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一天,美国人入驻德国新使馆后举行了盛大的宴会,超过4500名嘉宾被邀请出席。前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剪彩,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送上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辞。从那时起,当美国外交官们迎来一批位高权重的德国客人时,他们同时也向德国的政治心脏区域抛下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监控大网,即使总理阁下也不曾幸免……”
10月27日,德国《明镜》周刊网站发表的文章以一段生动描述作为开场白,却不无讽刺地撕破了在觥筹交错的社交外衣下,美国人道貌岸然的嘴脸:本是一处外交的理想场所,却充斥了窃听、监视与间谍。
默克尔和德国当然不是仅有的受害者。一个多月前,英国《卫报》记者格林沃尔德在参加巴西一档电视节目时爆料,美国国家安全局(NSA)曾直接监听巴西总统罗塞夫和墨西哥总统涅托的通讯信息。10月24日,《卫报》从“棱镜门”主角斯诺登处获得的机密文件再显示,NSA对全球35个外国领导人实行了监听行为——拉美“后院”之外,监听的对象亦包括欧洲“盟友”。
“这关乎信任。”德国政府发言人乔治·施特赖特尔10月25日回应道。
美监听默克尔手机始于2002年
默克尔本人已在本月23日向美国总统奥巴马致电抗议。据德国媒体的报道,默克尔要求奥巴马对监听事件作出彻底解释,“如果自己电话被窃听的事实被证实,她(默克尔)将明确表示不同意,并认为这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这通电话被认为是向来亲美的德国“铁娘子”对奥巴马最为严厉的指责。今年6月奥巴马访问德国时,默克尔曾一度同意美国总统的观点:相关情报活动帮助阻止了在德国的恐怖行动。
然而随着默克尔本人遭到监听的曝光,“为何盟友间也存在这种不信任行为”令欧洲人恼怒。《明镜》周刊最新的调查表明,美国监听默克尔手机始于2002年,并且监听任务在6月份奥巴马访问柏林之前几周还在进行。
默克尔是“棱镜门”发生以来首位被明确曝出姓名的、在美国监听之下的欧洲政要。德国国内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60%以上的德国人支持总理在此问题上对美国总统“严厉”措辞。即使默克尔的新政府仍迫切需要新任期内与美国的合作,但在民意的压力下,德美之间的裂痕已然显现。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国家正在考虑抵制同美国的反恐合作,包括不再把可监控恐怖分子资金流向的银行转账资料交给美国等。
“单是生气是远不足够的,这将(向美国)发出一个信息……让美国人清楚知道,(欧盟)政策正在改变。”德国司法部长施纳伦博格说道。
欧盟及其28个成员国领导人曾于10月24日就美国监听事件召开会谈,一直讨论到次日凌晨。会后,欧洲领导人在一份针对“窃听门”的集体声明中说,德国和法国主张在年底前与美国进行对话,就情报收集和隐私保护达成双边协议。
目前,欧洲议会一个代表团已动身前往华盛顿,就“监听门”向美国讨说法。
多位“友好国家”领导人遭监听
面对欧洲盟友的愤怒,美国自是不会如一个多月前传出拉美国家政要被监听丑闻时那般“无动于衷”。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萨基28日承认,美国在海外的监控项目给美国和盟友的关系带来了“巨大挑战”,她强调,美方正与盟国加强在情报方面的沟通。第二天,美国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范因斯坦发表声明表示,白宫已承诺停止监听盟国,她对此表示支持。
但德国已经开始寻求欧洲以外的力量支持。10月29日,德国和巴西将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一项反对监听电子通讯的决议。该项决议将呼吁把保障隐私权的适用范围扩大至网络空间,并要求联合国人权事务专员负责此事。
