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问题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基本问题, 也是一个国家执政党及其政府治国理政的最根本问题。近年来,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向下的区县党委政府树立和践行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理念,更为自觉的加快转变党委作用与政府职能,保障和改善民生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当前状况依然距离人民群众的期待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如下的四个突出问题。
保障水平不高。历史和现实均告诉我们:时代越是发展,社会越是进步。如今,世情、国情、党情、市情与区情已经发生了和正在着发生的深刻变化,更要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核心要求,解决好民生问题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与突出。因而,我们党和政府反复强调“权为民所用, 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在革命战争年代和新中国建国之初,由于当时社会条件的客观制约,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实现温饱程度的要求、对于达到小康水平的盼望、对于我们党和社会的期待并不太高。但是,当我国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国家整体面貌如今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物质财富相对过去而言更加丰富一些后,人民群众对于切身利益的关注,对于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与期望,已经越来越明显、提高,甚至越来越繁杂、挑剔。然而,尽管形势已经发生如此变化与变得更为紧迫,区县当前民生保障水平依然远远滞后时代的迫切需要。以九龙坡区为例, 2012年1月虽然召开十一次党代会明确建设民生改善模范区,但令人遗憾的是,报告提出的民生保障奋斗目标也仅为空洞模糊的“居民幸福指数与经济发展质量同步提升”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全市领先”两项指标,尤其是重点民生保障领域的具体指标尚未涉及。显然,当前区县民生保障现实水平离人民的期待差距确实还不小。
顶层设计不善。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民生保障和改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表明,党中央、国务院准确抓住了民生保障的重点和根本,因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既是民生保障的重要标准和标志,也是民生保障的工作基点和目的。然而,区县党委政府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首要的前提是必须要有一套强有力的健全完善的领导机构,负责领导协调和组织实施对涉民生相关部门、领域、产业资源、社会力量的有效整合利用,进而带动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整体调整与效能提高,从而实现这一战略的政策预期。所有这些特点,无不需要有一套专门的领导班子与工作机构,并建立起健全完善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联席议事决策机制,专职从事全区民生改善模范区工作的规划管理、统筹协调与有序调度,定期或必要时集中开会及时研究解决民生工作的重大事项和突出问题,牵头统筹推进和综合协调全区民生改善模范区的建设事宜。可是,从调研掌握的现状来看,目前无论是九龙坡区还是其它区县,无论是党委还是政府都还没有专门的工作领导班子,自然也就没有专职的工作人员机构,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的顶层设计显然不敷需要。
部门协同不力。实践证明,只有切实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还在2011年7月,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强调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具体理政的各个环节,明确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为深化改革开放的重点。由于民生保障和改善的性质使然,决定其具有工作面广、跨度大、糅合度高、边界模糊等特点,因此也就要求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具体工作过程中相关政府部门必须做到联动、迅速、正确、高效。在这方面,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在民生改善实践中积累的“三有”经验,就是通过广泛引入现代网络治理技术强化政府部门的联动机制来创新民生保障和改善的服务体系,将分散在政府各部门资源整合起来,形成民生保障和改善的整体合力。这种体制机制创新,不仅与多中心治理、合作治理等现代城市治理创新潮流不谋而合,而且完全符合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基层服务和基层治理创新的方向。然而,目前区县涉及民生工作领域划属不同的分管领导和部门管理,部门之间的联动协调性也就差强人意。以九龙坡区为例,区人力社保局、区财政局、区民政局、区教委、区文广新局、区卫生局等职能部门都参与其中,于是自然导致目前民生工作呈现出“九龙治水”的现象。
社会参与不够。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人们只要一谈及保障和改善民生,所言及的好像都仅是党委政府理所当然该做的事情,企业和老百姓都在被动地期盼和等待政府如何有更大更好的作为。然而,在民生保障和改善需求日益增长且呈现出日益多样化的趋势的今天,要求党委政府大包大揽一切民生服务是不现实的。这是因为,只有政府(当然包括党委)、企业、个人三者有机统一,协同配合形成必要的强大合力,才能真正实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目标。事实上,当今世界上不存在也没有一个国家的执政党及其政府能够满足其全体居民所有个性化的民生服务诉求。由此观之,区县党委政府要能够在保障基本民生的基础上,不断改善民生,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其根本途径只能够是充分整合多方资源,建立起党委政府主导、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复合型服务体系。关于这一点,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已经明确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当然包括党委)、企业、个人三者共同努力的目标,并明确了各自的职责。这次会议既强调了改善民生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工作方向,也强调了要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还强调了改善民生也是人民群众自身奋斗的目标。然而,相对而论,当前区县党委政府能够主动以“有限政府”理念代替“全能政府”作法,做到通盘考虑以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发力、同步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明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作者单位:九龙坡区委党校教研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