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中东大变革留下一片乱局

 时间:2013-10-24 14:47:00 |  王秋韵 刘万利 | 字体:【 】| 阅读: 170

10月20日,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被击毙两周年纪念日。相较于一年前周年纪念时利比亚人举行的大规模庆祝活动,如今,人们更多的是忙于生计,还有躲避越来越多的抢劫和武装袭击。

而在曾经的中东“领头羊”埃及,军方推翻了第一位民选总统,国家在长时间的紧急状态下恐怖袭击频发;在叙利亚,昔日旅行天堂如今硝烟弥漫,大量平民死于战争浩劫;在也门,强人萨利赫下台后无人能统一各个党派势力;在突尼斯,民主进程艰难而缓慢地推进,与之相随的是经济下滑和物价飞涨……

越来越多的阿拉伯人开始反思,让他们付出沉重鲜血代价的政权更迭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但却并没有让他们过上更好的日子,所谓的“阿拉伯之春”也并未像他们期盼的那样如期而至。相反,没有强有力的政权控制局势,各派势力争权夺利,历经动荡的国家如今四分五裂,分歧难弥。

“民主,不应该是温柔的存在吗?”一名利比亚人疑惑地问道。

强人离开留下动荡

来自利比亚的犯罪案件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飙升。在的黎波里街头,许多年轻人吸毒,看上去面色发青,并且异常消瘦。很多人车里就放着AK47,私藏武器大量流落民间。当年反抗卡扎菲政权的大量民兵武装认为自己是英雄,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在过渡政府成立后被收编,但仍有大量人不满政府而成为散兵游勇,控制各自的地盘,依靠抢劫滋事为生。

埃及的局势比利比亚也好不到哪去。

阿拉伯最重要的节日——宰牲节来临之际,牛羊市场的生意却比往年差了很多。小贩说,这一方面是因为牲口运输成本上涨,另一方面,埃及经济大环境不景气,百姓普遍工资每月也就一两千埃镑(1埃镑相当于0.886元人民币),动荡局势造成失业率高涨,一些雇主还降低了工资。“就这么点儿钱,是养孩子呢,还是买羊呢?”小贩反问记者道。

开罗,曾经声名赫赫的国际旅游胜地和大都市,如今也被恐怖袭击搅乱了安宁。9月5日,埃及内政部长穆罕默德·易卜拉欣的车队在开罗纳赛尔城遭到汽车炸弹袭击,包括警察和路人在内的19人受伤;9月20日,开罗地铁内发现了两枚爆炸装置;10月12日,开罗马阿迪区一卫星通讯设施遭不明火箭弹袭击……袭击者之嚣张、袭击之频繁史无前例。

此外,摩托车“抢包党”异常盛行,性骚扰也非常严重,许多驻在开罗的外国人都在抱怨,穆巴拉克时代的平安宁静一去不返。

而本地人,则对穆兄会和军方无休止的权力争斗感到厌烦。“他们窃取了革命的果实。许多人厌恶穆兄会,也不喜欢军方。我们希望由一名知识分子出身的总统管理国家,成立技术型内阁发展经济,而事实上,穆兄会和军方的权力斗争很大程度上牺牲了埃及的发展,这样的动荡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一名埃及记者说。

埃及政权更迭后,埃及人理想化的情景并没有出现。穆巴拉克和穆尔西接连离开,埃及动荡愈甚。关于民主,他们学会了呼吁,却不知怎样真正抵达。

政治进程艰难推进

在席卷整个阿拉伯世界的动乱中,唯一由各个政治党派达成了和解的也门表面上付出的代价最小,执政33年的总统萨利赫根据和解协议下台,成立过渡政府,被称为“也门模式”,但实际上,这个贫穷的阿拉伯国家并没有因此变得更好。

燃料短缺依然经常出现。首都萨那市内的加油站经常排满了车辆,中间还夹着许多拎桶等待购买汽油的市民。停电停水更是家常便饭,如今,萨那每天停电时间至少3个小时,比萨利赫执政期间频繁了不少。

安全局势也在恶化。2010年以前,也门首都的恐怖袭击很少,但如今,几乎每个月都有外国人在萨那被绑架,每两三个月就有人质被杀害。平日熙熙攘攘的商业街上,有车辆会突然停下来,把逛街的外国人迅速掠走。

