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中国梦”不是遥不可及的乌托邦

 时间:2013-11-12 09:42:00 |  王玉 珏谢 | 字体:【 】| 阅读: 127

长久以来,胡里奥·里奥斯一直致力于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问题的深入研究,多次到访中国各地,并撰写了多部文章和专著,如《中国——二十一世纪的超级大国?》、《深入中国》等。金秋十月,记者在北京见到了这位两鬓花白的西班牙学者,他侃侃而谈,从一个关注中国的西方人角度谈对“中国梦”的理解。他还将自己比喻为一座连接中西的“桥梁”,愿助力中外交流,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梦”。

六大层面,厘清“梦”的内涵

《国际先驱导报》:中国新一届领导层提出了“中国梦”的指导思想,能否谈谈您对“中国梦”的理解?

胡里奥·里奥斯:在我看来“中国梦”是很多梦想的综合体,综合的不仅是数量,也是质量。很难用一个概念去囊括“中国梦”的概念。我理解的是,它包括了现在中国的很多愿望和抱负,这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乌托邦,这是经历几十年长期努力后一个可以达到的东西,现在看起来这个梦想并不远,是可以实现的。

我认为“中国梦”包括六个层面的重要含义:

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社会福利的向往,(“中国梦”)传递出这样一个概念,即期待集体繁荣,福利共享,保证让所有中国人尽可能都享受到福利,同时,在短时期内解决教育,医疗等社会层面的问题;

第二个层面是综合发展,这与现在中国正在经历的发展模式的转变有很大关系,把中国变成不仅是经济繁荣的国家,而是各方面都现代化的国家;

第三个层面是历史层面的重大意义,“中国梦”取得的成就实现了现代化,愈合了过去的创伤。创伤是一个曾经衰落的历史时代带来的,此间中国人民历经磨难;此外,如果台湾不统一,这个“中国梦”是狭小的。这对中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会意味着内部创伤时期的结束。

第四是文明层面。这个梦涉及中国的身份定位,是一种要把现代特性与中国的传统性调和在一起的方法,是一种传统中国与现代中国的新综合。

第五是思想意识层面。一个没有独立思想意识的国家无法强大。“中国梦”的提出指明了思想意识的重要性。最近几年中国很大程度上是经济为先。我认为“中国梦”在思想意识方面的构想是重新开始寻找、定义中国自己的思想意识,这是一个很微妙的问题。在找寻中国自我意识的过程中,中国应该以某种方式把自身价值与普世价值结合起来,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我指的是“中国式社会主义”,即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接下来的几年,随着中国模式的轮廓变得越来越清晰,思想意识的问题会变得重要;

最后是国际层面。梦是中国的,但是毫无疑问中国的梦会影响全世界,是让全世界来认识了解中国在这些年做出的巨大努力,并以某种方式接受这个过程,认识到中国选择自己发展道路的权利,并在国际上得到新的空间,不是边缘国家,而是处在国际舞台中央的国家,同时,其他国家必须得接受这样的现实,并留给中国生存空间,以保证实现“中国梦”不会带来中国与他国利益的对立。

在我看来,这是“中国梦”最主要的六个方面,是完全不同于“美国梦”的。后者基本属于个人的梦,就是名、权、钱。而中国提出的梦是不一样的梦,不仅仅说它是群体的梦想,也不仅仅是集中了亿万中国人的期待和向往。我认为它提出的是集体的努力,其目标囊括了上面说到的六个层面。这是一个内容丰富、广泛、复杂的概念。

兼顾公平与效益,让“梦”更完整

Q:您曾经说过,中国正面临一个现代化发展进入质的飞跃的历史变革时期。在这一特殊时期,中国需要特别的解决方案。您所指的特别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A:在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上,中国正处于一个变化的时期。这个变化的时期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是其发展模式的变化,这是中国未来的一个核心问题。如果中国在转变发展模式的过程中取得成功,我们可以说这个过程就离实现不远了,但是没有什么能完全保证中国会取得成功。

(中国)能够快速发展到现在,基本依靠的发展模式是以吸引外资、廉价劳动力以及迎合外部需求的生产导向为基础,这三要素把中国带到了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上,但是现在这种模式已经行不通了。中国如要继续发展现代化,应该改变其经济发展模式,除此以外还应该建立更加公平、平衡的社会。因为中国在这三四十年里取得的成就还有很多人没有覆盖到,而他们应该被覆盖到。经济模式改变的同时,也要结合社会公平。

Q:能否具体谈谈您对解决社会公平问题的看法?

A:这不是一个会自动解决的问题。解决社会公平问题需要政府的承诺和强烈的意愿。中国提出了未来五年的经济计划,同样也需要提出一个宏大的计划去解决社会不公的问题。在教育医疗等方面要有很大的公共投入,解决或者寻求户口政策、农民工等问题的解决之道。

以前追求的是“效益”(或者“实用”),现在要兼顾公平与效益。现在重要的是中国政府在大力推动技术领域发展的同时、在发展航天事业和加强军事现代化水平的同时,同样也需要在社会领域投入很大的努力,让广大人民享受到中国在这些年发展的成果,因为中国这些年取得的成就不仅仅是政府的成就,是党的成就,同样也是广大群众为了改善生活、多年辛苦劳动的成就。

如果社会不公平,“中国梦”就是不完整的梦。所以我在回答第一个问题时,首先提到的就是社会福利,共同繁荣。有时候有些人会称赞中国是第二大经济体,真了不起,政府和党做得好,但我们必须意识到,这除了是领导层的成就以外,也是整个社会努力的结果,如果整个社会不配合,中国实现不了目标,所以说社会应该是中国梦重要的一个部分。我认为中国社会在国家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

保证周边和平,有利“梦”的实现

Q:“中国梦”的实现是否也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和周边环境?

