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中心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两手抓,这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取得巨大成就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一个基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深刻阐明了党的中心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的定位和关系,明确提出了正确把握这两项工作的实践要求,为不断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指明了方向,为统筹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一条重要经验,符合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
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国改革开放事业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就,成功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说到底,就是因为我们始终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当代中国最大国情,并以此为总依据,思考和解决当代中国的一切问题;就是因为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把人民生活搞上去,让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的大国,取得了经济的腾飞。
新世纪以来,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阶段性特征日益明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特征与30多年前比有很大变化,但这并不影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判断。经济实力虽然大大提升,但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生产率较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还存在着一系列发展中的矛盾与问题,要求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抓住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从根本上说,没有扎扎实实的发展成果,没有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空谈理想信念,空谈思想道德建设,最终意识形态工作也难以取得好成效。因此,只要国内外大势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不能也不应该改变。这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100年不动摇的根本要求,也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根本要求。
越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越要抓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党的中心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相辅相成,坚持两手抓才会相得益彰
我们说经济建设是中心工作,并不是说其他工作都不重要,可以一俊遮百丑了。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并非是物质生活好就水到渠成了。只注重物质文明建设,不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忽略精神力量引领社会、凝聚人心、推动发展的强大支撑作用,就会在精神上丧失群众基础,物质文明建设最终也搞不好。
当前,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从国内看,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既给社会带来巨大活力,也使各种矛盾和问题更为集中、更为复杂,对人们的思想意识产生深刻影响,凝聚社会共识难度加大,扩大利益交汇点、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的任务越来越重,稳定社会心理、维护社会和谐难度加大。比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还很突出,民生保障期望与社会建设进程差距较大,加之社会节奏加快,竞争加剧,由此引发的社会不良情绪、心理失衡增多,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平衡心理的任务越来越重。又如,经济社会的变革带来精神文化的嬗变,社会环境的开放带来思想观念的活跃,各种思想文化相互影响、相互激荡,有效引领社会思潮、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的任务越来越重。再如,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既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也为一些不法分子造谣生事、蛊惑人心提供了平台,今年以来互联网领域发生的一系列造谣典型案件就是明证,管理好互联网这个舆论新阵地的任务相当艰巨。从国际上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各种版本的“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不时出现。如何有效影响国际舆论、增信释疑、消除误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我们面临的任务同样十分艰巨。(执笔:张连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