根据也门政府公布的数字,今年1至7月也门石油出口收入为15.6亿美元,同比下降5.13亿美元,主要原因是石油产量持续下滑。也门石油出口占其财政收入的70%以上,石油收入减少严重影响其经济复苏。此外,根据也门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也门9月通货膨胀率为14.5%,达到16个月来的最高点。

在2011年也门政治动乱中,人们期待新政府会采取改革措施,让也门逐步从世界上最贫穷国家的行列中摆脱出来。但事与愿违,动乱带给人们的阵痛一直持续至今。由于改组后的中央政府元气大伤,恐怖主义势力、分裂主义势力和部落武装趁机扩大地盘,暗杀、绑架屡屡发生,石油输出管线多次被炸,许多外资企业因安全原因纷纷撤离,对也门经济来说可谓雪上加霜。

对于另一个历经阿拉伯地区动荡的北非国家突尼斯来说,虽然政治进程取得了缓慢的进展,但人们纷纷期盼的政治经济稳定也没有到来。

突尼斯各派原本定于在推翻前总统本·阿里一年内选举出民选总统并制定新宪法,然而两年多过去了,宪法的制订仍未完成,民选政府也因各种原因而难产。

和埃及相似,突尼斯国内的宗教派和世俗派均想分享革命果实,权力斗争让许多突尼斯人苦不堪言。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失去政治热情,无论是看到示威游行还是面对政府改组,许多人选择冷眼旁观,不再积极参与。今年2月和7月,两名主要反对党领导人在首都突尼斯被公然杀害。

10月5日,突执政党和反对党联盟终于签署了一份政治和解路线图,规定伊斯兰政党主导的执政党联盟将于全国对话开启后的三周内下台。但此前,突尼斯国内已经历经了数起大罢工、大游行和边境附近的恐怖袭击。随之而来的是失业率高攀,经济下滑,让很多人对政治进程和民主进程丧失了信心,更多的人希望政府能够切实改善民众生活。

民主条件尚未成熟

“阿拉伯世界的动荡是否还有任何光明尚存?”这是近日来自美国《赫芬顿邮报》的问题。

沙特阿拉伯《中东报》援引汇丰银行发表的报告说,到2014年年底,所谓的“阿拉伯之春”将使中东国家耗费经济产值约达8000亿美元。其中,埃及、突尼斯、利比亚、叙利亚、约旦、黎巴嫩和巴林等受影响最大的7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将比动荡前的2011年减少35%。而预算锐减、政府工作效率下降、没有安定的局面和法律权力下降,这些都对决策者形成了巨大的压力,使他们对如何使这些恢复到革命前的水平束手无策。

当地学者认为,反思西方的民主思潮缘何在中东失败,究其原因,大体是阿拉伯国家面临的民主环境还尚未成熟所致。

一方面,民主需要体制基础。需要制约权力的政治体系,否则,民主成果就会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体制不成熟情况下的民主反而会使政治更无序,国家更动荡。

另一方面,民主也需要文化基础。其核心是宽容和妥协的公共精神,这需要相对成熟的公民意识和教育环境。印度民族解放领导人甘地曾说:“不宽容本身就是一种暴力,是妨碍真正民主精神发展的障碍。”

而在阿拉伯国家民众追求民主的过程中,更多的人学会了示威、抗议、游行,强调言论和集会自由,但却不知道什么是宽容和妥协。他们的迷茫让国家付出了代价,鉴于世界大国在中东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大国的介入也让中东局势更加复杂多变,许多阿拉伯人幻想中万物复苏的春天已被随之而来的严冬取代,迎接他们的是残酷的现实和从美丽安宁变得千疮百孔的祖国。

开罗美国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努哈·贝吉尔认为,中东地区充满了各种挑战和问题,比如毁灭性武器的蔓延,伊斯兰政治势力的上升等,这些问题又进一步导致政治上暴力的增多、经济增长停滞等问题。

他表示,未来中东的局势可能更加复杂,影响政局的主要因素则包括超级大国之间为维护其在中东地区利益而进行的角力;美国内部政策环境的变化及其对美国中东战略的影响;大国与中东地区国家之间在该地区的较量;该地区国家内部条件的发展变化等。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