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拙劣的江湖骗术,竟能让一干官员、名流趋附不疑。近期王林等具有“神异功能”的“大师”被媒体曝光,引来公众惊诧。让人们想不通的是,这些骗术并不高明,凭靠一定的识别与判断能力就能洞烛其奸,为何这些官员、名流不能辨明而甘受其蒙骗?(人民日报8月21日)
近年来,官员迷信事件屡见报端。如河北高邑县委大院门口飞机堵路事件,江苏宿迁“骆马湖”更名事件,长春某法院辟邪宝剑事件,山东泰安“岱湖桥”事件等等,这些荒诞的迷信事件无不折射出我国贪官的种种丑态,反映了个别领导干部放松思想修养,精神空虚,信仰缺失,更重要的是败坏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成为腐败的精神温床。如何才能让个别领导干部在“信仰洼地”中涅槃重生,笔者认为,还需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防治思想“沙化”。所谓思想“沙化”,就是人的思想“养分”流失,价值取向失衡,道德标准错位,理想信念迷茫。防治思想“沙化”,领导干部应加强政治学习,加强理论武装,经常为头脑“充电”,为思想“除尘”,保持思想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让信仰真正在思想深处扎根。当前,特别要加强对十八大报告的学习理解,要在思想上真正接受,在行动上积极贯彻。要把理想信念教育纳入学习的重要内容,才能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二要防治精神“颓化”。现在,在某些程度上一些领导干部的精神世界贫乏,思想空虚,缺少精神支柱,有的领导干部不信马列主义,而是信神、信佛、信鬼。为有效防治领导干部精神“颓化”,应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对照“八荣八耻”的要求,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校正生活的航向,追求高雅生活情趣,提高思想境界。
三要防治意志“退化”。个别领导干部对党缺乏信心,对党的事业缺乏信心,对党委政府的执行力缺乏信心,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缺乏信心。在工作中朝气不足,暮气有余,贪图安逸,不思进取,享乐主义思想滋生,陷于名利不能自拔,工作激情减弱,党员意识淡薄。尤其是一些欠发达地区的领导干部不能有欠发达的心理状态,欠发达地区更要有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要有旺盛的工作热情,务实的工作作风,勤俭的生活习惯。
巴金说过:“支配战士行动的力量是信仰。他能够忍受一切艰难、痛苦,而达到他所选定的目标。”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不仅要有信仰,更应该有崇高的信仰。历史早已证明,只有我们共产党人有着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远大的崇高的理想和信仰,才能永葆共产党人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才能远离迷信,远离腐败,才能谱写好“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