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3日抵达访东南亚的最后一站越南,这是会让普通中国人立刻想到领土争议的国家。此前,日本首相安倍刚刚在这里“抛完绣球”离开,日本舆论不假思索地把“拉拢河内”的帽子套到中国头上。
越南媒体的官方属性强于中国媒体,它们13日用“合作互利”的评价释放对中国新一届政府首脑来访的善意。“努力创新思维,破解南海这一两国关系中唯一的历史遗留问题。”
这一同样坦诚的表达来自李克强。他与越南领导人会谈时强调,双方同意成立海上、陆上、金融三个联合工作组,尤其是成立海上共同开发磋商工作组,同时加快北部湾湾口外海域工作组的工作,力争湾口外海域共同开发取得实质进展,这是“中越关系面向未来取得的重要突破”。
马来西亚学者胡逸山解读说,这既是向河内释疑,也是对南海争议国发出信号:有领土分歧不妨碍坦诚交流。
越南在东南亚占据重要地缘政治地位,中国学者苏浩认为,如果和越南这个争端最明显的国家能协调好关系,南海问题可能出现全新局面,甚至会改变南海成中美战略博弈场的趋向。
李克强访越南力克南海羁绊 破解唯一历史遗留问题
中越共识和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
13日中午,李克强乘专机抵达河内,开始对越南进行为期3天的访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说,越南是李克强此次东南亚之行的最后一站。李克强当天出席了越南总理阮晋勇为他举行的欢迎仪式,随后与阮晋勇举行大、小范围的会谈,出席两国有关合作文件的签字仪式并共同会见记者。
“中越共识和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李克强在与阮晋勇见面时坦言,强调努力创新思维,破解南海这一两国关系中唯一的历史遗留问题。他说,这次双方达成共识,同时成立海上、陆上、金融三个联合工作组,并于年内启动工作,并行推进三大领域的合作。李克强说,这是中越关系面向未来取得的重要突破,尤其是成立海上共同开发磋商工作组,发出双方愿通过合作解决难题的积极信号。阮晋勇说,越方赞成中国提出的东盟-中国“2+7”合作框架,争取越中取得务实成果。
香港星岛环球网13日称,李克强访问越南将释放“南海新政”。报道引述香港中通社的消息说,在李克强的“东盟之旅”中,越南是唯一被中国官方确认、将就南海问题与他国领导人进行磋商的一站。李克强访越之行将释放中国新一届执政集体解决南海问题的全盘思路。中国南海研究院研究员康霖表示,目前美日对于南海问题提出的多是概念性的东西,中国提出的海上合作基金可以很快付诸行动,更加务实与具体,更有利于中国加强与东盟国家的联系,消除彼此疑虑。
越南媒体在提及岛屿争端时努力淡化冲突性的一面。越南新闻网说,两国边界和领土问题是双方关注的焦点。两国关系正常化后,越中便就解决领土和边界问题达成基本一致,并就陆上边界划界和南海问题进行磋商。此后,两国高层就南海问题多次举行会谈,并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而“合作”是越南媒体13日提及最多的词汇。越南《青年报》认为,这是中国新一届政府高层领导人首次对越南进行的访问,将加强两国间的政治互信,推动两国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发展。“中国国务院总理将访问越南促进共同增长。”越南新闻网13日以此为题报道说,中国自2004年以来一直是越南的主要贸易伙伴。2012年双边贸易额超过410亿美元,今年前8个月,这个数字已经达到318亿美元。
日媒酸味十足 称拉拢越南
“拉拢越南。”不止一家日本媒体13日这样评价李克强越南之行,酸味十足。日本TBS电视台称,李克强访问同样在南海问题上和中国对立的越南,这是想将越南拉入中国一边,将菲律宾彻底孤立,同时牵制在东南亚外交上下力气的日本和美国。德国财经网13日将李克强此访称作带来机遇的“合作之旅”。报道说,中越两国全面战略合作将参照“三条主线”并进:海上合作,消除岛屿摩擦,共同开发海上资源;加强贸易,越南希望与经济大国加强交流;金融合作,应对全球金融风险。
