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警惕商业诚信的“塔西佗陷阱”

 时间:2013-10-31 14:51:00 |  苏晓洲 周琳 王志 邓中豪 刘巍巍 | 字体:【 】| 阅读: 153

如果你在某地闹市区餐馆点份“肥牛”或者“羔羊”肉下火锅,汤面立马出现一堆浊沫,刚刚还红白分明的肉卷在锅中四分五裂,那么你就有可能中招了。

近年来,曾经风靡各地的“涮肉”开始被监管部门发现越来越多的问题。去年以来,多地警方连续破获假冒牛、羊肉大案,执法人员发现不法分子使用鸭肉、狐狸肉、水貂肉、鼠类肉等未经检验检疫的动物肉制品冒充羊肉销售。为了增加“杂肉”的风味和耐煮性,造假者使用牛羊油浸泡或添加明胶。更有甚者,还有人添加胭脂红、硝盐等有害物质打扮“卖相”后兜售。而在销售环节,包括“卜蜂莲花”等大型超市在内的门店也牵涉其中。

中国的当代经济生活中,商业领域诚信缺失,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各色假冒伪劣、坑蒙拐骗行径不仅遍及城乡,还出现了从小食品、小建材、小塑料、小洗涤、小加工等“五小”作坊向大店、名店甚至跨国公司蔓延的态势,有些监管部门和一线执法人员倍感束手无策甚至变得麻木。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近期在全国多地采访,受访专家指出,严重的市场失信行为不仅扰乱经济秩序,更经过形形色色舆论传播后不断侵蚀道德底线。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指出,当社会主体公信力丧失时,无论做好事还是坏事、说真话还是假话,都会被人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当前,“塔西佗陷阱”正在逐渐演变成巨大的社会隐忧,需要警惕一些人什么都不信、好坏都不信,甚至信坏不信好,对外界失去信任并迁怒于政府。

“三十六行,诈骗为王”

除了食品造假,其他商业领域坑蒙拐骗花样更多。

长沙市公安局治安支队食品安全警察大队副大队长熊海军介绍,他们近年查获的一起涉案金额数千万元的制作假酒大案,发现不法商贩高价收购真酒瓶,买来带有逼真防伪标识包装盒,使用普通白酒勾兑高档酒,用“泸州老窖头曲”和“二曲”勾兑“国窖1573”和“五粮液”、“水井坊”。造假分子与一些公款消费多的单位、高级酒店采购人员勾结,组成知假买假共同体攫取暴利。

多位知情人士向记者介绍的商场坑蒙拐骗技巧,令人匪夷所思:

一位文物鉴赏大家坦言,如今书画古玩拍卖市场存在“不骗挣不到钱”的潜规则,有拍卖公司拍的很多都是假古董,翻来覆去拍上若干轮,假的就“拍成了真的”。

在信息化领域,不法分子与某些硬件制造厂家、电信运营商“勾搭成奸”,使用高科技设备、运用概率原理大举发送诈骗信息。长沙警方前些年抓获的犯罪嫌疑人李某,落网前发出一批“请将货款打入某某账号”的群发短信,结果异地人海中一位正准备给朋友汇款的市民马上“中招”,转眼就汇来了40万元。

在食品领域,有人用工业盐制作“加碘精制盐”,其中所含亚硝酸钠人摄入3克可致人死命。有人为了让干辣椒颜色亮、卖相好、不发霉,用致癌的工业硫磺熏。其他还有猪血豆腐中掺甲醛、双氧水泡干牛筋等;在资产、产权评估方面,则标准设置随意、估价随心所欲;在金融市场,信用卡恶意透支、伪造变造银行票据诈骗、假网络银行转账、证券黑市、非法集资等手段不断翻新;在企业经营领域,偷税漏税、会计造假、欺诈上市、操纵利润、恶意透支等屡见不鲜;各类生意往来中,恶意合同违约、逃废债、假破产等比比皆是。本文来源:瞭望观察网

据商务部2011年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签订的约40亿份合同中,履约率只有50%,企业每年因信用缺失导致的经济损失约为6000亿元。本刊记者走访中所接触到的企业界人士普遍认为,这一状况近年来仍改善乏力。

 “啥还能买,谁还可信”

今年“3·15”期间,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工商系统共立案查处侵权假冒案件12.04万件,其中依法向司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大案1576件,比2010年翻了两番多。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商业诚信缺失在如下层面呈现扭曲民众价值取向、侵蚀道德底线的趋势:

一是,诚信个体行为“片段化”并沦为“道德孤岛”。信守承诺、坚守道德底线的单位和个人,不仅同盟者越来越少,关注、理解和赞同的声音也日渐式微。当坚守诚信被视为“犯傻”、“另类”后,守信沦为一座座“道德孤岛”。

二是,出现筑起信任高墙的“囚徒困境”。上海市社科院2011年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有90.2%的人认为诚实守信会“吃亏”。同期上海另一项调查显示,部分青少年追求个人价值最大化时强调实惠实用,道德界限模糊不清。有专家分析指出,有的民众反感不诚信,但又多不愿站到道德高地。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不诚信或者不首先诚信”,社会有陷入信任“囚徒困境”之忧。

