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叶檀:光大证券不可原谅

 时间:2013-08-19 10:18:00 |  叶檀 | 字体:【 】| 阅读: 161

不严惩光大证券(行情,问诊),中国证券市场的信用将从17层地狱打入18层地狱。

8月18日下午,证监会对业已成为全球投资市场漩涡的“乌龙指”发表通告,光大证券也发布公告。除了说真话之外,结果并不令人满意,成为一笔光大关起门来进行内部整改就可解决的糊涂账。此事件之严重,可与“327国债事件”相提并论。

迄今的结论,有三大问题没有解决,每一个问题都是抽向证券市场信用的一记耳光。

第一,光大证券内控系统出现如此严重的失误,居然能够顺利进行信用交易,证券交易系统整体的风控系统如此滞后,未来是否会出现更加严重的错误?光大证券的8000万元交易额度瞬间上升,70亿元居然能够顺利成交,此种信用交易风险之大,很容易让人联想到“327国债事件”,令人难以想象。

第二,允许光大证券午后继续以内幕交易的方式挽回损失,继续绞杀投资者。

“8·16事件”当天中午,光大证券董秘面对记者询问,信誓旦旦表示,相关传闻说明他们不了解光大证券严格的风控,不可能存在70亿元乌龙情况,称传闻纯属子虚乌有。事实上,此时各方面已经介入调查,光大证券表态是内幕交易挽回损失的烟幕弹。

8月18日光大证券的公告显示,8月16日11点07分,交易员通过系统监控模块发现成交金额异常,同时,接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的问询电话,迅速批量撤单,并终止套利策略订单生成系统的运行,同时启动核查流程并报告部门领导。为了对冲股票持仓风险,开始卖出股指期货IF1309空头合约。截至11点30分收盘,股票成交金额约为72.7亿元,累计用于对冲而卖出的股指期货IF1309空头合约共253张。对上午发生的事件所形成的过大风险敞口,尽量申购成ETF直接卖出;对于因ETF市场流动性不足而不能通过申购ETF卖出的持仓部分,逐步使用股指期货卖出合约做全额对冲。全天用于对冲而新增的股指期货空头合约总计为7130张。

直到14点22分,光大证券发布正式公告,承认套利系统出现问题。而下午15点18分上证所发布重要公告,称 “本所今日交易系统运行正常,已达成的交易将进入正常清算交收环节”。

而中金所中午对媒体的回应是:沪深300股指期货交易一切正常,系统运行平稳,12%的保证金比例足以抵御当前市场波动,没有出现客户爆仓等风险案例。大规模的空仓上演,光大证券利用自身的期货公司大规模抛售IF1309合约,下午市场跟风盘众多,金融期货交易所此后没有任何表示,让人吃惊。

可以看出,事件并不复杂,中午大致水落石出,光大证券已经着手补救。令人吃惊的是,在最关键的异常交易发生后光大证券利用内幕信息的补救阶段,没有部门向市场发出警告,没有暂停交易,没有取消光大证券的合约,而以若无其事的方式,承认光大的补救交易,以及被“乌龙指”误导的交易。考虑到下午机构、成熟投资者疯狂做空股指期货的补救行为,可以得出结论,在股票二级市场跟进投资蓝筹股的小散菜鸟们,将成为最大的受害者。

可见,光大证券减少的损失是由市场的菜鸟们弥补的,这是一场赤裸裸的绞杀行为。如果光大证券不付出代价,对此事轻描淡写,中国证券市场的根基会被从根拔起。而涉事者与创设权证似有一定关联,权证对中小投资者的掠夺,绝不能重现于股指期货市场。

第三,对于“乌龙指”交易缺乏程序化的公平处置方式。

在高频交易与程序化交易时代(美国占股市交易量的70%),各国不乏“乌龙指”交易。最好的办法是通过风控系统把出现概率降到最低,其次是取消异常交易,最后是让“乌龙指”公司付出惨重代价。

