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天后,全世界瞩目的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在北京召开。
这将是习近平带领的新一届中共高层领导集体,首次向全世界详细阐释新的中国深化改革的蓝图。事关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未来十年发展大势,关注度之高可想而知。
距离三中全会越近,各方面释放的信息就越多,各种版本的研究报告、预测报告纷纷出炉。人们的期待主要在几方面:行政体制改革、土地制度改革、财税改革、城镇化等,甚至还包括反垄断等。热切的期待反映了中国民众对推进改革的渴望。
综合各方面的信息来看,我们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带来的具体政策不宜期待过高,其重要作用在于凝聚共识、规划蓝图。我们不能期待这个指导未来十年经济改革的大会,会耗费太多笔墨在细节上。
当然,从共识蓝图到真正改革措施,要经历时间的考验。从执政党的共识到政府层面的具体措施,也需要走过相应的法律程序。但没有共识的达成,细节的变动会面临反复的风险。
我们也要意识到,中国的很多改革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喊喊口号就行的。它需要在慢慢推进中实现,在尊重现实、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达成。
要了解最权威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信息,我们要把视线拉回到四个月之前的武汉座谈会。
习近平总书记7月份在武汉召开了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征求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见和建议。这次座谈会上透露的信息,被认为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预热。
在这次座谈会上,习近平从6个方面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深入调查研究的重大问题。
第一,进一步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形成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要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作为下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取向,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第二,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为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不竭动力。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增强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发展活力,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完善财税体系,发展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微观基础的活力。
第三,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水平,提高政府效率和效能。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为抓手,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第四,进一步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要通过社会体制改革创新,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最大限度增强社会发展活力,充分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使全社会创造能量充分释放、创业活动蓬勃开展。
第五,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通过制度安排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各方面权益。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安排,依法保障人民权益,让全体人民依法平等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
第六,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
与此相呼应的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最新的一次表态。
他在南宁举行的第九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开幕式上表示,下个月,我们将召开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这次全会主要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领域的体制改革。这一轮改革范围之广、力度之大,都将是空前的,必将强有力推动大陆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刻变革,促进各项事业发展。
不过,要想真正了解三中全会,还需要从基本知识入手,了解三中全会来龙去脉。
查阅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真正将三中全会固定用作讨论经济议题,还是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此之前的十次党代会要么没有召开三中全会,要么在讨论政治议题。
从十二大开始,党代会每次全会的工作重点形成惯例:一中全会选举中央领导人、二中全会讨论政府领导人推荐人选、三中全会讨论经济议题、四中全会讨论党的建设问题、五中全会讨论未来规划、六中全会讨论文化社会建设等。
梳理这三十五年来的七次三中全会,我们会发现每次三中全会都会讨论中国经济的重大议题,其中经济体制改革、价格改革、农村问题成为出现频次最高的议题。十四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四次三中全会,农村话题和经济体制改革话题交替出现。
一些我们至今耳熟能详的经济体制改革方向,都是在三中全会上确定的。例如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1993年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根据惯例,三中全会的召开时间在四天左右,会议期间官方不会发布详细报告信息,闭幕后会发布三中全会的相关决议和会议公报,这两份文件是公众详细了解会议决策的主要渠道。
如果你想真的了解习李新政,详细研读、学习这两份文件,是必须要做的工作。
附录: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历次三中全会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8~2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十二届三中全会 1984年10月20日在北京举行。全会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个决定阐明了加快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各项基本方针政策,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十三届三中全会1988年9月26~30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原则通过了《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对《初步方案》,全会建议国务院在今后5年或较长一些时间内,根据严格控制物价上涨的要求,并考虑各方面的实际可能逐步地、稳定地组织实施。
十四届三中全会 1993年11月11~14日在北京举行。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全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十五届三中全会1998年10月12~14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江泽民作了重要讲话,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十六届三中全会2003年10月11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并决定提交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
十七届三中全会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