A:国际环境对实现“中国梦”是个很大的挑战。对中国而言最理想的情况就是周边和平。中国周边,就近看,南海、东海的紧张局势对中国而言都是进退两难的局面,都可能在未来几年变得复杂,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建立新的中美关系模式的能力,和避免在国际上与美国进入大国交替的进程,因为中国有可能在几年内经济上超越美国。中美之间的冲突不是直接的,是间接的,比如,美国“重返亚太”的政策,在我看来,这样的政策与中国和菲律宾,甚至中国和日本之间关系日渐紧张是分不开的,这是很大的风险,需要非常机敏地处理这些问题,但毫无疑问对中国而言有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非常重要,不然就容易从主要目标上偏移,中国主要的目标是实现现代化。

有人看中国的发展道路心存恐惧,将其视为一种竞争,同时采取一些政策来阻止中国成功实现现代化。中国对这些自然不感兴趣,因为会转移它的注意力,但别的国家可能会认为中国“危险”,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尤其(中国)还是一个自主的强国。对于一些跟中国存在战略竞争的国家而言,问题在于中国不仅仅是一个强大的经济体,还是一个有自主权的、经济强大的国家。现在中国希望成为一个自主的国家,坚持走自己的、不同于他国的道路,尽管与他国有合作,但也会因为在某种程度上引起他国或者说“对手”的不信任。基于此,未来几年在比如南海问题和日本问题上可能出现更大的问题。

中国需要有耐心。尽管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在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还有一些需要耐心解决的问题。

Q:对于“中国梦”,有日本专家质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担忧“中国军力增长”。对此您怎样看?

A:我认为这与战略竞争有关。对于任何观察者来说,很明显中日之间在地区和国际上存在战略竞争。日本在国内要“修宪”,在南亚地区需要支持,在拉美和非洲找盟友,都是对中国在地区和国际上的影响的一种回应,很明显两国在外交和战略上都有竞争,所以中国梦也好,钓鱼岛问题也好,都成了日本增强军事投入、“修宪”、拉拢与美国的盟友关系等等行为的依据。中国处在一个很关键的时刻,如果未来十年中国能取得更大成就,不仅仅是经济大国,而是成为一个强国,就能产生影响,避免被日本伤害。

亚太地区存在一种风险,即形成类似冷战时期欧洲“集团阵营”,比方由日本、美国领导一个阵营,中国的影响力形成另一个阵营,我觉得这种两极化的态势会产生很负面的影响。我认为中国应该尽力施展外交手段来遏制住地区敌对阵营的产生。中日关系复杂,尤其在现在,日本一些政治家在处理日中矛盾时带着国内政治目的,如果对中国的态度越严厉越不客气,他们在国内得到的支持就越多。越是这样,安倍晋三越难改变他的政策,他以前的政策不是现在这样的。

加强对外传播,消除对“梦”的误解

Q:您所了解的西方媒体对于中国梦的理解是怎样的?

A:从我了解的情况看,西方媒体还存在一种误解,因为“中国梦”在称呼上与“美国梦”很相似。所以有人也会想当然地认为中国照抄了“美国梦”。“中国梦”的内涵是复杂、广泛、多样的,而并非像一些西方人那样,以为“中国梦”就是中国人的“美国梦”。

西方人缺乏对中国的认识,不了解中国的文化,不了解中国的情况。所以对中国而言,接下来很重要的一个战略工作就是加强软实力,这是让外国正确了解中国的重要举措。这不是说让别人不去批评他们看不惯(中国)的地方,别人有批评的权利,中国人也有批评西方的权利,但是不能因为无知而批评。

文化传播是很重要的手段,因为如果别人不了解中国人的生存方式,人们就不会了解中国的政策。如果一个人多少知道一些中国的文化历史就更容易理解中国。

欧洲人与中国人的接触有限,比如看到在欧洲的中国游客,钱包鼓鼓,进出奢侈品店,他们就会认为:看,这就是“中国梦”,大把花钱,买高档产品。如果不了解中国文化,不了解中国人的生存方式,他们就会有这样的错误理解。

比起经济,文化和历史更能让人了解中国。“中国梦”还需要在西方社会进行更多的诠释,让他们正确了解这个“梦”的内涵,让他们知道这是完全不同于“美国梦”的。

Q:对于“中国梦”如何获得世界更多理解和认同,您能否提供一些建议?

A:媒体的作用很重要。但是也需要在学术领域(做出努力),比如7月在西班牙举办了一个研讨会,中西双方都有参与,来讨论“中国梦”。但是诠释“中国梦”是一个需要耐心的长期的工作,这不像卖可乐,放个广告就可以了。这与中国进行文化传播是要同时进行的,比如孔子学院,他们的角色很重要。

然后是信息传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包括公司之间、学院机构之间的交流。个人的交流更有利于人们了解“中国梦”。网络和电视也重要,一个关于“中国梦”的电视节目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但是在西方这个并不常见,人们不会看。所以需要更多的交流与对话、更多的耐心和持久的努力。现在人们要比十年前更了解中国,但是这个深入的程度远远不够。这个问题不是投入大量金钱或者来一场宣传战就可以解决的,也许将近十年会有所成效。

还有就是要重视实际例子的价值,一个好的例子胜过千言万语。一个(诠释)“中国梦”的实例,一个(说明)社会公正的实例,一个积极向上的实例会更有助于西方社会理解“中国梦”这个概念。

当然,用西方人的方式去诠释有助于他们理解。但也取决于对话者的信息水平。有些人了解情况,有些人不了解,这也决定了对话的方式。在这个(传播)过程中,像我们这样可以充当桥梁的人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我们对中国有一定的了解,我们在本国也有平台去向本国公众解释中国的情况。桥梁的作用很重要。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