等国,推动多哈回合谈判,既主动向全球开放市场,更要推动全球对中国开放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