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国家安全战略研究综述

 时间:2013-11-14 09:47:00 |  王留彬 | 字体:【 】| 阅读: 278

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国家安全战略是指导国家安全实践的全局的、长远的宏观筹划,正确的国家安全战略是保证国家持续发展、逐步强大的重要理论武器。随着当代世界形势的发展,国家安全战略研究日益受到国内外普遍重视,对其内涵、要素、范畴等问题的认识多种多样。本文仅就此作初步归纳研究。

一、国家安全战略提出及定位

(一)国家安全战略概念的提出。“国家安全战略”是一个西方概念,1929年,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出生版了《历史上的决定性战争》一书,首次提出“国家安全战略”概念,他认为军事战略是国家安全战略在较低一级的运用[1](p16)。1947年,美国通过《国家安全法》,规定国家安全委员会负责向总统提出有关国家安全的内政、外交和军事政策的意见,事实上就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1986年美国国会通过《戈德华特——尼科尔斯国防部改组法》,规定总统每年向国会提交一份正式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国家安全战略作为一个概念正式出现的官方文件中。1997年美国《军语及相关术语》正式对国家安全战略进行了界定[1](p16-17)。

我国对国家安全战略研究起步比较晚,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首次使用“国家安全”一词,开启了我国以公开文本讨论“国家安全”的先河[2](p90-94)。而以“国家安全战略”的提法出现的党的文件中则是在2004年,当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决定指出,要“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同年,国防部发表《2004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明确阐述国家安全战略及其基本内涵。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健全国家安全体制”,“国家安全战略”概念首次出现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国家安全战略”概念逐渐成为官方常用术语。

(二)国家安全战略学科的定位。当前,对国家安全战略学科定位有两种观点,有人认为国家安全战略属于军事战略分支,是军事战略学的二级学科,也有人认为国家安全战备属于政治学分支,是政治学的二级学科。目前,第一种观点占主导地位,我国学科建设也是以此为依据。由于“战略”概念产生于军事领域,长期以来国家安全实际上就是指军事安全,所以把国家安全战略学置于军事战略学之下也在情理之中。但对这一定位,学术界也存在很大争议,很多学者进行了积极探索,刘跃进就是其中一个代表。2004年刘跃进在《国家安全学》中从学科建设角度对国家安全问题进行了研究,他认为国家安全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是与国际政治学具有某些交叉但同时又与其并列的独立的政治学科[3](p26-29),因为无论是“国际关系学”还是“国际政治学”,都无法容纳完整意义上的“国家安全”,所以应该将有关国家安全的研究统合到一起,作为政治学下的二级学科来建设,但目前这种观点尚未获得学术界广泛认同。

二、国家安全战略研究中的基本理论问题

(一)国家安全战略内涵界定。当前,各国都有自己的国家安全战略,但对这个概念的提法和内涵界定各不相同。美国将“国家安全战略”视同“国家战略”和“大战略”,美国《军语及相关术语》(1997年)对国家安全战略的界定是“为达到巩固国家安全目标而发展、运用和协调国力的各部分(包括外交、经济、军事和信息等)的艺术和科学。[4](p79)

。俄罗斯的国家安全战略体现在国家安全战略构想中,主要内容是指出俄罗斯的国家利益、面临的威胁、应采取的措施及实现国家安全的目标和模式[4](p81)。日本的“综合安全保障战略”实质就是国家安全战略,其主旨是“在建设防务力量的同时,综合运用经济力量、外交力量和文化创造力量”,确保国家安全[4](p84)。在我国,《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第二版)》对国家安全战略的定义是“筹划和指导国家安全斗争全局的方略。是组织和运用国家力量来实现国家安全目标的科学和艺术[4](p78)”,《军语》所下的定义是“筹划和指导国家生存和发展安全全局的方针和策略。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5](p51)。”综上分析,各国虽然对国家安全战略的提法有所相同,但其内涵却大体相同,即着重强调站在国家全局来分析研究威胁国家安全的各种因素,从长远利益出发,制定有效对策,采取包括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科技、情报和技术等措施和行动,确保国家安全。

(二)国家安全战略体系结构。国家安全战略的体系结构即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内容,是对不同国家安全战略的抽象总结。从学术界对国家安全战略的研究来看,不少学者侧重于对具体安全问题的探讨,而对基本理论研究重视不够,对其体系结构和实践过程研究的少。当前对国家安全战略理论研究比较深入的是杨毅将军和李承教授。2007年到2009年,杨毅连续出版了《国家安全战略研究》、《国家安全战略理论》和《中国国家安全战备构想》三本著作,对国家安全战略基本理论作了全方位阐述,其中《国家安全战略理论》是我国论述国家安全战略理论的经典著作。他认为,国家安全战略体系由国家安全战略制约因素和构成要素组成,其中制约因素包括国家安全利益、国家实力、战略环境、战略文化及安全观,构成要素包括战略目标、战略指导方针、战略原则、战略能力和战略途径[6](p11)。2009年李承在《大国策》中对国家安全战略也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指出国家安全战略体系主要包括国家安全利益、对安全形势的判断、国家安全目标与任务、国家安全政策等四部分[7](p21-27)。比较两种分类方式,杨毅的分类方法条理更严谨、分析更科学、内容更丰富一些。但就具体内容来看,二者主要观点基本一致,均认为国家安全利益、安全环境、目标与任务、方针与政策等是国家安全战略体系结构的必备要素。

