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时间:2013-09-11 22:35:00 |  余爱水 | 字体:【 】| 阅读: 14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全局的高度,深刻阐述了抓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突出强调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认真学习、深刻理解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宣传思想战线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宣传思想工作的一项根本任务

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宣传思想工作的一项根本任务。马克思主义是迄今为止人类思想智慧的最高境界,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特别是揭示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近代以来的历史告诉我们,什么别的主义都救不了中国、都不能使中国走向复兴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高举着马克思主义旗帜,带领人民团结奋斗才拯救了中国,使中国巍然屹立、自信地走向世界。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早已和中华民族、中国人民摆脱蹂躏、翻身解放、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前途命运融为一体,没有马克思主义的引领,没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没有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成功。

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具有唯一性。马克思早就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任何国家、任何执政党都有自己的主流意识形态,这种唯一性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既然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作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核心的极端个人主义,渗透和体现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各个领域,形成了一个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盘根错节、根深蒂固的价值体系。那么,我国作为共产党领导下、公有制为主体、实行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就只能以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福祉的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指导思想统领意识形态领域。动摇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会扰乱整个国家的意识形态,抽掉全党全国人民的精神支柱,危害社会稳定和谐,偏离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最终葬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坚持意识形态主导权问题上,是没有共存与让步之说的,我们应当正视并正确引导改革开放条件下思想意识的多样化,理直气壮地抵制所谓“指导思想多元化”对我们的侵蚀和干扰。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任重而道远。马克思主义是在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势力的斗争中形成、发展并为人民所接受的。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任务更加繁重,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挑战更加严峻。在意识形态领域里,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之间、渗透与反渗透之间,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甚至十分激烈尖锐。只有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科学理论引领思想文化建设,才能凝聚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力量,打造实现中国梦的强大软实力。

强化对共同思想基础的高度价值认同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重要的是强化对共同思想基础的高度价值认同。

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必须有共同的思想基础作支撑。毛泽东同志强调党要有“共同语言”,社会主义国家要有“统一意志”。强化对共同思想基础的价值认同,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要适应我国社会转型期特点,针对各种社会思潮此起彼伏、传统与现代思想观念相互交融、本土与外来文化相互碰撞、多样化意识纷繁复杂的实际,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大张旗鼓地弘扬主旋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渗透到社会各阶层各领域,引导人们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不断增强全党全军和各阶层人民的凝聚力向心力。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旗帜鲜明地抵御各种错误腐朽思潮侵蚀。不破不立。抵制各种错误腐朽思想侵蚀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辩证统一的,放松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不但会导致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丧失,而且最终会酿成亡党亡国的后果。前苏联长期放任意识形态领域的乱象,导致最终放弃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指导思想的地位,使苏共党内思想混乱、意志涣散、方向迷失,一夜之间土崩瓦解,教训极为深刻。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的复杂环境中探索前进的,须臾都不能放松对“西化”“分化”图谋的警惕。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有人把马克思主义贬低为仅仅是诸多学术研究中的“一种文化、一种思想方法和一门社会科学”,通过介绍传播西方学术思想和观点,攻击诋毁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大肆鼓吹“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等错误论调,用心极其险恶。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领域指导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立场要非常坚定,毫不动摇地坚持真理、抵制谬误,时刻防止各种腐朽思想和错误政治观点的侵蚀。

实践表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引领思想文化建设,思想文化就繁荣健康发展,反之则病态畸形,甚至走向堕落衰败。当前繁荣社会主义思想文化,最重要的是在多元中强主导,多样中谋共识,确立起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论述为统领的“旗帜”和“灵魂”,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最大限度地凝聚起齐心协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识和力量。

大力营造在全社会崇尚马克思主义的舆论氛围

从诞生之日起,我们党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实现共产主义确立为最高理想。坚定的信仰始终是党员干部站稳政治立场、抵御各种诱惑的决定性因素,是夺取革命、建设、改革胜利的根本保障。当前,宣传思想工作的环境、对象、范围、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多元、多变的思想冲击之下,在拜金、拜物等观念腐蚀之下,一些党员干部丧失了最初的信仰,算命看相求神拜佛者有之、心为物役名利至上者有之、信念动摇精神空虚者有之。这就决定了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大力营造崇尚马克思主义的舆论氛围,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思想动力。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就要大兴马克思主义学习之风,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全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论述,不断培植我们的精神家园。当科学理论入脑入心,对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共同理想就能虔诚而执着;当科学理论成果广泛普及,对“三个自信”就能至信而深厚。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要强化阵地意识,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思想文化阵地。马克思主义具有极大的感染力、说服力、影响力。我们要用好各种资源、载体和平台,宣传马克思主义,让马克思主义走进大众的心灵,引导人们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提升人们精神生活的层次和水准。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找准思想认识的共同点、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化解矛盾的切入点,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从而引导社会情绪、社会心理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宣传思想工作理念创新、手段创新一直是我们探索的重要课题。同样一个意思,表达方式、传播手段不同,宣传效果就会不同。要占领思想舆论的制高点、掌握宣传工作主动权,必须大胆解放思想,不为条条框框所限,不因“没有先例”所困,勇于探索社会信息化条件下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特别是舆论引导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形成以创新带动发展的新局面。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关键是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解决今天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科学理论的魅力和价值在于认识和改造世界。世界是纷繁复杂的,矛盾是无处不在的,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科学指南,就可以有效破解和应对改革、发展中各种矛盾和工作生活中的问题,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马克思主义一旦被群众所掌握,就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面对全球化、信息化的开放执政环境,处身利益诉求、矛盾问题交织互联的转型发展时期,我们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入研究和回答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进一步开创宣传思想工作的新局面。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