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伦敦的咖啡馆与世界金融中心

 时间:2013-11-05 14:50:00 |  徐华娟 | 字体:【 】| 阅读: 143

说起伦敦,人们首先会想起保持着中世纪传统的英国王室。女王的每次生日和出行、风度翩翩的王子大婚、由灰姑娘变公主的凯特王妃产子等,都会引来全世界的关注,牵动全世界人民的神经。就如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前主编比尔馈艾默特所说,英国人对王室的感情就如对崇敬的历史建筑一样,“一旦坍塌,人们必然感到惋惜”。王室对于英国民众来说,既寄托着英国人的怀旧情结,又是国家和民族的象征,更传达着快乐、幸福、稳定、勇气甚至贵族风尚等英国人所信奉的价值观。同时,伦敦还让人想到这座古老的城市还是世界金融中心,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拥有重要的地位,迄今几百年来一直保持着繁忙的状态。

伦敦有这样一条小街叫做针线街(ThreadneedleStreet),斑驳而陈旧。来到街口,就会看到一个塑像。那是1844年铸成的,拿破仑战争时期的名将,英国第25、26任首相,第一代威灵顿公爵阿瑟?威尔斯利的塑像。在塑像后面,是那个有着几百年历史、被称为“针线街老妇人”的英格兰银行。针线街有一个地铁站——“银行站”就因此而得名,简单而直白。至今,因为堵塞了交通而常常被搞恶作剧的人们戴上交通路锥的威灵顿公爵雕像和18世纪就来到这里的英格兰银行交相辉映,构成了现代都市交通拥堵与古老辉煌的鲜明对照。作为世界现代金融体系的出发地和开端,英格兰银行、伦敦证券交易所等见证了这一体系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而这些都发端于一个狭窄而喧闹的空间——咖啡馆。

咖啡在伦敦的流行,实际上是商品贸易繁荣的直接结果。17世纪的地中海地区与英国的贸易往来非常频繁,成吨的咖啡豆被源源不断地运到伦敦港。1652年,伦敦出现了第一家咖啡馆。这是由英国利凡特公司商人丹尼尔?爱德华兹的随从、希腊人巴斯卡彀罗塞在圣?米歇尔大道开办的,专门出售土耳其咖啡。开业广告粘贴在大街小巷,把咖啡宣传为不仅具有提神醒脑的功能,而且有暖胃、治疗痛风、助孕等多种保健医疗功效的饮品。当然,咖啡馆也经营其他饮品,如茶、巧克力。不久,巴斯卡的小咖啡店每天就可以卖出六百份咖啡了,在人们眼中,咖啡慢慢变成了医治醉酒、暴力和情欲的良药,并成为人们净化思想、丰富阅历、增长智慧的催化剂。罗斯激发了一阵开办咖啡馆的热潮,而他那被称作“穆罕默德苦粥”的咖啡也永远地改变了伦敦。如仙子落入凡尘,咖啡被以广告的形式进行宣传,与糖一样已经成为一种普通的大众消费品,不再是贵族或经济富足的群体所垄断的奢侈品。加了糖的咖啡,就如有着爱情的婚姻一样甜蜜,很受人们喜爱。17世纪晚期到达伦敦的一个法国旅行家对伦敦的咖啡馆留下这样非常惬意的记载:“在那里你可以听到各式各样的新闻,舒适地烤着炉火,想坐多久就坐多久;可以喝上一杯咖啡,和朋友见面谈谈生意。如果你不想另外花钱的话,这一切一个便士就够了。”1675年托马斯?乔丹在赞颂伦敦市长的一首韵律诗中写道:“如此伟大的一所大学/我觉得从未有过/在这里你可以成为学者/只要你花上一个便士”。从此,“便士大学”成为英国民间对咖啡馆的俗称。

