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中国经济“唱衰论”背后暗藏玄机

 时间:2013-08-15 14:49:00 |  邹东涛 | 字体:【 】| 阅读: 173

第一节  “唱衰论”的玄机与善意

应该说,对于西方一些专家和学者“唱衰”中国经济而言,其“唱衰”的言论和所提出的理由并不可怕,因为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这些言论和理由,大都有失偏颇,与中国经济的现实情况并不完全相符。而可怕的是他们“唱衰”背后所隐藏的诸多利益动机。为此,对于各种“唱衰论”的出现,我们一定要理性的看待并对其作出科学的评判。

一、“唱衰论”背后暗藏玄机

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所取得的飞速发展,不仅使得西方国家在经济上愈发而感觉到不安,而且这种不安感还逐渐上升成为政治上的恐慌。特别是西方的一些人始终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历来就带有着极强的民族主义倾向,而在当今,民族主义更是已经上升成为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因而对他们来说,今日中国的崛起,比以往的任何时候都要更加具有“威胁”。

我们发现,不管是处于“冷战思维”下带着“意识形态眼睛”来对中国政治作出的情绪化判断,抑或是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对中国经济作出的貌似遵循学术标准实则并不十分严谨的理论化分析,虽然在中国长达30多年的经济发展奇迹过程中都屡见不鲜,但是从整个时间脉络上来看,这种“唱衰”论调还是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特别是在西方国家经过几年的调整后还是没有能够成功地走出经济困境,反而面临二次探底风险的情况下,逐渐演变得得愈加频繁和密集。可以十分肯定地说,这并不是无意间而构成的巧合。

我们应该注意到,当前西方国家所面临的经济形势依旧十分严峻。美国虽然希望通过扩大出口规模来带动国内就业的提升、促进国内经济的复苏,但是苦于国家债务水平过高,又在不久之前失去了最高信用评级,导致市场上的流动性资本严重不足和重新投资实体经济的资本严重缺乏。而深受主权债务危机困扰的欧洲国家也面临到了类似的问题。总之,欧美国家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缺少重振经济的资本,而长期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的中国经济一直是吸引全世界资本的最大市场。显然,“唱衰”中国无疑有利于降低整个国际市场对于中国经济的预期,从而可以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本回流到欧美国家。

而且还应该警惕的一点是,在“唱衰”中国的言论背后,也不乏一些国际投机集团的利益动机。这些集团意图通过人为地造成人们的过度恐慌,来从中进行“杀跌”,并由此牟得高额利益。因为大多数“唱衰”中国经济的论调,在逻辑上甚至经不起最为基本的分析和考量。例如在近几年来,境外投行就一贯倾向于“唱空”中国的楼市,然而我们知道,对于楼市来说,一般是在买房投资人负债过重的情况下才会出现较为严重的问题,美国次贷危机的最初爆发,从根本上来说也就是因为此,当时美国人甚至以零首付的方式就能够贷款买下多处房产。然而中国的情况与美国并不相同,在中国,想要按揭购买首套住房,买房人必须要首付房款总额的30%,买二套住房更是要首付房款总额的一半以上。换言之,不管怎么说,对于中国的买房人来讲,确实是具有一定支付能力的,所以即便是房价真的下跌20%或者更多,也不会威胁到中国的整体经济稳定,因为届时并不会出现类似于美国所发生的恐慌性抛售现象。今年年初中央实行的严格房地产政策虽一度使得中国的房地产销量大幅下滑,但中国的房价却基本保持稳定,正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而且,这些境外投行的投资部门一方面在不断地“唱空”中国楼市,一方面对中国楼市的投资却从未间断过,恰恰也说明了他们实际上还是坚信中国的楼市仍然是十分有利可图的。

二、客观看待“唱衰论”

40年前,人们对中国“赶英超美”的看法是可望但不可及。然而在当前,赶超过英国已经成为了既定的事实,而且中国仍然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在这一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西方有识之士,开始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取得的进展和成就,并能够对中国的发展做出客观而准确的分析和评价。而某些的西方专家和学者,转向而利用各种媒体工具来“唱衰”中国经济,应该说也是不足为奇的。因为假如中国再如此发展下去的话,那么他们自诩为高明的经济发展模式都将被动摇。

当然,那些“唱衰”中国经济的西方专家和学者,忘记了一个最为基本的前提,那就是到目前为止,中国经济持续向好的发展势头并没有因国际经济的衰退和国内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从一个较长的经济周期来看,一些“唱衰”者不断声称,“入世”将成为中国经济走向衰退或崩溃的拐点。然而事实的情况却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时间里,中国的经济不仅始终保持着稳步攀升的发展态势,更是在2002年开始步入新的增长轨道,在“入世”后的前五年时间里,中国的国民经济保持了年均10%以上的增长速度,按当年汇率折算,经济总量从2001年的世界第六跃居2005年的世界第四。

而且,即便是在爆发“非典”的当年,以及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时期,中国的经济仍然保持住了平稳快速的发展势头,向党和国家,以及向全世界都交出了亮丽的答卷,继而以铁铮铮事实有力地反击了各种批评和质疑;从一个较短的经济周期来看,2008年下半年至2010年,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给国家经济所带来的一系列消极影响,中央果断出台并实施了一揽子扩内需、保增长的经济刺激计划,使国家的经济增速在全球率先实现了漂亮的“V”形反转,重新回到两位数的增长平台。有鉴于此,步入2011年以后,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回归到常规状态,并把稳定物价作为宏观调控首要任务。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的下行趋势基本得到遏制,进入趋稳蓄升阶段,在此背景下,稳中求进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主基调。也正是因为如此,国家在8年来首次把年度经济增长目标从8%左右下调至7.5%,同时更加强调对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调整和转变。

