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聚焦非洲问题 重视国际合作——访南非人文科学理事会主席希萨娜
南非人文科学理事会(Human Sciences Research Council)以开展及促进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为己任,积极与全球尤其是非洲研究机构展开合作。理事会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致力于为政府、学界等领域的机构提供智力支持。
近日,本报记者就南非人文科学理事会的研究、运行及国际合作情况等问题采访了理事会主席奥利弗·希萨娜(olive Shisana)。
关注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报》:请介绍一下南非人文科学理事会的主要研究领域。
希萨娜:南非人文科学理事会致力于研究国家重大事宜及全球发展问题,促进联合国千年发展计划的实现,同时也关注改善人民生活的研究。我们的研究话题包括:通过经济发展及创新减少贫困;通过提升技能、创造就业机会及素质教育促进社会进步;重视可持续发展,强调弱势群体的福利及社会凝聚力;促进人类健康,尤其关注艾滋病病毒和艾滋病,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等。
我们通过南非国家艾滋病委员会向南非卫生部提供技术支持,确保2006—2011年南非国家艾滋病、性病和结核病战略计划中关于艾滋病自愿咨询和检测目标的实现。艾滋病咨询和检测对于艾滋病的治疗、预防工作而言十分关键。另外,我们还牵头制定了一系列实施准则及解决方案,探索与儿童艾滋病咨询及检测相关的社会心理、法律、伦理及政策问题,向政策执行者提供如何正确检测儿童艾滋病、如何保护儿童权利的建议。
《中国社会科学报》:理事会近期开展了哪些重要研究?
希萨娜:2012—2013年度,我们开展的重要研究包括首个南非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研究,第四次南非国家艾滋病、行为与健康状况调查,第十次南非社会态度调查及第十次南非国家研究与试验发展调查。南非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研究未来将会定期进行。该研究关注南非不断变化的健康需求,致力为研究南非的国家健康及营养状况提供更广泛、更全面的平台。本次研究重点关注了南非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现状,并就其对社会、经济、行为、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因素作了分析。
南非社会态度调查主要涉及国家需优先考虑的事项,包括国家未来发展展望、贫困及不平等等问题。该调查代表了南非16岁及以上人群的态度。研究者通过调查能够了解人们对于南非重大社会、经济事件的看法。个人幸福指数是该调查的关注点之一,这也使得该调查能够与国际幸福感研究团队保持密切联系。另外,南非还通过这项调查积极参与跨国合作调查项目“国际社会调查项目”。
积极促进金砖国家间合作
《中国社会科学报》:理事会如何参与、促进非洲国家间的合作?
希萨娜:理事会的研究聚焦非洲问题,致力于加强非洲各国的联系。2012年9月,理事会与多方合作,联合举办了题为“非洲天文学的新涌现:跨学科知识体系之交界”的国际会议。会议为南非与其他非洲国家提供了分享专业经验的机会,从多个视角展现了非洲在天文学方面展开合作的历史。另外,会议还强调应加强非洲天文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各领域的联系。
值得一提的还有,理事会的科学、技术和创新指标中心的两位高级研究员于今年2月参加了非洲科学、技术和创新指标培训与验证研讨会。他们协助南非科技部培训了33位官员。
《中国社会科学报》:理事会如何加强金砖国家间的合作?
希萨娜:我们积极参与、促进、加强金砖国家间的合作,支持南非参与金砖国家之间的讨论,研究金砖国家在全球经济及政治舞台上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南非如何作出更多贡献等问题。
2013年3月,我带领理事会的研究团队与来自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的代表相聚南非德班,参加了金砖国家智库网络研讨会和金砖国家学术论坛。我们明确了加强金砖国家合作的必要性,确定了可以开展合作的新领域。会议同时还决定成立“金砖智库委员会”,南非人文科学理事会是委员会的五大成员之一。
2002年,我们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开展科研合作。2012年,我们的民主、治理和公共服务提供中心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合作开展了“基础设施在改善公共服务提供中的作用:中国与南非经验”研究。2013年,我和同事纳尼亚·博勒-穆勒(Narnia Bohler-Muller)一起参加了中国社会科学论坛“智库:面对变化中的世界”国际研讨会。未来,我们希望能够继续加强与中国智库间的交流与合作。
机构简介
南非人文科学理事会成立于1968年,隶属于南非国家科技部,向南非议会负责,每年要向议会提交年度财务报表和业绩报告。
理事会通过开展人文科学的战略性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解决南非、非洲及世界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提供智力支持;为公共领域、非政府组织、学术界及国际发展机构出谋划策。
该理事会的研究主要分六大类:民主、治理与服务提供;经济发展;教育和技术发展;艾滋病病毒/艾滋病、性病和结核病;人类和社会发展;人口健康、卫生系统和创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