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党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当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在各级各部门扎实有序推进,为确保其取得实效、见到真功,笔者认为,当用为民、务实、清廉“三味真火”灼烧“四风”问题。
解决“四风”问题,根本在“为民”。为民,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人民至上,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断提高群众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实现对发展成果的共建与共享。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当干部就要多做造福人民的事”,要把为民造福作为从政的基本准则和不懈追求,作为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无论是开展调研、制定政策,还是部署工作、解决问题,都要切实把人民群众是否高兴、是否满意、是否答应,作为根本检验标准来衡量。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尤其要增强对人民群众的感情。人民换人心,感情换感情。有了爱民之心,群众就会支持党的工作,缺乏对人民群众的浓厚感情,执政为民就是一句空话。常言到,“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间”。我们应当努力做到亲民爱民,感情上贴近群众,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最大追求,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最高目的,认认真真访民情,诚诚恳恳解民忧,实实在在帮民富。
近年来,各地群体性事件频发,干群关系紧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深究其因,无非是某些干部深居高楼大厦之内,远离一线,脱离群众,在舒适的环境中弱化了党性意识,与群众感情淡薄。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放下“官架子”走出机关、走出大院、深入到群众中去。扑下身子,将群众当亲人,做到心中装着群众,眼里看着群众,头脑想着群众,坦诚与群众“拉家常”、“处感情”。在与人民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中走进群众,深入其中,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唯有如此,才能融洽干群关系,解决“四风”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解决“四风”问题,关键在“务实”。务实,就是要勤奋工作、埋头苦干,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发扬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坚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发扬艰苦奋斗之风;坚持不懈地带领群众艰苦创业,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党和人民把我们放在一定的岗位上,我们就要尽心尽力干出成绩来,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干事业、做工作有不同的干法、做法,其效果却大不相同。党和人民对干部的要求是:真干而不是假干,实干而不是虚干,为党和人民而不是为自己干。这是衡量干部是否做到求真务实的试金石。履行好领导职责,一个重要方面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真正的政绩应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应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而不是做给上级看的,更不能出于自己的私利。要把干部实际为群众做了什么,在群众中的口碑如何作为评价干部政绩的主要方面,对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贪图虚名,搞假政绩的干部,要坚决予以查处。要纠正“只图虚名,不务实效”的坏作风,坚持经常到最困难的地方,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务实,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好、做细、做实。
“天下事,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要耐住性子,立足实际,了解群众的实情、体谅群众的难处,既积极进取又量力而行,以“抓铁留痕、踏石留印”的务实精神改进工作方式,破解发展难题。“空谈误国”,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假大空”瞒不过群众的“火眼金睛”。花拳绣腿、华而不实的噱头或许能热闹一时,却会让群众厌恶一世。因为“形式主义”不仅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还会带来额外的诸多麻烦。“实干兴邦”,只有勤恳务实,从解决群众身边的实际困难出发,从满足群众实际需求出发,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得到,群众才会真心拥护支持,各项工作才能得以有效贯彻落实、畅通无阻。
解决“四风”问题,重点在“清廉”。清廉,就是要自觉遵守党章,严格执行廉政准则,主动接受监督,自觉净化朋友圈、社交圈,带头约束自己的行为,增强反腐倡廉和拒腐防变自觉性,严格规范权力行使,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坚决反对一切消极腐败现象,做到干部清正廉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物必自腐,而后虫生”,党员干部只有不徇私情、不谋私利,才能经得起各种考验。作为党员的领导干部,就应该坚持以廉为重、正派做人,坦荡为官,从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等方面时刻注意自身形象,保持清正廉洁。事实证明,一些领导干部走上腐败犯罪的道路,大都是从生活作风不检点开始的,由此也造成了一些群众对党员干部的不满情绪。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坚持正确的生活态度,追求高尚的生活情趣,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模范遵守法律法规和廉洁自律规定,从生活上防微杜渐。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奉献精神和利益原则的关系,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正确对待和处理个人利益,淡泊名利、无私奉献,这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对领导干部的根本要求,也是共产党员应有的政治品格。对此,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政治的警觉,做到谨慎交友、冷静交友、从善交友,丰富自己的内涵,提高自己的境界,保持自己的良好形象。在当代中国,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做出成绩和贡献,只有为党的事业不懈努力,只有为人民的幸福奋斗不息,个人价值才是崇高的,也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
《论语·子路》有云:“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上位者”的言行举止是个人公信力的“显示屏”,是社会风气的“风向标”。我党历来强调党员要发挥模范先锋作用也正取意于此。只有坚持“慎始”、“慎独”、“慎微”,做到自身清正廉洁,才能让个人公信力这一“无形资产”不断“保值”、“升值”,才能不断凝聚“正能量”,解决“四风”问题,推动社会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