来看美国的案例。美国最大的股票做市商之一骑士资本(KnightCapital)因为去年8月技术故障,导致4.4亿美元的交易亏损,市场有名的骑士资本如今被高频交易巨头Getco收购,首席执行官兼董事会主席托马斯·乔伊斯离职。

光大证券“8·16事件”之所以成为丑闻,原因不在于“乌龙指”,而在于信用特权与内幕掩护下的补救交易。“8·16事件”远未结束,8月18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上海证监局已决定先行对光大证券采取行政监管措施,暂停相关业务,责成公司整改,进行内部责任追究。同时,证监会决定对光大证券正式立案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作出严肃处理,及时向社会公布。

希望因光大证券而受损者及时得到足额补偿,希望光大证券会因此事大亏,作为娇纵失信的代价。

光大证券(行情,问诊)乌龙指事件说明什么?

2013年8月16日,对中国证券市场来说是一个值得人们关注的一天!当天上午,A股市出现戏剧性一幕:大约在11点6分,A股突然开始井喷式的上涨,股指瞬间从2074点被拉升至2198.85点,上涨124点,最高涨幅达5.62%。而蓝筹股工行、中行、中石油、中国联通(行情,问诊)等瞬间封涨停。但是下午,沪市以2068.45点收盘,跌0.64%。两市成交金额达2506亿元,一下子套了不少股民。

事后有媒体说,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光大证券系统出现乌龙指事件,其涉及的金额高达70亿元。

光大证券乌龙事件说明什么?笔者认为至少说明如下五个问题:

第一,光大证券乌龙事件在股市和期市产生了严重的后果。股市方面,因为股指瞬间冲高,大量投资者纷纷跟风高位买入股票,结果下午消息明朗后股指出现回落,这些投资者均被套牢。期市方面,受其影响期指同样出现上窜走势,上午收盘时创出日内高点,下午开盘即开始大幅下挫,交割点位与最高点相差70点,高位做多者无疑出现严重亏损。

第二,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表明,无论机构还是券商(当然也包括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结构和内控机制等方面都存在漏洞或问题。这么大的事件,如果不是有意为之,那么就是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一般大家都知道,模拟仿真和实际操作是两套系统,不可能出现乌龙指事件,因此光大证券的解释是苍白无力的。笔者倒是觉得,他们可能是有意为之,一方面在证券市场针对自营的股票拉高出货,另一方面在期指市场大赚一笔。

第三,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也给证监会当头一棒。8月16日,中国证监会声称,目前抽查和现场检查已经全部结束,虽然是针对IPO,其实也包含对机构和券商的抽查和检查。这边检查刚完毕就出现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这对证监会来说不是一个莫大的讽刺是什么?大家不得不怀疑,所谓的检查是走过场而已。光大证券上演的乌龙指闹剧,其实应该引起监管层、券商行业的反思,疲弱的A股市场再也无法经受乌龙指的瞎折腾。

第四,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表明,一个券商只要几十亿就可以操纵A股市场,一方面说明A股市场很脆弱,容易被操纵;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股民素质还是比较低,判别是非的能力很有限,同时也说明证监会和深沪两个交易所的监管层存在反映慢、预警差等问题,需要严格反思!

第五,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提出一个很严肃的问题:给投资者造成的损失谁来买单?是否要处理光大证券?笔者认为,无论光大证券是否有意,都应该受到严格惩罚。不要以为,只要说是乌龙指事件就可以平安无事,脱逃惩罚。如果不惩罚,找一个借口敷衍一下就完事,那么今后类似的问题将层出不穷。而且,光大证券说这是乌龙指事件还没有得到证实,监管部门不能听其一面之词,更不能让市场各方埋单,这显然是不公平的,必须要让其承担责任,付出代价。

