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中美俄的中亚战略大竞争

 时间:2013-10-08 09:03:00 |  邓媛 | 字体:【 】| 阅读: 122

随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初出访中亚并出席上合组织峰会,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发展互动备受外界关注。

舆论普遍注意到习近平9月7日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的题为《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其间,他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旨在推动跨区域发展、合作和繁荣。

早些时候,美国提出过“新丝绸之路计划”,以阿富汗为中心,把中亚、南亚、外高加索等国乃至蒙古和我国新疆都纳入其中,又称“大中亚计划”,是美国“重返亚太”或“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地区利益格局中,俄罗斯也曾提出过“欧亚联盟”的设想,它是俄罗斯第三次外交调整的主要内容,也是俄重振大国和强国地位的战略支撑。

那么,中国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与美俄在中亚的战略部署有怎样的区别?对此,我们采访了三位中亚问题研究专家,为读者答疑解惑。

【专家介绍】

★潘光,上海社科院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主任

★万成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俄罗斯外交政策研究室主任

★姜毅,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俄罗斯外交研究室副主任

中国提出了全方位的发展思路

国际先驱导报:与中国历史上的丝绸之路相比,“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哪些“新”的地方?

万成才:和古时的中国丝绸之路相比,首先起点不同。古代丝绸之路从西安开始,如今起点始于太平洋、中国东海岸,从此一直到欧洲。其次是条件不同,现在是机械化、信息化的时代,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运输工具必然会是现代化的,且以海陆空全方位的丝绸之路来体现。第三,“新丝绸之路”背后是中国全新的发展战略。中国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全方位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西部大开发”、西进战略的重要体现。

Q:美国也提出了“新丝绸之路计划”。中美俄在中亚地区的战略部署有哪些不同的侧重点?

潘光: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以阿富汗为中心,策略重点在阿富汗,以阿富汗战后重建工作为主。美国提出的计划实质上是:美国想主导阿富汗的重建但不想掏钱,希望阿富汗周边国家能出钱出力。目前,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对美国的计划已经表现出了积极态度。

俄罗斯对中亚地区提出将来发展为“欧亚联盟”的设想,这是想在前苏联的势力范围内保持俄罗斯的主导地位。这一联盟以前苏联国家为主。

中国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将文化和经济相结合。因为丝绸之路从古代就是丝绸茶叶从亚洲流向欧洲的通道,其间包含了很多文化的交流。现在加上“经济带”的构想,可以打通中国-中亚-欧洲,形成整个欧亚的经济带。这个新思想反映了我们包容性发展、互利共赢的发展态度。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下,上合组织和欧亚经济共同体可以相互合作的,同时不排斥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中国提出的新概念是在丝绸之路沿线,将上合组织的成员国、观察员国、对话伙伴国等都纳入其中。各国形成有差异、有竞争,又有联系、有协作的包容性发展。

姜毅:从战略角度讲,俄罗斯提出“欧亚联盟”,是想把中亚整合在一起;美国进入中亚时间不长,战略侧重点是让自己先在中亚站住脚跟;对中国来说,这个地区关系到中国的安全形势,中国也希望通过这个地区的合作扩大西部经济的发展。

所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是想把中亚与东亚、南亚、西亚通过各种各样的经济合作方式,整体地联系起来。

外高加索国家主动要求对华密切关系

Q:中国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在中亚有哪些竞争优势?

万成才:中国至少有五大优势。第一是发展理念的优势,相比俄罗斯的“欧亚联盟”、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全方位的,贯穿东西南北,如果发展起来,受惠人数30亿。中国明确表示,不谋求地区主导权,不谋求建立势力范围,不干涉大国内政。因此中国提出的新理念不损害俄罗斯的利益,包容性强。

第二是地理优势。我们和3个中亚国家拥有共同边界,地理位置相近。

第三是传统优势。古代的丝绸之路深入人心,大家都是受益者。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丝绸之路经济带”也易于为大家接受。

第四是外高加索国家希望中国的中亚战略能延续到高加索走廊。

第五是资金优势。半年之内,习主席和中亚4个国家的元首都进行了单独会谈,这些国家与中国的关系都升级为战略合作关系。以乌兹别克斯坦为例,中乌签订了110亿美元的合同。在基础设施方面,中国可帮助中亚国家修建到欧洲的公路、铁路。对此,俄罗斯也乐见其成。

潘光:是的。中国的优势中最显著的就是中国雄厚的经济实力。上合组织的很多国家都希望中国加大投资力度。现在上合组织内部,有关大项目的投资以中俄为主。我们已经提出,上合组织需要有自己的银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通过这样一个融资机构去加快上合组织内部的发展。现在上合组织开发银行已经“进入议题”,但比如投资权、发言权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磋商解决。

姜毅:近20年以来,中国和中亚国家关系较为稳定,双方的发展有良好的政治关系保证;同时,中国和中亚国家在经济上互补,中亚国家希望中国作为一个积极健康的力量参与到合作中,并发挥一个平衡的作用。

中亚国家采取“大国平衡外交”

Q:那么俄罗斯和美国又各自有哪些竞争优势与劣势呢?

