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巡视情况和整改意见陆续公布,十八大开局之后首轮中央巡视正式收官。本轮巡视不再“全面突击”,转而聚焦“找老虎、寻苍蝇”,重点关注党风廉政建设和“四风”问题,发现了一批领导干部违法违纪线索。
目前,第二轮巡视反腐已经在各地开展,未来走向备受各方期待。专家认为,当前反腐形势依然严峻,一方面必须加紧巩固此轮巡视成果,另一方面必须举一反三,进一步完善巡视制度,加强监督制度建设,形成制度合力打击遏制腐败。
“问题清单”登上党报头版头条,震慑效果明显
今年9月19日,《江西日报》头版头条引发广泛关注。这条关于9月18日中央第八巡视组向江西省反馈巡视情况的消息,全文1380字,说成绩的只有65个字,摆问题的却有243个字,提意见的更是达到了293个字。
消息披露的问题包括“谋取私利”“收送红包礼金”“顶风公款吃请”“带病提拔重用”等,网民直呼“动了真格”。随后,《湖北日报》《重庆日报》《贵州日报》《内蒙古日报》等均报道了中央巡视组反馈的巡视情况,摆问题、提意见,措辞严厉,立场鲜明。
2003年建立巡视制度至今,中央巡视组首次如此及时、全面地公布“问题清单”,凸显公开透明的突出特点。
为加强反腐倡廉工作,2003年中央颁布《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以党内法规的形式把巡视制度确定为党内监督的十项制度之一。2009年,中央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对巡视制度作出了具体规定。根据规定,巡视制度在中央和省(区、市)两级党委建立。
在中央统一部署下,从今年5月底开始,10个中央巡视组陆续进驻江西省、中储粮总公司、重庆市、贵州省、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出版集团、水利部、湖北省、内蒙古自治区、中国人民大学等10个地区和单位开展巡视。中央巡视组进驻地区和单位后,通过媒体公布了手机号、邮箱等联系方式,最大限度地听取了干部群众呼声。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履新以来的首轮中央巡视,万众瞩目。及时公布信息,保证了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在公布的信息中,有9个地区和单位发现了腐败,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评价:“这次中央巡视工作成效明显,从反馈的问题来看,是与老百姓有共识的。”
9月28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集中公布了10个中央巡视组的巡视情况和整改意见,这标志着本轮中央巡视正式收官,进入到被巡视地区和单位整改以及中纪委等部门查案、办案阶段。
10月23日,中央巡视工作动员部署会再次召开,中央巡视组今年第二轮巡视工作将分别对山西、吉林、安徽、湖南、广东、云南、新华社、国土资源部、商务部、三峡集团开展巡视。中央纪委书记、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岐山在会上强调,要突出发现问题,强化震慑作用,不能让有问题的人心存侥幸。
三大调整全力“找老虎、寻苍蝇”,问题导向明确
汪玉凯认为,着力反腐是民心所向。与以往中央巡视“全面突击”不同,首轮中央巡视收缩巡视范围,聚焦“找老虎、寻苍蝇”发现违法违纪线索。从反馈的巡视情况看,腐败问题无疑是本轮巡视关注的焦点。
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央作出了三大调整:取消固定巡视对象,组长实行“一次一授权”,从省级“下沉一级”。巡视组不再有固定的巡视类别和对象,每次任务都临时分工,既可巡视地方省市,也可巡视企业金融、国家机关,对象不固定,更为机动灵活。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李拓评价:“腐败不管在哪个领域都是共同的东西,没有必要分类。取消固定巡视类别和对象,统一部署派出巡视组,有利于对腐败行为形成高压态势。”
巡视组组长实行“一次一授权”。按照惯例,巡视组组长一般从离开了一线岗位但未满70岁的省部级(正职)官员中选任。从首轮中央巡视开始,建立了巡视组组长库,每次巡视任务之前根据具体情况从组长库中确定10名巡视组组长人选,“一次一授权”,把“职务”变成“任务”,并实行严格的回避制度,巡视组的独立性得到了加强。李拓说:“这样可以避免巡视组组长和被巡视地区、单位混熟了形成一种人情关系,走走过场、监而不督或光监不督。”
中央要求巡视组关口前移,“下沉一级”,听取干部群众呼声。过去虽然一直在这样做,但是本轮巡视将其作为一项硬性规定来执行。汪玉凯评价:“下沉一级,等于扩大了巡视工作的信息扇面。信息渠道的扩大为巡视组装上了更为聪敏的‘耳’和‘目’。”
此外,首轮中央巡视特别强调“重大问题发现不了是失职,未如实报告是渎职”,强化了工作的实效。一位长期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老干部说,与以往一些巡视内容比较宽泛相比,首轮中央巡视聚焦问题,主要是发现腐败和“四风”问题,导向非常明确。
巡视成果待善用,巡视制度待完善
“对于巡视中发现的‘老虎’‘苍蝇’必须严肃处理,该查的查,该抓的抓。”汪玉凯说,巡视中发现的问题应该严肃对待、认真处理,绝不能不了了之。“查案需要时间,根据案情大小、复杂程度以及涉及面,所需时间长短会有不同,但相信一些大案要案会陆续向社会公布,中纪委会给公众一个交代。”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廉政研究院院长乔新生说:“可以肯定的是,中央巡视组将按照程序把掌握的腐败线索提交给中纪委和中央组织部,纪检监察机关将根据中央统一部署开展新一轮反腐败工作。”
首轮中央巡视收官之后,省(市、区)巡视陆续展开,各地党委都要求本地巡视创新方式方法,与中央“对表”,强调问题导向,着力发现和反映违法违纪问题,对腐败行为进一步形成震慑。
汪玉凯认为,巡视制度在考核上还存在缺陷。并且,在目前的巡视制度下,对地方一把手的监督仍有很大困难。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有专家建议,巡视组成员可适当吸收一些法律及公共管理等方面的学者,甚至让人大代表参与进来。针对目前基层腐败多发、频发的状况,可考虑扩大中央巡视范围,在一些地区和部门“下沉二级”,对基层腐败保持震慑。同时,可建立一个对巡视情况进行回应的规范化机制,引导公共舆论对巡视过程进行监督。
李拓认为:“巡视不能紧一阵松一阵,一定要毫不懈怠,使巡视常态化。”乔新生说,应该明确整改程序,制定严格的处罚措施。专家们还建议不断完善其他监督机制,形成制度合力,全方位围剿腐败。汪玉凯说:“巡视毕竟只是临时监督而非日常监督,如果我们不解决一些体制机制上的根本性问题,反腐很难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