尽管这次光大证券(行情,问诊)乌龙事件看上去是一次技术性的错盘交易事件,主要是当事人技术性错误操作的结果,但是它不仅是中国股市20年来发生的最为严重的技术性事件,也暴露出国内股市的严重脆弱性及其防范风险机制严重滞后,还暴露出国内股市的信息披露机制严重不透明和功能严重弱化等。

可以看到,近些年来,由于国内股市的全面衰退及无效率,在竞争十分激烈的市场中,证券公司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生存越来越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生存,国内证券公司无不用其极或所谓创新的方式来寻求生存空间,所谓ETF套利产品就是这样的一种方式。也就是说,对于国内证券公司来说,为了生存就得千方百计去学习所谓先进的交易工具,而不管中国市场是不是有这样的条件,有没有防范其风险的制度安排——实际上,国内股市并没有针对这些金融工具风险防范的制度安排。

比如说,近年来全球股市错盘交易也屡有发生,它给市场带来的巨大风险早就为各国监管层所关注。因此,面对这些发达的科技给证券交易带来的风险,全球不少交易所都在逐渐完善市场防范机制。比如,香港交易所对证券交易过程中出现的报价畸高或过低、交易数量过大的落盘,交易系统都会有特别警示,要求交易员重新核查。如果内地证券交易所也有类似的预警机制,那么这次光大错盘的乌龙事件发生的概率就会降低。本来对于这样平常的事情,内地证券市场为何没有设立一种预警机制呢?可以说,很大程度上就在于监管部门相应的风险意识十分薄弱。

还有,由于国内股市制度安排上的缺陷,国内股市的基本功能全面弱化或丧失。比如,由于国内股市是一个完全“圈钱”市场,从而使得IPO一直无法启动。这不仅让不少好企业与行业无法融集资金,推动一些新兴产业或行业发展,而且也导致国内金融市场结构严重失衡,影子银行盛行。还有,国内股市赚钱功能的丧失,使得许多投资纷纷离开股市。我们可以看到,从2007年10月以来上海综合指数从高位狂跌,市值严重蒸发,凡进入股市的投资者个个都被打得落花流水。可以说,就这几年的情况来看,国内股市给投资者造成的损失比世界任何地方都要大。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岂能不落荒而逃?中国股市岂能好起来?正因为国内股市如此败落惨重,这就使得证券业更为衰败,国内证券公司只能以更多创新方式来生存。

再就是,光大证券乌龙事件发生之后,市场上的谣言为何会满天飞?这只能说明国内股市信息披露机制存在严重的缺陷。由于股市的许多信息不公开、不透明,这就容易造成股市内幕交易十分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有任何风吹草动,市场都会理解为内幕信息的异动,许多投资者都希望利用这种市场信息披露机制存在的严重缺陷来操纵市场谋利。正因为国内股市信息披露机制不公开透明,也就为少数投机炒作者操纵股市创造了条件,从而严重损失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有人分析说,从该乌龙事件来看,只要有20亿元资金就可对股价舞高弄低,上下其手操纵市场谋利。但这些操纵市场行为是否得到有效监管,是相当不确定及困难的。

最近证监会主席肖钢直言不讳地指出,在当前的制度结构下,不仅市场容易严重侵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而且证监会要想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也十分困难。因为,中国股市重大改革面临重重阻力与困难。我们可以看到,国内股市违法案件越来越多,2009至2012年,案件增幅年均14%,2012年同比增长21%,2013年上半年同比又增加40%。这些都是与目前国内股市制度改革严重滞后有关。