姜毅:中亚对美国而言分别有长期和短期的战略考虑。短期来看,反恐问题最为突出。中亚紧邻阿富汗、南亚,反恐形势一直严峻,2014年美国从阿富汗撤军后,这里的安全形势恐怕很难乐观;而从长期战略上看,美国作为一个超级大国,会考虑怎样在中亚影响中亚国家、影响中俄的关系。

俄罗斯一直以来从地缘因素、人文因素来讲,在中亚有较为深厚的根基。不过我个人对“欧亚联盟”的未来,抱有一个比较悲观的看法。“欧亚联盟”不完全取决于俄罗斯的能力,更取决于中亚国家的选择。这些国家独立才20年,它们是否愿意重新组成一个联盟,愿意有主权让渡的过程?还存在不确定的因素。

万成才:美国向中亚投入很多,美国瞄准中亚主要基于地缘政治考虑。中亚是欧亚大陆的心脏,北边牵制俄罗斯,西边连接欧洲,南边和印度洋、波斯湾、和美国的“大中东计划”相配合。美国拥有“头号强国”的影响力,无论哪个国家必须要考虑美国的因素,都有和美国发展关系的愿望和需要,中亚国家也不例外。如今所有中亚国家奉行“大国平衡外交”战略,客观上给美国提供了进入中亚的机会。此外还有一点,美国财力雄厚,尽管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美国在培训中亚的军事人员方面投入不少。但美国的竞争劣势也很明显:距离比较远;一些国家与美关系不稳定,比如美阿关系、美巴关系,都会影响美国的中亚战略布局。

潘光:中亚国家打开国门后,中国进入中亚,俄罗斯对中国的进入存在担心。但中国发展与中亚国家的关系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比如,哈萨克斯坦到中国的石油管道一开始建设的时候,俄罗斯不大满意。后来中哈石油管道建成通油,俄罗斯也通过这个管道给中国输油,它发现管道没有影响俄罗斯的利益,两国合作变成三国合作,不是挺好的事情吗?所以,虽然俄罗斯仍有所警惕,但在一些管道建设、交通的互联互通方面,俄罗斯愿意和中国合作。在中亚地区,中俄的合作面越来越广,尤其两国在政治上的合作点还有很多,比如叙利亚问题、朝鲜半岛问题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两国在中亚某些问题上的不一致。

中国要多考虑中亚国家的发展需要

Q:中国在中亚地区面临哪些挑战?

万成才:“丝绸之路经济带”如果实行,能带动这一地区所有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员往来,把中亚打造成和平稳定繁荣和谐的地区,有利于打击“三股势力”。

但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还是如何在这一地区处理好中国和中亚国家、和俄美的关系。因为中亚国家是这一地区的主人,俄美中同时和这些国家发生关系,利益交融,矛盾交织,需要高超的战略战术,来寻求共同利益的结合点;第二个挑战在于,我们和中亚国家文化相通但不同,怎样使中国和这些伊斯兰国家增进互相了解?人文上的交流很重要,我们已经在开展的留学生计划,就是要增进和中亚国家的相互了解合作。第三个挑战是要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坚持合作共赢。发展不要一哄而上,而是要从中亚国家的自身利益着想,适当多考虑中亚国家的发展需要。第四个挑战在于,发展方向确定后,大中小企业都会走向中亚,于是中国需要协调内部企业的发展需求,同时需要协调中外企业的发展需求。最后,我们除了在中亚地区发展的决心和信心之外,还要有耐心。因为中亚国家的发展阶段、经济结构不完全一样,中国和中亚国家的利益也有不同之处。所以,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的规划。

潘光:现在,“丝绸之路经济带”还主要停留在概念层面,如何使各国参与其中是一个挑战。其次,安全问题非常明显,要防止恐怖主义、三股势力,保证能源管道的安全等。对上合组织来讲,安全合作是第一位的,打击贩毒制毒、武器贩卖、跨国犯罪,另外还有发展中的环境保护等问题继续考验各国。

姜毅:在我看来,中国最大的挑战是怎么协调好在这一地区与俄罗斯的关系。不要因为和中亚其它国家来往密切而影响到中俄关系。同时,也需要尽可能地考虑如何协调和这一地区的国家关系,把各种关系处理好。

总之,“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是一个新概念、新思路。反映了中国随着自身实力的增长,提出的推进各国合作的新想法。这一新想法得到了大家的欢迎、认同,接下来就需要努力向前推进。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