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独特的传统文化、历史命运决定了独特的道路

 时间:2013-09-09 13:55:00 |  辛向阳 | 字体:【 】| 阅读: 162

原标题:为什么必须走适合自己特点的道路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丰富发展的重要源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使中国发展进步有着深厚历史渊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唯一成功的道路。这是已经被历史证明了的事实,是已经被事实证明了的历史。

●我们不仅在谋划长远发展时要立足初级阶段,而且在日常工作中也要牢记初级阶段,把初级阶段的意识牢牢扎根于我们的头脑中、心坎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这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判断,是我们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新依据、新动力。

独特的文化传统,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

任何一个民族,其发展道路的选择都离不开其历史文化传统。历史文化传统不仅是构成一个国家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一个民族选择发展道路的出发点和基点。马克思在19世纪80年代致查苏里奇的信中谈到,“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把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肯定的成就用到公社中来”时,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俄国存在着可以使用现代生产力的村社。“如果说土地公有制是俄国‘农村公社’的集体公有制的基础,那么,它的历史环境,即它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同时存在,则为它提供了大规模地进行共同劳动的现成的物质条件。”俄国之所以选择十月革命的道路,是与其民族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

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则决定了中国人民选择的必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华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关于未来社会的理想,这些理想成为选择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沃土。独特的文化背景使中国人千百年来一直孜孜以求“天下大同”的理想社会。“大同”就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终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中国人在近代一遇到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就倍感亲切。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刚刚传入中国,当时人们把它当作“均平治世”的学说。早期的《共产党宣言》译本中“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就翻译成“四海之内皆兄弟”。戊戌变法失败后,很多流亡日本的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受日本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都倾向于社会主义学说。梁启超断言:这种“欲夺富人以均贫民”的革命潮流,“必将磅礴于二十世纪也明矣”。磅礴于二十世纪中国的社会主义最终走向了具有光明前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的远大理想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这种精神追求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强大动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五个历来”:历来注重以民为本,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早在千百年前,中国人就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天地之间,莫贵于人”,强调要利民、裕民、养民、惠民,这为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坚持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供了文化基础;历来注重自强不息,不断革故鼎新,《周易大传》中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历来注重社会和谐,强调团结互助;历来注重亲仁善邻,讲求和睦相处;历来注重诚信,讲求“人无信不立”。《论语》中谈及子贡问孔子如何处理政事。孔子说:“使粮食充足,使军队强大,使百姓有信用。”子贡说:“如果不得已去掉一项,三者之中应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军队。”子贡又说:“如果不得已要再去掉一项,应去掉谁?”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谁也免不了一死,人不讲信用就不能立足”。讲诚信、讲道义是我们国家重要的历史特点,也是我们的文化软实力。这五个历来注重已经转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强调的以人为本、与时俱进、改革创新、走和平发展道路、建设和谐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

可以说,基于深厚伟力的民族化形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深植根于我们整个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必然是彰显民族文化风格,体现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智慧、中国气派的。

独特的历史命运,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这100多年,是中华民族最动荡、最屈辱的历史时期。中国人在苦难中觉醒和奋起,积极探索中国应该走什么道路、朝什么方向发展这个根本性问题。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很多尝试,君主立宪制、多党制、总统制都试过了,结果都行不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找到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70多年前的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转折点,是中国封建制度日渐式微、皇权政治日益衰落、自然经济日渐瓦解的过程。在英国等西方国家坚船利炮的攻击下,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先进分子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面对“中国向何处去”这样一个关系亿万中国人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抵抗派、洋务派先后提出了旨在维护和巩固清朝封建地主阶级统治的各种救亡图存方案。在“自强”“求富”的口号下,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开办企业,建立新式武器装备的陆海军,但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运动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对甲午战争后对“中国向何处去”的回答。其目的是希望通过学习西方的文化、科学技术,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发展资本主义,使国家富强。在“戊戌变法”中,康有为把制定宪法视为变法的总纲领,在他上呈给光绪帝的《日本变政考》中称,“变政全在定典章宪法,日本如此而成效大著,中国今欲大改法度,可采而用之”。但其维新之梦很快就凋零在封建专制的寒风之中。孙中山等革命派放弃改良的幻想,广泛联合革命力量,发动多次武装起义,终于通过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辛亥革命的成果最终被封建军阀袁世凯篡夺。袁世凯死后,取而代之的是北洋军阀的统治。辛亥革命之所以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之所以成果最终被军阀窃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就像马克思在1848年谈及普鲁士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一样:“在上层面前嘟囔,在下层面前战栗,对两者都持利己主义态度,并且意识到自己的这种利己主义;对于保守派来说是革命的,对于革命派来说却是保守的;不相信自己的口号,用空谈代替思想,害怕世界风暴,同时又利用这个风暴来谋私利;毫无毅力,到处剽窃;因缺乏任何独特性而显得平庸,同时又因本身平庸而显得独特;自己跟自己讲价钱;没有首创精神,不相信自己,不相信人民,没有负起世界历史使命。”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正确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发展前景。在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中,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付出了最大牺牲,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不可逆转地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愈益展现出辉煌灿烂的发展前景。这条道路是历史的选择,是已经被历史证明了的事实,是已经被事实证明了的历史。

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告诉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这个最大国情、最大实际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呈现出丰富的独特性和多样的优越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立足于初级阶段。正是坚持了初级阶段这一国情,我们才能够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才能够确立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一制度的确立,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是中国30多年来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制度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与发展也必须立足于初级阶段,必须紧紧抓住以下几点:其一,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初级阶段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立足点;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相对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解决这一矛盾是我们面临的根本任务;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要尽一切可能为改革开放赢得和平发展的机会。这“三个没有变”是我们干工作、办实事的出发点。其二,不仅在经济建设中要始终立足初级阶段,而且在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也要始终牢记初级阶段。只要离开了初级阶段,五大建设都会走弯路或者邪路,任何一个方面的建设都不能离开初级阶段这一实际。其三,不仅在经济总量低时要立足初级阶段,而且在经济总量提高后仍然要牢记初级阶段。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100年的历程(1956-2050年)。1956年到1978年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探索阶段(人均GDP120美元到人均GDP200美元),1978年到2000年是总体小康社会建设阶段(人均GDP200美元到人均GDP1000美元),2000年到202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人均GDP1000美元到人均GDP10000美元),2020年到2050年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阶段(人均GDP10000美元到人均GDP20000美元)。不管是人均GDP200美元还是10000美元,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四,不仅在谋划长远发展时要立足初级阶段,而且在日常工作中也要牢记初级阶段,把初级阶段的意识牢牢扎根于我们的头脑中、心坎里。只有这样,我们做工作才不会出现或者少出现急躁冒进或者不符合实际的情况。

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又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我们要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重点抓住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讲清楚当下所处的发展方位和阶段,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解决社会领域一系列突出的社会问题,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