总之,本来国内股市的脆弱性十分明显,而这次光大证券所导致的乌龙事件,更是把国内股市风险防范的严重脆弱性暴露无遗。因此,政府监管部门不仅要查清该事件的前因后果,给市场一个清楚明确的交代,而还得严查该事件中人为操纵市场的行为,并严肃追究相关当事人的责任。同时,还得对该事件进行全面反思,对国内证券市场的风险防范机制全面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推动国内股市的重大制度改革,以此来重新焕发股市之生机,否则,国内股市要走出当前的困境是不可能的。(作者系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8月16日上午11时06分左右,中国股市上演了惊天的一幕。在中国石化(行情,问诊)与工商银行(行情,问诊)的带领下,隶属于沪深300样本股的71只权重股齐刷刷涨停,创下了A股市场有史以来最壮观的一幕。上证指数因此暴涨130余点,最大涨幅达到5.62%。随后证明,这是光大证券(行情,问诊)的乌龙指,动用资金高达72亿元。光大证券因此创造了A股市场有史以来最大的乌龙指事件。

而随着乌龙指消息的传开,股指又逐波下行,最终结果是终点又回到起点。当天追高买进股票或持有股票的投资者,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出现了一定的投资损失或是较大的投资损失。找光大证券索赔就成了许多投资者的共同选择。

找光大证券索赔当然是有道理的。不论光大证券的交易是否乌龙,在客观上都已构成了对股票价格的操纵行为。根据《证券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禁止任何人以下列手段操纵证券市场,其中之一就是:单独或者通过合谋,集中资金优势、持股优势或者利用信息优势联合或者连续买卖,操纵证券交易价格或者证券交易量。而光大证券的交易即便没有合谋,也是单独通过集中资金优势来操纵股票价格,符合该条款规定。

而且当天的交易记录显示,光大期货在当天增开股指期货空单7023手,以总计持有空单10194手,成为目前市场上的第一空头主力。就光大期货的交易而言,即便不是市场操纵行为也是一种内幕交易。同样还是根据《证券法》第七十七条规定,操纵证券市场行为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行为人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也正因如此,17日有宋一欣、陶雨生、臧小丽、杨兆全等十二位知名证券律师齐聚京城,联名发出倡议书,设立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受害者维权律师团,呼吁全国律师为受害者提供维权帮助。

笔者衷心希望广大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在乌龙指事件中遭遇的损失能够得到赔偿,也希望乌龙指事件受害者维权律师团能切实给投资者的维权提供帮助,帮助投资者讨回赔偿。不过,透过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投资者不难发现,在整个乌龙指事件中,广大中小投资者一直都是“裸泳”,他们的利益丝毫不曾得到保护,广大中小投资者的索赔之路同样非常艰难。

为什么说中小投资者在乌龙指事件中属于“裸泳”呢?首先是作为监管部门的证监会与上交所并没有在这次乌龙指事件发生的过程中给广大投资者(当然包括中小投资者)提供任何有效的保护。面对16日11时06分左右中国股市发生的惊天一幕,监管部门没有第一时间看到是不可能的(如果真的是没有第一时间看到,就是监管部门的失职),但令人震惊的是,在随后很长的时间里,监管部门都没有采取任何的措施来让投资者规避投资风险。倒是上交所,于11点44分在其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截至目前为止,上交所系统运行正常。”随后一直到下午13点05分左右,上交所联系上光大证券,确认股指暴涨是光大证券系统问题,但仍然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来控制风险,而是放任投资风险的蔓延。实际上如果第一时间证监会能够对当天的股票交易停牌,那么很多投资者的损失就不会发生。

其次,从制度建设上来说,证监会没有给予中小投资者任何的避险工具。同样面对乌龙指事件的发生,机构投资者可以通过做空股指期货来锁定投资风险,或通过融券做空来对冲风险。但中小投资者只能任人宰割,因为证监会在保护投资者的名义之下限制了中小投资者参与股指期货与融资融券的资格。而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还不能进行T+0操作。因此,在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面前,中小投资者毫无还手之力。

此外,中小投资者通过司法途径来索赔难于上青天。乌龙指事件发生后虽然有十二名知名证券律师设光大乌龙指维权团为受害者维权,但其作用是非常有限的。虽然《证券法》表示“操纵证券市场行为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行为人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但到目前为止,最高人民法院并未出台操纵证券市场行为的司法解释,这也意味着这类案件很难得到法院的受理,即便受理了也缺少判案的司法依据。而在该类案件得不到法院受理的情况下,赔偿只是一话空话。