(三)国家安全战略实践过程。国家安全战略实践过程是国家安全战略的具体实现,是指为实现国家安全目标所进行工作的流程和步骤,科学的运行机制对国家安全战略实现具有重要决定意义。杨毅把国家安全战略的实践过程叫做运动过程,将其概括为决策、实施和调整三个阶段[6](p11-12)。他认为,战略决策是战略诸要素活动第一个环节,涉及决策原理、程序、机制和体制以及影响决策的因素等问题;战略实施是战略诸要素活动第二个环节,包括战略目标分解、战略阶段划分、战略途径选择和战略实力动员以及战略能力运用等;战略调整是战略诸要素活动的第三个阶段,是战略的结束阶段。巴忠倓则将国家安全战略的实践过程称为实施国家安全战略的运行模式,总结为八个步骤:明确功能、分析环境、制定方针、统筹规划、确定目标、战略调整、明确策略和评估反馈[8](p255-257),即根据国家定位,提出国家安全利益需求,分析国内外环境中利弊因素,制定国家安全战略方针和战略规划,运用科学策略推进国家安全战略实施,最终实现国家安全战略目标。此外,叶信产、陈胜武《国际战略与国家安全战略》一书也对国家安全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进行了探索,认为其主要步骤包括确定国家安全战略的理论指导、明确国家的安全目标、综合判断国家安全环境和建立高效的国家安全决策机制等,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三、国家安全战略问题的范畴

国家安全战略问题是国家安全战略理论的具体实践,国家安全战略总目标由各种国家安全问题的具体目标构成的,时代的变迁、国家实力的变化、安全观的转变都直接制约着国家安全战略,也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国家安全范畴的认识。哥本哈根学派把国家安全分为五个维度: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环境安全、社会安全和军事安全。这种对安全范围的界定虽然并不完善,但为各国综合安全观的形成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框架[9](p29)。2003年,巴忠倓在《中国国家安全战略问题研究》中指出,国家安全战略的范畴为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生态安全7个方面[8](p255)。2006年,刘静波在《21世纪初中国国家安全战略》中指出,国家安全战略按照领域分为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国际安全6个方面。同年,苗宏来在《失衡的世界之下的国家安全问题研究》中指出,国家安全应该包括国民安全、领土安全、经济安全、主权安全、政治安全、军事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生态安全和信息安全10个方面[11](p2-3)。2010年唐文彰在《当代中国国家安全问题》也将国家安全问题分为10类,即战略安全、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人口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环境安全10个方面[12](p5-7)。

综上所述,目前学者对国家安全战略范畴的认识虽然都有差异,但在重点领域上认识基本一致,普遍认为国家安全战略范畴至少包括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等基本领域。当然,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家安全的范畴也将进一步拓展。

四、深化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研究的思考

(一)国家层面要尽快建立国家安全战略领导机构。目前,世界主要国家都构建有完善的国家安全战略体系,有专门的领导机构定期发表成文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但我国国家安全战略领导机构建设还存在差距,官方文件中虽然有“国家安全战略”的提法,但在国家安全整体层次上没有形成正式的文本,只在涉及国家安全的某些方面有成文的文本。为确保国家安全战略顺利实施,需要尽快健全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建立具有最高权威的国家安全决策机构,及其下属军事、经济、科技、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安全的专门机构,协调国家职能部门处置有关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

(二)学科层面要科学调整国家安全战略学科定位。目前我国的学科建设将国家安全战略归属于军事战略之下极不合理。从学科内容上看,军事战略研究的主题是战争或军事斗争问题,但国家安全战略的研究领域却涵盖了军事、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科技等多个方面,以军事战略统领国家安全战略,缩小了国家安全战略内容和领域。从实践上看,将国家安全战略从属于军事战略,那么由哪个部门来统筹维护国家安全的各种力量,在理论上遇到很大障碍。随着国家安全战略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国家安全需要协调解决的矛盾越来越广,目前国家安全战略的学科定位直接制约了国家安全工作需要,有必要尽快对其进行调整,使其更能反映国家安全战略实际地位。

(三)理论层面要加快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学科理论体系。从目前国家安全战略研究状况来看,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取得了一批有影响的成果。但是也应看到,当前的研究无论是综合研究还是专项研究,缺乏一个统一完整的研究范式和研究框架,其理论性和系统性都有待进一步提高。所以建议国家尽快组织资深专家共同研究和探讨实施国家安全战略的科学体系,界定国家安全战略的范畴、重点、目标和手段,拟制各个领域实施国家安全战略的模式和法规,构建一个即能兼顾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又能兼顾国内安全和国际安全的国家安全理论体系,以便有效地指导实现国家安全的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杨毅.国家安全战略理论[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8.9.

[2]刘跃进.中四大以来中共中央关于国家安全的论述与决定.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2010,(2).

[3]孙宁.中国新安全观研究综述[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4,(3).

[4]黄大富.国防发展战略(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第二版))[Z].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4.

[5]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Z].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1.12.

[6]杨毅.国家安全战略研究[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7.9.

[7]李承.大国策-通向大国之路的中国国家安全战略[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8.

[8]巴忠倓.中国国家安全战略问题研究[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1.

[9]舒刚.新安全观视域下政治安全的内涵分析及其体系构建[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2,(7).

[10]刘静波.21世纪初中国国家安全战略[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6.3.

[11]苗宏来.失衡的世界之下的国家安全问题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8.

[12]唐文彰,姜红明.当代中国国家安全问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11.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