三是,需要警惕的是,什么都不信、好坏都不信的“塔西佗陷阱”逐渐显现。近些年,恶劣商业失信行为频繁冲击道德底线,导致社会上开始出现“什么都不信、好坏都不信”的想法。

中国社科院近年开展的调查显示,约70%的中国人不信任陌生人。湖南师范大学一位教授指出,要警惕有的人对利益不择手段地追逐,甚至以践踏他人的幸福来满足私欲,这会导致社会道德观、价值观的沉沦,使民众感到生活大环境缺乏信任、谎言充斥、没有安全保障。“这种情绪一旦蔓延,后果非常严重。”

监管需“壮士断腕”

多位受访专家和群众寄希望于依靠监管来提升社会特别是商业领域诚信的水平。但监管部门和执法人员亦有难处与困惑。

“我们只有几个人,要管的商户上万家。走马观花跑一轮都要花上几个月,能查出啥问题?”一个大城市工商所所长两手一摊,无奈地说。

记者接触的一些监管机构负责人和执法人员认为:“初级阶段,必然没治”。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商业失信的出现有其必然性,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到“下一代”,这一问题自会迎刃而解。

但受访专家提醒说,在“没治论”、“必然论”的影响下,当前有的部门和地方,对商业诚信的制度设计,往往带有部门或地方利益色彩。在执法层面,有的执法者易消极不作为甚至充当商业欺诈行为的“保护伞”。如此一来,公共管理维护商业诚信的成效自然大打折扣。

多位企业界人士认为,每次一个行业出现一个商业欺诈典型案例,如果真抓严查、依法打击,都是一次提高行业甚至社会诚信意识和水平的机会。但有的部门、行业或地方,往往从局部稳定或者经济利益着眼,“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不仅错失了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教育社会的良机,还易使失信企业更加有恃无恐,诚实守信的企业也被拖下水随波逐流。

“政府狠抓商业诚信,要从典型案例入手,要严格依法办事,不要怕一时一事对经济发展和就业产生的短暂影响,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山东省荣成市泰祥集团金融部经理冯乔说。

受访执法人员说,肩负维护市场持续和打击商业失信行为的机构,必须把查办案件作为工作的风向标,以侦破服务管理,以侦破促进管理,以侦破规范管理;要实行“露头就打、绝不含糊,依法狠打、绝不心软”的工作思路和“侦破案件、铲除团伙、打掉网络、捣毁窝点、规范市场”的工作目标。只有探索建立一套良好、有效、切实可行的执法机制,才能切实回应社会对树立商业诚信的强烈期待。

导入鼓励诚信的市场化措施

湖南中华老字号“火宫殿”久负盛名,但近年来屡屡被黑心臭豆腐“山寨”,险些被食客抛弃。

“如今企业坚守诚信太难”,长沙“火宫殿”饮食集团副总经理周后长说,“政府不可能包办商业经营,企业才是市场的主体,也是商业诚信体系建设的核心。希望国家通过市场引导手段为守信企业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创造鼓励诚信的市场氛围。”

天津市桂发祥麻花饮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辉忠等人建议,国家要进一步加大对名牌企业和老字号品牌的政策支持力度,帮助这类企业树立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对获得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市级著名商标、有资格申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企业提供战略咨询,并制定相应的奖励政策。大力挖掘老字号商业诚信文化内涵,帮助名店、老字号培养传承人,对保护传统优良商业文化得力的企业给予奖励。此外,要在帮助企业培养经营“良心”的同时,扶植名优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的技术,帮助企业建立一套整改、停产、处罚等规范经营管理制度。

“百年老号”长沙杨裕兴面馆负责人李国安等人则建议,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经验看,品牌加盟连锁是整合“五小”作坊,推动商业诚信水平提升的一个重要手段。

多位业内人士建议,考虑到加盟连锁企业中,特许方对加盟方具有一定的制约力,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应当通过规范合同范本和发布类似于《上市公司指引》的指引文件,明确双方职权、行为规范,通过协助制定行业标准,提高连锁加盟企业科学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促进全社会工商经济的诚信经营水平的提高。

同时,多位受访专家认为,商业诚信建设任重道远,难以一蹴而就。当前亟待补上现代商业文明这一课。本文来源:瞭望观察网

一方面,认识到商业诚信是完善的市场经济内核所必需的内涵和要素,教育引导市场经济的主体,补上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中忽视商业诚信这一课。

另一方面,应把商业文明宣传教育纳入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建议从中小学教育和教材入手,加大对中小学生重承诺、守信用教育的力度,同时要把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教育统一起来。要通过新闻媒介尤其是网络等,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使现代商业文明和诚信文化深入人心。

“经济越发展,诚实守信就越是维系人和人之间正常交往、维护社会生活能够稳定、促进经济秩序得以保持和发展的重要力量”,长沙市文明办副主任杨立平认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商业诚信文化尤显重要。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