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试论特权的几个问题

 时间:2013-09-22 14:41:00 |  倪盟蛟 范道学 | 字体:【 】| 阅读: 160

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本文拟从特权的内涵和外延入手,探究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表现形式,找寻治理当前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方法和策略。

一、厘清特权的内涵和外延

一是特权的内涵,从广义和狭义上说明。辞海中指出,特权是“剥削阶级依据其政治、经济地位而拥有的特殊权利。” 邓小平强调:“特权就是政治上经济上在法律和制度之外的权利。”从广义上说,特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和私有财产制度确立后的产物。特权在历史上具有多种形态,按其性质可分为经济特权、政治特权、文化特权、军事特权等。本文着重论述狭义上的特权。

我们认为狭义上的特权主要是针对共产党员和公职人员而言,与权利和权力紧密相连。权利与“义务”相对称,是法律赋予人实现其利益的一种力量。而权力,是指某种影响力和支配力,分为社会权力和国家权力两大类。简言之,在法律范围内,权利属于私权利,而权力属于公权力。党章规定,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从这方面来说,共产党员不仅没有任何特权,相反,在关键的时刻,还需要牺牲自己的利益。而公职人员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不是天赋的,手中握有人民赋予的权力,理应为人民来服务,而不应该以权谋私,享受特权。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产党员和公职人员都没有特权。所以,无论私权利还是公权力,都只有在法律和制度的规范下才能更好地行使与运转。而特权就是对这种私权利和公权力的超越和践踏。

二是特权的外延,重点厘清正当权力和特权的界限。在一般意义上,权利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判断,是形容某种行为是对的,正当的,所以本文不再赘述正当权利和特权的关系。着重讲一下正当权力和特权的界限。正当权力的标准有两个,一是符合法律和制度。法律、制度是一种社会规范,在法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权力只有在法律制度的框架下才能称得上正当,任何违背法律和制度的权力都是伪权力,都是不正当的权力,是特权;但在,当下有的热点、难点问题存在已久,但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还存在法律制度空白,相应的法律制度没有及时建立。有的法律制度还没有从“原则”转化为“细则”,缺少具体实施措施,可操作性较弱,给特权可乘之机。有的即使有规定,但惩处力度不够,让搞特权的人得到的远大于失去的,导致其心存侥幸、肆意妄为。特权现象不符合法律和制度,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动摇党的执政基础。二是符合平等、公平、正义的社会公理。特权在每个历史时期表现不同,但其中很重要的相似点是对社会公理所提倡的平等、公平、正义的摧残。封建社会崇尚“天赋人权”,受宗法制、世袭制和等级尊卑影响,公开确认等级和等级特权。在封建社会,平等、公平和正义是相互分离的。封建社会结束以后,特权总的发展趋势是不断地被简化和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资本主义社会强调民主、法治,主张用平等反对特权,但是由于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平等、公平和正义只是在形式上统一了,普通人民群众依然很难享受。共产党人是人民的党,由党的宗旨所决定,我们主动自觉反对特权,平等、公平和正义的社会公理在形式和内容上统一了。但是特权思想还在一些地方存在,原因也很好理解,我国从封建社会直接进入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建设,封建思想还有一定影响。正如邓小平所说,搞特权,这是封建主义残余影响尚未肃清的表现。特别是有些不发达的地方,由于生产力比较低下、文化教育比较落后,封建思想的残余,仍在时不时地左右人们的思想,助长了特权思想、特权现象。

二、当今社会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表现形式

特权把赋予的权力私有化,在政治、经济或其他方面为个人或小集团谋取私利,表现形式多样。总的来说,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思想上的特权。有官员认为,手中有权就应该高人一等,得到特殊照顾。处处讲身份、讲地位、讲级别、讲待遇,把自己与普通群众割裂开来,凌驾于普通群众之上,自尊自大,意识上自我膨胀、态度上气势凌人、行为上飞扬跋扈等,遇到事情不是考虑通过法律和正常途径来解决,热衷于托人情、找关系。不这样做,就觉得不踏实。例如,碰触法律和制度的约束,就习惯性掏出手机,赶紧找熟人疏通关系,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至于上学就业,寻医问药……但凡生活中遇到难题,就离不开“关系”。更有甚者不仅在酒驾醉驾肇事后大骂伤者,或对执行公务的警务人员放言说,“我是人大代表”、我和某领导的关系等。这些充分体现了特权者思想上的优越。

