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欧洲一体化:一次没有明确方向的远航

 时间:2013-11-04 09:32:00 |  毛莉 | 字体:【 】| 阅读: 154

11月1日,欧盟正式成立20周年。1993年11月1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即《欧洲联盟条约》正式生效,标志着欧洲共同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作为区域一体化的先行者,欧盟每一步前行和每一次挫折都处于国际社会的观察之下。欧债危机是否能促成欧洲的一场全方位、深层次的大转型?欧洲一体化的前景如何?如何评价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年来的发展?就此,记者采访了相关学者。

高歌猛进之后面临严峻挑战

有人形象地把欧洲一体化比作没有固定航向的远航。对于欧洲一体化的最终目标,设计师并没有给出一个清晰的答案,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不可谓不快。

在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后,欧洲一体化不论在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发展迅速。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王明进表示,在深度上,欧洲实现统一大市场、启动欧元,推动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甚至启动欧洲制宪进程;在广度上,欧盟由成立之初的12个成员国扩大到如今的28个成员国。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房乐宪介绍,欧洲一体化历史上有几次扩大,特别是2004年5月完成的第五次扩大,新入盟成员国一次达10个,创造了欧洲一体化史上单轮扩大新入成员最高纪录。“这段时期是欧盟引以自豪、最为自信的时期。”

然而,这股高歌猛进的势头在欧债危机中折戟沉沙。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特别是欧债危机的蔓延,欧洲社会经济形势面临自欧洲一体化启动以来的最严峻挑战。国际社会甚至对欧元能否继续生存、欧盟会不会解体一度忧心忡忡。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研究员孙彦红分析称,危机造成成员国间经济实力对比发生明显变化。一方面,此前长期左右欧洲一体化方向的“法德核心”似乎不再稳固;另一方面,成员国间尤其是危机国与救助国之间的民意分歧进一步拉大,这无疑会削弱推进欧洲一体化的基础。

皮尤公司去年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自2007年以来,欧洲多国的欧盟支持率都在下降,只有28%的捷克人、30%的英国人、43%的希腊人认为欧盟成员国的身份给其国家带来好处。

危机中欧洲一体化仍在前行

虽然面临严重经济危机和深刻政治困难,但是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毕竟没有停止。2009年,斯洛伐克加入欧元区。2011年,爱沙尼亚成为欧元区第17个成员。拉脱维亚获准将于2014年成为欧元区第18个成员。房乐宪说,在欧债危机阴影迟迟不散的背景下,欧元区仍在继续扩展的这一事实,对当前欧盟及欧洲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事实上,欧洲一体化的内涵近年来也得到了提升。“特别是某些领域的超国家性或近似超国家性的特点有所加强。”房乐宪说,2009年底《里斯本条约》的生效,使欧盟在许多机制建设上再次取得重要进展。例如,欧洲理事会常设主席、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及欧盟对外行动署的设立,对强化欧盟对外行动的有效运转具有积极意义。

欧洲一体化已经把欧洲各国紧密联系在一起,欧洲各国承担不起欧盟解体带来的破坏性冲击。王明进认为,“欧洲一体化不会停下来,欧盟也不会解体。欧洲一体化就是一个不断克服危机、不断实现制度创新的过程。”

尽早克服欧债危机及其负面影响仍是摆在欧盟面前的最艰巨任务,也是事关欧洲一体化能否继续深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房乐宪看来,欧盟已经着手探索应对举措,并试图从机制上加以完善。“特别是自去年以来,关于在欧盟内部特别是欧元区建立银行业联盟,加强单一监管体系的尝试性努力正在加紧推进,表明欧盟强烈希望在欧元区率先强化更严格经济治理体系的建设。”房乐宪分析。

中欧关系在应对挑战中深化

今年恰逢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第十六次中欧领导人会晤也即将举行。除欧洲一体化进程之外,中欧关系10年来的发展历程,也是当下学界关注的热点。

王明进说,近年来,中欧关系中出现了一些矛盾和纠纷,就有人认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虚多实少。“但实际上,中欧双方10年来在政治、经济、人文交流等领域联系密切的程度前所未有,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绝非有名无实,而是有着深刻的实际内涵。”比如,中欧双方高层政治往来密切,沟通的渠道在增加。到目前为止,双方已经形成了以领导人会晤机制为引领,高级别战略对话、经贸高层对话和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为三大支柱,80多个合作机制为配套的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话合作格局,涵盖政治、经贸、人文、科技、能源、环境等各领域。

在孙彦红看来,中欧关系10年来发展的核心内容仍然是经济关系。自2004年以来,欧盟一直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2010年与2011年,中国一度取代美国,成为欧盟的最大贸易伙伴。中欧已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但是在相互投资领域,还存在相当大的潜力。有数据显示,中欧每天的双边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总价值超过10亿欧元。然而,欧盟的海外直接投资仅有2.1%在中国,只占双方海外直接投资总额的3%。相比之下,欧盟海外直接投资的30%在美国。

尽快启动双边投资协定谈判,近年来一直是中欧经贸关系中的重要议题之一。近日,欧盟委员会已获得理事会授权进行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消息的传出,备受瞩目。孙彦红认为,虽然欧盟谈判的主要目标是进一步改善在华投资者待遇,但是从中国角度看,除进一步规范和引导来自欧洲的投资,使之更加符合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与升级的现实需要之外,随着近几年中国对欧投资的迅猛增长,欧盟成员国间统一准入原则、明确对中国投资的保护也是必要且重要的。

对于中欧关系发展的前景,王明进认为,中欧关系在进一步加强的同时,竞争与挑战将越来越成为中欧关系中的关键词。欧盟自视为一种规范性力量,特别重视利用规范和标准来影响和塑造世界。而随着中国从低技术的制造业和组装业向高技术产业的转移升级,中欧关系的竞争性也会进一步增强,中欧在贸易平衡、人民币汇率、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的摩擦和纠纷将可能进一步增加。

“尽管中欧关系仍面临不少挑战,但悲观的倾向并不可取,中欧双方应该站在战略的高度,谋取深化中欧关系的前景。”王明进表示。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