当然也有人幻想着光大证券能够向平安证券学习,主动承担投资者的损失,减少通过司法维权带来的种种不必要麻烦。问题是二者的情况不一样,毕竟万福生科(行情,问诊)案的赔偿金额是有限度的,而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的赔偿金额可以是“无限大”。实际上当天股票市场、股指期货市场上所发生的投资者损失都可以认为是乌龙指事件造成的。如果按此来赔偿的话,光大证券只有破产一条路可走。光大证券显然不会自找死路,因此不会将平安证券那样良心发现。

因此,透过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人们不难发现,在中国股市里中小投资者一直都是在“裸泳”。这也表明在中国股市里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很有必要,同时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任重而道远。

8月16日,这个日子在中国A股市场上将留下一笔特殊的纪录。当天上午11点后,上证指数出现了快速冲高,瞬间摸高至2198.85点,与前日收盘相比,涨幅达到5.96%。中石油、工商银行(行情,问诊)等历来死气沉沉的大盘权重股忽然像被注入了高浓度的兴奋剂,短时间里直冲涨停板,而且冲到涨停的个股多达71只。长期处于熊市之中的A股市场,出现这种久违的急剧冲高行情,让投资者好不激动,纷纷四处打听出现了什么重大利好,是不是新一轮牛市启动了,眼明手快的投资者赶紧补仓,整个市场顿时处于极度亢奋之中。但是,下午开盘以后,市场有消息传出,这波行情是由光大证券(行情,问诊)的交易员制造的乌龙指行情,是交易员敲错了键盘所致。市场顿时回到了冰点,失望之极的投资者又纷纷抛单,导致下午的行情一路下泻,并最终以下跌0.65%告下收盘,那些补仓的投资者又被套得结结实实。

目前的舆论将这起事件判断为乌龙指事件,根据行情异动时的成交量和成交价格简单推算,光大证券的误操作使其在短时间里产生了5亿元左右人民币的损失。对于一家券商来说,这个损失是难以承受的,因此它向上海证交所提出申请,希望宣布这段时间的交易作废。但是,宣布作废就意味着已经交割的资金必须返还,然而这些行情尽管异常,却是由真实的交易组成的,鉴于当天的行情表现,与光大证券反向操作的另一方其实已经赚了钱,他们不可能同意作废并返还资金。因此,上海证交所否决了光大证券的申请,既然是乌龙指交易,那么肇事者承受由他制造的损失,吞吐下自己酿的这杯苦酒,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就这起事件来说,将其判断为乌龙指事件,还可能太简单了一些。证券交易中的所谓乌龙指,指的是交易员的误操作,由于交易指令都是通过电脑键盘输入的,交易员出现疏忽输入错误指令,从而导致出现行情异常是可能的。事实上,无论在国际市场还是A股市场上,这样的事情都已发生过多起。这里举一个比较说明问题的例子,2005年12月,日本市场上一位客户要求一家证券公司以61万日元的价格卖出1股J-Com股票,但是交易员输入了以每股1日元卖出61万股的指令,这导致J-Com股票快速下跌,这家证券公司为此承受了巨大的损失。由此可见,乌龙指事件只是发生单个股票的单笔交易上,这也与交易员的误操作对得上号,但光大证券此起事件却并非如此。第一,有71个股票一起在瞬间出现涨停,误操作远超单个股票,说明这是一种大范围的行为。第二,观察当天股指的分时图可以发现,11点06分左右冲高后随即出现回落,但在11点20分左右却再一次疯狂冲高,说明这是一种有持续性的行为。这两个特征与一般乌龙指行情很不一样,因此,事件的真相,可能并不是乌龙指这一个简单的理由可以解释的。

