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
近些年来,一些地方的改革动力在衰减,发展助力在消退。为什么?脱离开了群众。脱离开了群众,我们就会有心无力,就会心有余而力不足。不仅会失去发展的支持,甚至会失去执政的基础。进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能仅仅满足于通过一些技巧与方式化解群众矛盾,让群众不出事;更要通过转变党员干部的作风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让群众去创造。教育实践活动落脚点在“践”,难点也在“践”。“践”就是不说空话、不放空炮,真正去做、身体力行。
党中央决定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将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是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重大部署,是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举措。这三个“重大”既凸显出了教育实践活动的意义与地位,又对搞好教育实践活动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扎扎实实、不折不扣、名副其实地把教育实践活动做到位、做出成效,使得教育实践活动“不空”、“不虚”、“不偏”,我们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认真理、出真招、动真格的。
1
从事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认识教育实践活动
这次教育实践活动是落实党的十八大部署的一次规定动作,但绝不能简单化地把它作为一次常规性学习教育活动而敷衍了事。其“群众路线”的主题及其“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使得这一活动具有了事关党的生死存亡的性质与地位。当我们的认识达到这样高度的时候,其行动就会自觉和坚定很多。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革命、改革、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只要我们密切联系群众,与群众血肉相连,纵有千难万险也能逢凶化吉,纵使山重水复也能勇往直前。但是如果脱离了群众,哪怕我们办好事、办正事,群众也不会买账。
我们讲一切依靠群众,是因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充分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紧密团结群众,是党的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我们讲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因为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从根本上说都来自于人民。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最牢固的政治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离开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经常到群众中间去才会知道我们的政策该怎么定,才会知道什么政策是好的,什么政策是不好的。邓小平同志多次号召全党向群众学习,他说,“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由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绝不是一个人的脑筋就可以钻出什么新东西来……我的功劳是把这些新事物概括起来,加以提倡。”所以,关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邓小平同志就很谦虚地说,这是群众的发明。
来自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要始终把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近些年来,一些地方的改革动力在衰减,发展助力在消退。为什么?脱离开了群众。脱离开了群众,我们就会有心无力,就会心有余而力不足。不仅会失去发展的支持,甚至会失去执政的基础。所以,邓小平同志曾经提醒过:“我们拿到这个权以后,就要谨慎。不要以为有了权就好办事,有了权就可以为所欲为,那样就非弄坏事情不可。”尤其是在科学发展面临挑战,社会和谐越显急迫的当下,在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的时候,密切联系群众更显出其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因此,我们这次进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能仅仅满足于通过一些技巧与方式化解群众矛盾,让群众不出事;更要通过转变党员干部的作风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让群众去创造。我们要善于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集聚群众的智慧,激发群众的活力,把广大群众的热情与渴望汇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巨大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广泛、深厚、可靠的群众基础。
2
把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
教育实践活动关键要“实”,“ 实”就是要解决问题。解决问题要有突破口与切入点,反对不良作风就是突破口与切入点;解决问题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作风建设就是其主要任务。
作风是党的性质、宗旨的外化,直接而深刻地反映了党对人民群众的态度。90多年来,优良作风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骄傲与标志,但是随着执政时间的拓展,也潜滋暗长了一些不良的作风,这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