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国际问题专家卡维•钟吉塔翁13日对《环球时报》表示,中国旨在增强与友好邻邦和争议国家关系的“密集外交”,越南是最后一站。越南是南海问题的声索方之一,但并没参与到菲律宾的“高音喇叭外交”政策中。卡维说,中越两国的政府和执政党之间都有着长期的关系。中国了解南海问题的复杂性,因此对于越南在探索南海问题的解决方法时采取“谨慎外交”表示感激,而在东盟成员国中,越南最了解中国。
在马来西亚前总理政治秘书胡逸山看来,李克强此次访问表明,中国能灵活处理好与菲律宾和越南的关系,并不会让南海领土争端破坏了中国和兄弟邻国之间的关系。中国也在努力向东南亚国家释放出这样一个信号:尽管在南海问题上都有自己强烈的主权主张,还是可以坐下来进行坦诚交流。
任何对华军事包围网 核心都是日越印
“越南对大国干涉非常敏感。”印度曼尼帕尔大学地缘政治学者纳拉帕特不忘提醒和越南打交道的国家。他13日告诉《环球时报》,和中国一样,越南也是1991年前苏联解体后世界上仍由共产党统治的国家之一。传统中国理念是去影响而不去征服,而西方殖民统治则是去征服而不关心当地人的看法。显然,习李的外交定位继承了邓小平的共赢模式,而不是搞零和游戏。李克强在最具独立意识的邻国阐述政策,说明确实要建立起共赢的新框架,能够得到各方接受。
“俄罗斯之声”认为,中国对发展与越南的关系给予了战略性重视,希望将这个关键的东南亚国家纳入经济合作中。
外交学院亚太问题专家苏浩认为,越南是东盟国家中比较特殊的一个。越南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东盟国家主流是民主国家。东盟当初建立时就是为了防止共产主义向南扩张,越南是当时东盟的最大对手之一。甚至中国与东盟改善关系后,越南有一阶段依然是东盟的敌对国家。上世纪90年代加入东盟后,越南认为自己是新东盟的代表者,甚至领导者,要在东盟中发挥核心作用,影响东盟方向。
苏浩13日还告诉《环球时报》,对于区域外国家来说,与越南搞好关系,既可以与东盟协调好,还可以牵制越南北部的中国。在南海问题上,越南占的岛礁最多,与中国的争端矛盾最多,历史上中越互不信任,发生过战争。西方国家感觉要牵制中国越南是非常有效的一张牌。英国《商业观察报》说,越南海岸线漫长,几乎整个西海岸都面向争议不断的南海,这意味着越南必然对南海事务存在利益牵挂。
加拿大 “地缘政治观察”网站称,越南所处的位置使其成为南海上天然的控制点。这个前法国殖民地在国际论坛特别是东盟中有良好运作的能力,而且越南相对政治稳定有助于其成为地区领袖。越南在东南亚占据重要地缘政治地位,高效经营着同地区国家和全球大国的关系。美国是越南第一大贸易伙伴,日本是越南第一大援助国。越南同印度还有着雄心勃勃的共同战略。
英国《商业观察报》称,越南的地缘政治重要性提升也得益于其快速经济发展,特别是近10年的发展使得越南成为一个重要的新兴市场和富有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事实上,一些日韩和西方跨国企业据说更青睐越南而不是中国,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针对中国的政治风险搞对冲。
纳拉帕特认为,越南因其过去一个世纪的历史及其地理位置而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任何对华实施军事包围的政策,都要以日本、越南和印度为核心。因此,越南对那些不排除今后跟中国发生冲突的国家来说非常重要。日本《外交学者》杂志认为,虽然中俄关系正在加深,至少在美国的背景下如此,但在东南亚,俄罗斯事实上公开抵制中国的“侵蚀”以及正在同越南建立更深的军事、政治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