二是政治上的特权。突出表现在,权力的私有化和绝对化,肆意破坏民主集中制,搞“一言堂”,独断专行。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公务娱乐过度消费,以公济私。形式主义严重,瞎折腾,作风浮躁,讲排场,耍威风。遇到错误,只要求别人做批评和自我批评,自己则置身事外。有的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如房屋拆迁、土地征收征用、国有和集体资产的管理和处理等方面,不向群众公开,不充分听取群众意见,搞强行命令,搞秘密协商;有的优亲厚友、吃拿卡要、以权谋私;有的作风霸道,对待下级和群众言辞生硬、态度蛮横。有的在改革中,利用手中权力追求利益最大化,丝毫不考虑群众利益,不考虑同事感受,更有甚者,依靠损害群众和同事利益来为自己谋福利。

三是经济上的特权。表现在违规插手干预市场经济活动,投资入股企业或谋干股,低买高卖商品,透露内幕信息给特定关系人获利。受利益驱使,突破制度规定,滥发津补贴,通过发购物卡、书卡、电影卡、健身卡等形式,变相提高福利待遇。一些垄断行业员工的工资收入过高,隐形福利待遇五花八门。会议出差必须到高档宾馆,非套房不住,吃饭必须多少钱一桌,学习培训必须到名山大川,喝酒非名酒不喝不喝,中秋节、春节时“公务酒”、“办事酒”、“人情酒”无所不在。私人请客公款买单,或者借口公务接待大吃大喝;违规驾驶公车、超标准配备小汽车;创造机会大办宴席,借机敛财等。一些领导干部出差到机场、铁路或港口,要求享用贵宾服务等。

 三、如何治理当前的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

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与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格格不入。领导干部的特权化问题,既有干部自身思想因素的原因,更是领导干部待遇制度、权力运行机制不健全、不完善、不合理、不规范造成的。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教育、制度、机制出发。具体建议:

一要加强教育。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紧紧抓住理想信念这个根本不放松,确保思想上管好管严。要强化宗旨观念。特权,直接源于“官本位”思维。不少能力突出的领导干部思想蜕化变质、生活腐化堕落,就是没有真正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宗旨抛在脑后,要结合保持党的纯洁性主题教育等活动,教育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根源上遏制特权思想。要强化廉洁意识。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教育和廉政法规教育。坚持集中教育与日常教育相结合、典型示范与反面警示相结合,促进各级领导干部增强廉洁自律意识,自觉反对特权思想。要采取民主评议、开门纳谏等方式,主动查找问题,把干部的思想教育、作风教育、宗旨教育融汇于廉政教育之中。

二要加强制度设计。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必须建立健全规范权力运行的制度。首先,要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问责制、廉政承诺制、个人财产公示制等制度,使其置于党和群众的公开管理监督之下。要在坚持和完善领导述职和群众评议制度、交心谈心制度等制度的基础上,重点完善领导干部问责和辞职制度、领导干部廉政承诺制度、领导干部个人财产公示制度等,切实使每个领导干部置于党和群众的公开管理监督之下。第二,要进一步完善交流任职机制。对在一个职位上工作时间较长的管人管钱管物的领导和“一把手”进行适当调整,自觉打破关系网、人情网,从制度上保证领导干部队伍的纯洁。第三,进一步完善群众监督机制。认真落实民主监督有关事务办事公开的规定,将事关重大决策和职工、群众利益的事务时时真正公开,大力营造人人监督、事事监督、时时监督的良好氛围。要结合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完善工作流程、修订完善制度,新建一批能够遏制“特权”发生的制度机制,破除一批产生“特权”的机制,同时,要切实按照制度办事,真正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三要加强监督。没有监督,制度就是一纸空文。首先要强化财政和审计监督。财政审计部门要加强对财务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察,严格履行程序,堵住财务管理上的漏洞,消除因特权而导致的消费混乱现象;其次要加强人大、党委、监察、新闻媒体、群众等方方面面的监督。要充分运用民主监督、法律监督和舆论监督等形式,大力拓展监督渠道,发挥网络等新兴媒体的监督作用,形成强大的监督合力。要切实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这些“特权”广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及相关部门的制约,让“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真正有效可行,让特权无处遁形。

四要加大惩处力度。要在发挥立体监督效应功能作用的同时,重点以法护廉,创造“不敢特权”的法律环境。要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地方的相关规定,加大对搞特权或权力腐败者的惩处力度,对行使特权者进行严厉追究,不能避重就轻。在责任追究中,要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坚持“纪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对确实需要追究责任的领导,不论涉及到谁,都要依据党纪政纪规定进行追究,严禁存在“空档”或“特区”,对特权现象也应努力做到“零容忍”,既要实行法纪、党纪、政纪严惩,又要实行经济制裁,使行使特权者的“财、位、权”三空,让其所付出的“成本”大大超过非法或违纪所得,以警示他人避免重蹈覆辙,引导他们在特权问题上不敢碰触“高压线”。

总之,特权思想危害极大,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我们要认清本质。切实加强对教育、监督、制度、惩处等四位一体的设计,以此来纯洁党的干部队伍,密切联系群众,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本色。

(作者单位:中共麻城市委党校)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