咖啡馆以低廉的价格为人们提供了休闲解乏、了解新闻、交换信息、切磋学问、议论世风、褒贬时政的公共交往空间,同时,也给人们提供了对等交谈的自由氛围。来咖啡馆的人,有王宫显贵,也有普通人,所有人走入咖啡馆后依次落座,并按照顺序得到咖啡,大家以平等的姿势共处、交谈。所以,人们喜欢在这个香雾缭绕的空间里享受自由的气息,身份地位和经济实力的差距在此刻都可以忽略不计。聊天的内容,不仅仅是最初咖啡馆的常客,如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建筑学家克里斯托弗?莱恩以及后来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等所聊的科学话题,还有各种经济新闻、价格信息。因此,咖啡馆在当时的伦敦就成了新闻和做生意的近义词。各种信息来源于咖啡馆的客人,汇集在此,催生了报纸行业的产生。读报也在咖啡馆进行,一个人大声朗读,其他人侧耳细听。这种信息的交换使得咖啡馆的存在具有了重要的经济意义。久而久之,咖啡馆成了能够提供各种经济资讯、文化碰撞和政治话题的集散地。

咖啡馆的经济价值很快被英国政府充分利用。1694年根据国王的特许状,英国政府正式建立英格兰银行,开始出现国债、股票等各类证券。股本120万镑,向社会募集。成立之初即取得不超过资本总额的钞票发行权,主要目的是为政府垫款。英国政府也发行国家彩票,以10英镑为一个单位,向公众出售,同时,保证一定的年金回报率之外,还承诺将在今后的16年内每年馈赠彩票购买者以巨额奖金。这一举措并不是为了公众的共同富裕,而是为了让公众掏光腰包,以达到政府敛财的真正目的。然而,公众对拿出钱来买彩票并不反感,每个人都幻想着一夜暴富。此时蓬勃发展的咖啡馆就成了这些投机活动的最佳土壤,来咖啡馆的人们大多数都希望通过不费时不费力的投机来致富,因为这样做会使富有变得更迅速更直接。

由于咖啡馆里汇集着各类价格信息,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自然而然地在此诞生。在咖啡馆里卖彩票的人,同时售卖股票。1697年从法国逃避宗教迫害的胡格诺教徒约翰鲸卡斯塔开始在乔纳森咖啡馆进行股票交易。卡斯塔为投资者提供一份名为“交易与其他事项的过程”的股票与商品价格清单。这就成为伦敦最早的、有组织的证券交易活动,就如今天的股份挂牌交易一样。最初,这份清单是以30厘米长、21厘米宽的报纸形式出现的,每两周出版一期,上面印刷的信息涵盖了英国国内和国外一些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债券价格、国家彩票的价格等等。这份以贩卖证券市场信息为己任的报纸很快受到了伦敦人的欢迎,人们在咖啡馆里面传阅、谈论卡斯塔的报纸,尤其是那些持有股票的投资者,更加需要从这份报纸中了解股票价格的最新信息。久而久之,这份报纸的印行成为了一种习惯。在接下来的三十年时间里,卡斯塔的报纸一直未曾间断,投资者们也一如既往地时刻关注这份报纸。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这份报纸的价格清单几经改良,成为今天伦敦证券交易所的每日官定牌价。而咖啡馆似乎也成了股票的代名词。如果对一个伦敦人说某股票,他会将目光下意识地移向视力所及的咖啡馆。

又如更早创办的劳埃德咖啡馆就是至今规模仍居世界首位的保险公司伦敦劳合社的前身。劳埃德咖啡馆因其地处泰晤士河畔临近海关、海军部和港务局等部门的有利位置,经常有经营航运的船东、商人、经纪人、船长及银行高利贷者来光顾,使它逐渐成为航运信息的交换中心。保险商也常聚集于此,与投保人接洽保险业务。后来这些商人们联合起来,当某船出海时,投保人就在一张纸上注明投保的船舶或货物及投保金额,每个承保人都在那张纸上注明自己承保的份额,并签上自己的名字,直至上面的承保金额被全部承保为止。为方便顾客,劳埃德在咖啡馆里预备好表格,做好登记船只的保险资料。1696年劳埃德出版了一张小报《劳埃德新闻》,每周出版三次,使咖啡馆成了航运消息的传播中心。由此便发展出一个民间保险市场。对保险公司而言,掌握各种经济信息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咖啡馆作为新闻来源地和信息中心,要发展成保险组织是大势所趋。那份小报今天叫《劳合社日报》,仍在伦敦出版。

伦敦作为世界金融中心迄今已300多年,它的形成与发展诚然是很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然而,咖啡馆作为18世纪各个行业、各个阶层都钟爱的场所,由于其汇集了各类政治经济信息,在伦敦正式确立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之前,就已经成为事实上的金融中心。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