巴西总统罗塞夫和墨西哥总统涅托今年9月时得知了自己遭到NSA监听的消息。据巴西和墨西哥当地媒体报道,有关机密文件仍是英国《卫报》专栏作家格伦·格林沃尔德从斯诺登处获得的。其中,NSA对罗塞夫与其主要顾问之间的电话和电子邮件内容进行了窃听和监控。而针对涅托的监听活动从他成为总统候选人时就已开始,并在2012年他当选总统后继续进行,美国因此得以提前获知部分部长人选。另外,墨西哥前总统费利佩·卡尔德龙的电子邮箱也曾遭到NSA的黑客袭击。
罗塞夫和涅托当即对被监听事件反应强烈,但奥巴马忙于G20峰会并没有及时回应此事。之后,罗塞夫无限期推迟了原本10月将对美国进行的国事访问。
按格林沃尔德提供的信息,华盛顿对所有拉美国家都实施了监控。这其中包括了拉丁美洲的各种会议。
如果说对拉美“后院”的监控尚在情理之中,那么美国为什么连欧洲盟友亦不放过?对此,美联社报道称,即使亲密如默克尔这样的盟友也不会跟美国分享每一件事,然而她所做的决定将会对美国的外交、军事以及海外经济政策产生很大影响。
同样属于美国“盟友”级别的韩国和日本,也无法排除“躺着中枪”的几率。10月29日,韩国向美国求证是否监听了总统朴槿惠,但美国却没有明确回应。
监听站被疑设在美国大使馆
《明镜》周刊日前的调查发现,美国对德国政要进行的监听活动主要是在柏林的美国大使馆内进行的。美国情报部门在大使馆房顶设置了监听站,该站离德国帝国议会大厦不过几步之遥,监控范围能完全覆盖德国政要工作活动之处。《明镜》记者相信,监控的设备放在一个“没有窗户的房间内”,设备可以截收微波、毫米波、移动和无线网络,以及卫星信号。对美驻德使馆的热成像扫描也证实了这一点,屋顶的温度明显高于建筑物其它区域。
来自NSA的机密文件还显示,美国在全球约80个地点设有特殊情报搜集部(SCS),其中19个地点在欧洲。
“SCS在德国有两处据点,分别建在柏林和法兰克福。”《明镜》周刊表示,特殊情报搜集部在德国的据点,被装备了最先进的监控仪器,配备了最擅于交际的员工。
若从监控实施的程序上看,已有美国多名高级情报官员指出,监控关键外国政要事前必须获得白宫及国务院首肯,并由国务院评估政治风险。美国大使及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官员都会获定期汇报,任何有用情报均会转交总统反恐顾问与其他白宫官员。但是,奥巴马则一直坚称,他对NSA监控盟国领袖毫不知情。
白宫上周对默克尔被监听一事发表了精心准备的讲话,说默克尔目前没有、将来也不会遭到监听,但拒绝透露以前是否监听过她。一位熟悉政务内情的美国政府官员站在奥巴马的立场解释道,关于监控对象的选择,“我觉得,那不属于白宫关心的范围”。
NSA监听行为或被约束
在美国官方宣布承诺将停止监听盟国的消息发布后,美国媒体表示,“NSA将可能面临一个重大转变”。
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范因斯坦仍称,“我不相信美国会收集友好国家的总统和总理的电话或电子邮件信息。”她一直是奥巴马政府监视政策的坚定支持者。但她表示,自己领导的委员会将开始“对所有情报收集项目进行大规模审查”。
助手们表示,范因斯坦被NSA惹怒了。“她认为NSA没有向委员会充分通报这些项目的细节,她很懊恼,”委员会的一名工作人员说,“在她看来,这方面存在明显的疏漏”。
事实上,此前NSA一直享有几乎不受约束的权力。
有美国相关官员承认,他们已对监视政策进行了调整,并计划进行进一步改革,尤其是在监视政府领导人方面。但他们没有具体说明调整的内容。一些官员称,奥巴马政府将保留NSA相关权力,比如继续在友好国家收集有关犯罪活动、潜在恐怖威胁以及非常规性武器扩散的情报。
“和其前任一样,奥巴马认为美国监听电话、入侵电脑只是为了保护世界,不是为了获得商业上的利益。但是美国政府没人承认NSA一直在对默克尔、墨西哥总统或者巴西人从事间谍活动,更没有解释原因。有一点是显而易见的:NSA有关‘冷战时期’的理由,即人人都在搞间谍活动,似乎不太可能服众。”《纽约时报》这样评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