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刻显然已经远去,但其留下的余波仍在荡漾,全球经济的复苏与增长仍然面临着挑战。不仅如此,不同的经济体面临的挑战各有其差异性和复杂性。如何认识、破解这些挑战,将决定全球经济能否真正走出危机阴影,走得更好、更远。
全球经济的四大挑战
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着四大挑战。
第一个主要挑战是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和增长不均衡,GDP增速缓慢。在全球经济复苏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三种局面:一些国家,主要是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发展势头较好;一些国家,比如美国,其经济呈现好转迹象,但仍需努力;还有一些国家仍然任重而道远,比如欧元区和日本。这种状态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称为“三重速度的复苏”。
第二个重大挑战则是大范围的、持续的高失业率。据估计,全世界有2亿人在寻找工作。其中,超过7000万的失业者是年轻人,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是大学毕业生。需要警惕的是,危机中的失业数字往往被低估,因为很多长期失业的工人会被认为是退出了劳动力大军,而不被统计。所以,实际的失业状况,只会更严重。失业问题在欧洲尤显突出,越来越多的国家遭受非常高的失业率。
第三个挑战是居高不下且仍呈上升趋势的政府债务。2007年,主要发达国家政府债务占GDP的比例,远远低于通常所认为的60%安全水平线。如今,几乎所有主要发达国家的债务比例远高于100%。包括美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在内的许多国家创下了二战以来的高债务纪录。除日本以外,几乎所有主要发达国家自危机爆发以来的政府债务的跃升,都反映了它们非常低甚至是负值的经济增长、政府税收的下降,以及为了应对危机而扩大的财政支出。
第四个挑战是进展缓慢的全球金融银行系统改革。总体而言,虽然改革已经取得一些进展,但是为了提高全球金融银行体系的安全性,我们仍有大量工作要做。
金融系统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影子银行问题。并非所有的非银行金融部门都是影子银行,影子银行也并非完全有害。影子银行也有积极的一面,它们所从事的金融活动大多都对经济有利,因为它们促进了信用流通,补充完善了金融市场,也丰富了融资机会。
当然,影子银行的发展也给金融体系带来风险。因此,我们必须要小心、及时鉴别并化解这些风险。首要难题是影子金融活动几乎不被监管,相关数据非常不足。金融机构一方面没有收集并上报数据的动力;另一方面银子银行活动的复杂性也增加了统计难度。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银行和非银行部门的规模相近,各有100多万亿美元。如果把影子银行从非银行系统中分离出来,全球近三分之二的非银行活动都属影子银行范畴。粗略估计,影子银行规模约有65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110%。
监管影子银行,最重要的是要用数据说话,严密监测其发展和风险。虽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绝对是势在必行。采取监管措施有两个方案,或者间接通过银行调节;或者直接限制影子银行活动,包括对冲基金、证券回购市场、货币市场基金等。
当前,金融稳定委员会正在针对影子银行的多重问题研究制定不同的监管方案,预计这些政策建议将提交给今年9月在圣彼得堡举行的20国集团(G20)峰会。
欧元区的困难与解决之道
对于欧元区国家而言,除了上述的全球经济四大挑战,还面临着其他一些特有的困难。
首先,欧元区国家正面对着“支离破碎的信贷渠道”,银行系统依然薄弱,金融修复尚未完成。自2008年以来,欧洲中央银行已经大幅调低了基准政策利率,从当初的4%强,降到如今的1%弱。然而,一些欧元区主要国家,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仍保持高位运行,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商业银行贷款利率还有进一步升高迹象。
其次,欧元区还面临着经济竞争力流失的难题。在过去的几年中,欧元区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措施来改善、振兴其经济。如今,竞争力已有普遍改善。
第三个特有的困难,是市场对欧元区解体的预测。在最近一段时间,由于相关国家强有力的政策承诺,以及欧洲央行的行动,这种预期已大幅降低。
在分析了上述全球性和区域性的挑战之后,随之而来的问题便是:我们该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总体而言,我们有四套可以使用的政策工具:
其一,汇率政策。但众所周知,欧元区国家没有单独的汇率政策可以使用。
其二,货币政策。美国、欧元区和其他一些发达国家的中央银行已经在广泛地使用传统货币政策和非传统货币政策。其结果是,几乎所有主要央行的资产负债表都已大幅增加:美联储的资产,在危机期间增长3.5倍,从占GDP的6%增至20%;欧洲央行资产增长近3倍,从占GDP的10%增加到28%。今后,央行可用的政策空间已经所剩无几。而国际市场上目前一个普遍的猜测是,美联储可能会在某时开始缩减其宽松的货币政策。
其三,结构性改革,比如劳动力市场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价格自由化、投资环境改善等。这些改革对于解决经济内部弱点,提高竞争力和经济增长潜力至关重要。在欧元区,许多国家已经采取了积极的改革措施。然而,这些措施通常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
其四,财政政策。因为前述三个政策工具可用性不足,所以财政政策便是工作重点。但难题在于,什么是最合适的财政调整速度,什么又是最合理的调整组合?我们尚无定论。难上加难的是,如何利用财政政策工具来实现三大目标:高增长、低失业和低债务。
解决所有经济问题的万灵药是不存在的。财政调整的步伐依赖于各国的具体情况。对于经济增长和就业特别疲弱的国家,财政调整的步伐可以缓慢渐进。然而对于那些市场融资受到严重制约、债务水平非常高的国家,当前的财政整顿则不可避免。总而言之,几乎所有主要发达国家,中期内都需要有一个可信的财政调整计划,以遏制不断上升的政府债务。这样,债务率才有望下降到60%的这个常用标准。
具体到解决欧元区的诸多困难,在国家层面上,有三件事情必须做到:因地制宜地制定财政整顿计划,坚定不移地推行财政调整措施;继续修复银行资产负债表,对问题银行进行注资和重组,清理银行系统;继续推进结构性改革,包括产品市场、劳动力市场改革等,以恢复和增强竞争力。
在欧盟层面上,在推进财政一体化的过程中,迫切需要建立一个银行业联盟。为巩固欧元区的金融稳定,这个联盟应基于三大支柱:实现有效的单一监督机制;单一决议机制也应能启用;政府应迅速落实在欧盟层面上关于破产解决做法、共同存款担保计划,以及保险监管框架的建议,还应尽快制定欧洲稳定机制为银行直接注资的方法和安排。
新兴市场的新问题
与欧元区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新兴市场在应对危机上表现相当不错。在中国、印度和其他一些国家的带动下,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增长一直很强劲。如今,新兴市场已是全球经济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20世纪90年代,作为一个整体,它们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约为四分之一。在21世纪的第一个7年里,它们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上升到一半左右。自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增长的四分之三得益于新兴市场,其中仅中国就支撑了约三分之一的世界经济增长。而从国际贸易角度讲,25年前,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只占全球总额的15%,如今这一比例接近40%,并且呈进一步上升的趋势。
不过,新兴市场也面临着重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