什么是形式主义?文山会海、贪图虚名、弄虚作假、工作不实。有人曾给形式主义画了一幅像:方案计划一大堆,说过听过不落实;目标要求常翻新,就在文件报告中;工作过程很热闹,实际问题没解决。更有甚者,反形式主义本身都蜕变为一种新的形式主义。我们过去一些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就曾出现过“认认真真走过场,踏踏实实搞形式”的现象,在这次的教育实践活动中一定要引以为戒。
什么是官僚主义?毛泽东同志曾经一口气列了二十种,诸如高高在上孤陋寡闻、强迫命令式、无头脑迷失方向事务主义、老爷式、颟顸无能、糊涂无用懒汉式等等。所有这些在今天一些党员干部身上都有或明或暗、或强或弱的表现。我们有些领导干部腰弯不下来,架子放不下来,不懂装懂,不会装会;有的总以为自己比群众高明,颠倒了与群众的关系,习惯于对群众指手画脚;有的觉得自己学历高,知识多,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对于这种现象,毛泽东同志早就提出警告:党的干部“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
什么是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呢?这本是我们最不需要说的问题,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我们与“享乐奢靡”根本就是绝缘的,但现在却成为了一个突出的问题。贪图享受、及时行乐,铺张浪费、挥霍无度、骄奢淫逸等等,不一而足。比如,一个地方的小学那么破破烂烂,而那个地方的政府大楼却相当气派宏大豪华;比如,老百姓刚刚甚至还没有完全解决温饱,我们的一些干部却讲排场、讲待遇,超标车、数套房,整天花天酒地,花出天文数字的“三公经费”;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所谓 “干部经济”现象。什么叫干部经济,在一个贫困县,如果县里的干部不去消费,那么当地的一切消费乃至服务经济全部垮掉。这说明什么,那里的干部消费竟然已经成为拉动经济的重要支柱。这种荒谬现象的背后是什么,就是奢靡之风。
固然相对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来说,这充其量也就是宝珠蒙尘,太阳的黑子,但是对于这诸种不良作风,群众是看在眼里恨在心中,如果不对这些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迟早会养痈遗患,招致灭顶之灾。
面对这些问题怎么办?伤其十指不若断其一指。集中力量,任务明确,在作风建设上打一个歼灭战,不仅可以有效遏制不良作风的蔓延,还可以为党内其他一些问题的解决创造有利条件。
3
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教育实践活动落脚点在“践”,难点也在“践”。“践”就是不说空话、不放空炮,真正去做、身体力行。
一个政党不可能没有缺点,一个干部不可能不犯错误。尤其是对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已经连续执政60多年的政党来说,缺点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有了缺点错误并不可怕,只要有批评与自我批评就可以防微杜渐,就可以未雨绸缪,就可以药到病除。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一贯的优良传统,是纯洁党的组织、净化党员干部思想的重要武器,也是解决党内矛盾、推进党内民主的有效途径,还是超越、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之一。毛泽东同志还形象地把批评和自我批评比作“扫灰尘”、“照镜子”、“洗脸”,作为防止政治微生物侵蚀的有效方法。
可是近些年来,中国共产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越来越淡漠了。批评上级怕穿小鞋,批评同级怕伤和气,批评下级怕丢选票,自我批评怕丢面子。于是乎上级对下级和风细雨,下级对上级暖意洋洋,用中央文件的话就是“逢迎讨好、相互吹捧”。结果在你好我好一团和气中,矛盾越来越尖锐,问题越积越多以至于积重难返。政治学上有句名言,当建设性的批评没有的时候,破坏性的批判就不远了。
固然在党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是为了个人私利相互攻击、诘难,也不是为了泄私愤、出怨气 “乱扣帽子”、“乱打棍子”。但绝不能避重就轻,明贬实褒,正话反说,把党内生活庸俗化。要想“治治病”,不先“红红脸”、“出出汗”是不会有疗效的。整风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与纯洁的重要法宝之一。这一法宝不能总是束之高阁,到该祭出来的时候了。
我们要通过整风触动灵魂,开好民主生活会,开门搞活动。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但现在已经有一些身份是“共产党员”但信仰不是“共产主义者”的失魂落魄分子,在组织上入党了在思想上没有、甚至也不准备入党。对于这样的人,我们要大喝一声:“同志,你危险了”,不在灵魂深处自我革命,就躲不过人民群众对你的革命。
我们还要通过整风触动利益,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之所以在党的生活中出现了一系列与党的性质宗旨相背离的现象与行为,其背后是不正当的利益在作怪。早在1979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干部搞特殊化必然脱离群众。我们的同志如果对个人的、家庭的利益关心得太多了,就没有多大的心思和精力去关心群众了,顶多只能在形式上搞一些不能不办一办的事情。现在有少数人就是做官当老爷,有些事情实在不像话!脱离群众,脱离干部,上行下效,把社会风气也带坏了。”(《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8页)
怎么办?不搞下不为例,不讲情有可原,违反了党章用党纪处理,违反了国法用法律处理。有尘就扫,有病就治。如果已经化脓溃烂,该截肢就截肢,决不能让坏肉感染了好的肌体。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腐败现象犹如“明珠蒙尘”,而不是“基因之癌”,腐败是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行为的腐败不是党的腐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干部不会都腐败。反腐败不会亡党,只会让党更坚强、更纯洁、更有凝聚力和感召力。因此,反腐败不要怕“亡人”,只要发现一个腐败分子,就要做到毫不留情,绝不手软。在全党和全社会表明一种态度与决心,党会把所有腐败分子都踢出去,这样腐败分子就不会再有侥幸心理。如果舍不得“亡人”,让腐败分子“绑架”了党,不仅党的形象会受拖累,党的存亡都面临挑战。
把“清廉”的要求做实做到位,“为民、务实”的要求才会也才可能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