一般地说,乌龙指事件的出现虽然会造成行情的大起大落,从而使一些不明真相的投资者“躺着中枪”,但考虑到上帝也有打瞌睡的时候,因此交易员出现这样的错误也是可以理解的。不可否认的是,资本市场是一个利欲横行的市场,其间充满了各种见不得人的利益交换,市场交易则可以为这种利益交换披上合法的外衣。因此,对于这起事件,我们有必要透过乌龙指的表象来参透其中隐藏着的玄机。在中国证券市场的历史上,曾经发生过机构故意拉高行情接手某个特定的关系人的抛单,虽然机构自己出现了损失,但是关系人却因此而获得了巨额收益,从而构成一起“完美”的利益输送,但是这种利益输送手段似乎又与法律上行贿受贿的定义不相吻合,从而可以安然逃过法律的监管。

光大证券此次事件的背后是否存在这种勾当,在缺乏事实依据的情况下还不能匆忙下结论。昨天(8月16日)下午收盘以后,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在其召开新闻发布例会上已表示,目前上交所和上海证监局正抓紧对光大证券异常交易的原因展开调查,这是一个必需的过程。证券市场有一个好处,任何交易行为都有数据“纪录在案”,如果有关部门能够从当天大量大盘权重股急剧拉升时的抛单入手,查一查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在这波异常行情中“意外获利”,再查一查他们与光大证券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那么其中可能存在的利益输送就会暴露在阳光下,这起事件到底是乌龙指还是别的什么指也就有了答案。

8月16日上午,整个证券市场交易平淡无奇,期盼着午间休盘的交易员们此时已经略显慵懒,然而,11:05,A股市场金融、地产、石油类的几只重磅大盘股突然同时出现了极其诡异的直线飙升,沪指盘中瞬间飙涨100多点,大盘涨幅达到了5%,这个过程在两分钟左右就完成了。整个市场都被惊呆了!(8月17日 南都网)

中国股市只有风雨不见彩虹。千千万万的股民就象吸了“鸦片”一样,长年累月守候在电脑旁,他们时刻关注着大盘的每一次涨停,寄希望在大盘的涨停中捕捉到发财的生机。但事与愿违,中国的股民是很少有人在炒股中真正发财,大多数人是尽兴而来,扫兴而归,许许多多的股民在股市大浪中输了个倾家荡产。

无论你对股市研究有多深,无论你对股市有多动情,只要你是散股,只要你步入其中,其结果都是一样,不是输光就是被套。这么多年来,为什么股民们都是赔多赚少呢?光大证券72亿乌龙指道出了这天大的秘密。

原来,各证券公司都自备了套利系统,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套利。虽然媒体报道的乌龙事件,是因为光大证券公司把买入的股票数量由万股误操作成万手造成的,但有谁敢保证这是因为操作失误造成的。一次简单失误就可以造成股市的轩然大波,如果是证券公司人为的呢?那又将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以前股民们只知道做大做强,只知道买空卖空,光大证券72亿乌龙指让股民们知道了什么叫套利,什么叫失误?由于我国的股票市场执行T+1交易制度,在股市价格推高之下,当天买入资金无法当天卖出,因而必然会遭受重大损失。这也是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股民老是被套,老是无法从股市的大浪中脱身的根本原因。

股市虽然在集聚资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风,但由于国家职能部门的监督管理制度落后,监管盲区的大量存在,更由于一些机构和企业把股市当作了自己的“生财之道”,利用技术控制大摆乌龙、大肆谋利,把好好的股市整得犹如社会毒瘤一般,吸干了千千万万股民的血汗钱。

光大证券72亿乌龙指凸显诸多股市难题。如何加强监管?如何防止证券公司和企业利用职务、技术和套利系统搜刮股民钱财?如何让普通老百姓远离股市这一水深火热之地?这些都是亟需解决的难题。希望那些不法企业、证券公司和不法分子不要玩得过火,玩火必自焚,多行不义必自毙,自摆乌龙是要受惩罚的。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