诚然,我们既要看到中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也要注意到发展过程中所存在和出现的各种问题。但是,这绝不意味着我们就应该把枝节当做主流,也不能因为少数人的“唱衰”就对中国经济产生悲观情绪,更不能跟风式地加入到“唱衰”中国经济的行列。从整个世界范围来看,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今天这个程度,花费了超过300年的时间,期间发生过两次世界大战,经历过无数次大大小小的经济危机。大体上说来,资本主义国家经过300多年的努力所取得的发展,中国差不多只用30年的时间就顺利完成了,因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难题是在所难免的。

应该肯定的是,我们在解决这些难题的过程中,并未发生过西方国家所经历的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两种极端情况。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时间里,我们通过卓有成效的制度、机制和政策上的调整和改革,解决了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又一个难题,而且我们几十年来能够保持住持续快速的增长态势,本身就是非常不易的,这正充分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相对于资本主义制度的优势性。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实践及带来的伟大发展成就充分证明了,虽然历经一个又一个的风险和挫折,但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从未减弱,这不但让某些西方的专家和学者跌破眼镜,就是所谓的经济学大师也难以破解其中的奥秘。什么“威胁论”、“崩溃论”、“悲观论”等等,在中国没有一个能够成真。

30多年来,中国犹如一艘劈波斩浪的巨舰,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昂首前行,因此作为中国的人民,决不应该被那些“唱衰”者所蛊惑,而是应该为此而感到自豪,为中国经济的继续向前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作为中国的人民,更不能自甘堕落,甘当中国经济的“唱衰”者,一味地放大我们在发展进程中所遇到的矛盾和问题。

三、“唱衰论”的善意提醒

虽然对于大多数的“唱衰论”而言,都是有意地对中国的经济进行诽谤,但是应该说,这其中也不乏少数人的善意提醒。不公平竞争、房地产泡沫,以及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供应瓶颈等一系列的现实问题,确实是我们在经济发展进程中所面临到的。而且这些现实问题的存在,也将可能会使得中国的高速增长周期在今后告一段落。然而,如果依此就断定中国的经济增长奇迹即将成为历史甚至在2020年前就将爆发经济危机,似是为了博得眼球关注的国际炒作,并且过于耸言听闻。

实事求是地讲,对于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升级而言,实际上是一个凤凰涅槃的过程,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会引发生产方式改变、产业布局重构、利益分配调整等一系列的重大变化,同时也可能导致资源环境约束强化、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农业基础薄弱、投资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产业结构不合理、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因此从近几年来看,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确实有所回落。但是如果用“熄火”和“崩溃”等词来形容中国未来的经济走向,显然是不尽合理的。

当然,这里面还有另外三点原因:首先,从历史纵深上来看,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和经济体能够在几十年的时间内连续保持近两位数的高增长速度。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向前推进,中国已经进入到了中上等收入水平国家的行列,客观规律决定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将会出现一定的下滑。也就是说,即便中国的经济增速在今后下降并保持在个位数以内,那么其也是一个合理和正常的现象,并不是发生了所谓的“硬着陆”, 相比之下,将其定义为“次高速增长”更为合理;其次,无论是从长期来看,还是从中短期来看,中国的经济都不会重蹈类似于日本所谓的20年间“无增长”的覆辙,因为中国当前所面临的国际和国内环境与当时的日本不同;再次,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尽管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国际环境越来越严峻,但是在中国的国内,未来促使中国经济实现较快增长的潜在因素还有很多,因为在解决系列问题的同时,我们实际上也在为中国今后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例如,目前中国的财政赤字和总体债务水平都不高,财政货币政策还有很大的空间,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正在加速推进,中国的城镇化在今后仍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中国的体制改革、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步伐正在不断加快,中国的劳动力素质在今后仍具有很大的改进和提升空间,中国的居民消费水平在今后仍有进一步的增长空间等等。

也就是说,虽然国际上“唱衰”中国经济的论调大都有失偏颇,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这些担心也在某种程度上暴露出了中国经济正在面临的严峻问题和考验,所以无论这些“唱衰”的言论是否言过其实,宏观经济中呈现出的矛盾和问题都是我们所必须正式对待的。与此同时,正如上面所说,从中国当前所处的经济社会形势来看,未来促使中国经济实现较快增长的潜在因素还有很多。因此,换个角度来看,“唱衰”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对于我们来说,无疑也是一种另类的提醒,因为它将促使中国更加重视于解决制约经济长期发展的诸多瓶颈问题。以此为契机,在国家经济基数日益增大和既有增长动力不断减缓的过程中,中国必将寻求继续推动国内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效率改进之道。

总之,前方的道路虽然是十分艰险的,但同时也充满了希望和光明。在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进程中,只要我们始终坚定信念,凝聚全民族的力量,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来坦然地面对国际上的各种声音,我们就能够战胜所将面临到的一个又一个挑战和难题,进而将中国经济发展的命运和机遇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