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公众对我国主流价值文化的期待及其启示

 时间:2013-11-20 13:05:00 |  江畅 | 字体:【 】| 阅读: 141

这次关于我国主流价值文化及其构建社会调查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想通过社会调查,特别是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我国公众对我国主流价值文化了解的程度、基本看法和态度,以及他们对我国主流价值文化有什么期待。从调查情况看,我们基本上达到了这一目的。我们主要根据调查问卷整理的数据对我国主流价值文化的基本看法和态度、他们对我国主流价值文化的期待及其原因进行综合阐述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公众期待给我们的启示提出一些对策性建议。需要指出的是,从我们的调查中可以看出,公众对我国主流价值文化即社会主义价值文化的了解总体上看是不充分的。问卷中的“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否了解”问题的数据( 有效数据8 130,缺失数据26)是: 非常了解的718,占8. 8%; 了解一些的5 368,占65. 8%; 不了解和不关注的2 044,占25. 1%。公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了解的这种状况大致上反映了他们对我国主流价值文化了解的状况。我们以下的阐述和分析是以公众这种对我国主流价值文化了解不充分为前提的。

 一、公众眼中的我国主流价值文化

一个国家的主流价值文化是这个国家的主流价值观的直接体现,只有当这种价值观对于社会公众有亲和力和感召力,才能说它是这个国家的主流价值观价值文化。调查我国公众对我国主流价值文化的亲和力和感召力的看法,也可以看出我国主流价值文化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我们对这两个问题分别进行了直接调查。关于“您认为当今中国主流价值文化是否有亲和力”的问题,其结果数据( 有效8 091,缺失65) 是: 认为有的3 022,占37. 1%; 认为无的1 244,占15. 1%; 认为差的1 493,占18. 3%; 说不清的2 332,占28. 6%。认为无的、差的和说不清楚的,占了72. 9%。看来我国社会公众大多数认为我国主流价值文化亲和力差。关于“您认为当今中国主流价值文化的感召力如何”的问题,其结果数据( 有效8 087,缺失69) 是: 很强的1 640,占20. 1%; 一般的3 758,占46. 1%; 很差的1 450,占17. 8%; 说不清的1 239,占15. 2%。认为很差和说不清的,占33%,正好占1 /3。认为有感召力的还有46. 1%。这三项数据至少表明,当前我国主流价值文化的感召力不强。上述两个问题所显示的是我国主流价值文化对我国社会的影响力,调查数据表明我国主流价值文化在国内的影响力是不强的。

当今的世界是全球一体化的世界,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对外交流日益频繁,我国社会公众的国际视野也不断扩大。在这种情况下,了解我国公众心目中我国主流价值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也是衡量其总体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以“当代中国主流价值文化国际影响力如何”为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其结果数据( 有效8 097,缺失59)是: 影响力很大的2 169,占26. 6%; 影响力一般的4 696,占57. 6%; 没有影响力的1 232,占15. 1%。其中影响力一般和没有影响力的占72. 7%,数据表明我国主流价值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强。值得注意的是,从调查对象的年龄结构看: 45 岁以下的6 837,其中认为影响力很大的1 782,占26%; 认为影响力一般的和没有影响力的4 955,占74%。45 岁以上的1 345,其中认为影响力很大的483,占35. 9%;认为影响力一般或没有影响力的962,占64. 1%。这种交叉数据表明,45 岁以下的中青年人认为我国主流价值文化影响力一般和没有影响的比45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少约10 个百分点,可见,我国中青年人普遍认为我国主流价值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强。

社会主流价值文化对社会公众乃至社会社会生活的影响力与其得到社会认同的程度直接相关,一般来说认同度越高,影响力越大,反之则影响力越小。因此,我们以“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否认同”为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当代中国主流价值文化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两者大致上是同义的,而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概念比对“社会主义价值文化概念”更熟悉,因而以这一概念出现更能避免概念上的误解。而且,这一问题不是被调查对象对别人的看法,而是表达自己的态度,应该说能更准确的反映我国社会公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否认同的真实态度。数据( 有效8 121,缺失35) 显示的结果如下: 非常认同的1 951,占23. 9%; 有点认同的3 663,占44. 9%; 不认同的998,占12. 2%; 说不清的1 509,占18. 5%( 表1) 。

1

即使我们不考虑有点认同的,仅看不认同和说不清的,其比例就占30. 5%,占被调查对象的近1 /3,更何况,还有占近45% 的被调查对象只是有点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概念和内容以及建设的要求,是2006 年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来的,这么多年来,全国采取了各种形式和措施进行宣传、学习、贯彻、落实,但从调查的情况看,社会的认同度还相当不高,真正认同的仅占约24%,不到被调查对象的1 /4。这些数据不仅表明我国这些年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成效不明显,而且表明我国主流价值观、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影响力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一问题不能不引起我国高层决策层的高度重视。

那么,导致我国主流价值文化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影响力不强、公众认同度不高的原因是什么呢? 对此,我们可以从我们对“您认为当前我国主流价值文化存在什么问题”这一问题窥见一斑。对这一问题进行整理的结果数据( 有效8 112,缺失44) 如表2 所示。

2

在表中,“缺乏现实关怀”、“没有体现大众的价值追求”、“缺乏当代世界视野”和“没有与时俱进”,是问卷所设的四项基本原因。笔者将赞同复合原因( 指二至四项原因) 分别划入四项基本原因,其结果数据是: 认为我国主流价值文化没有体现大众的价值追求的4 523; 认为缺乏现实关怀的4 074; 认为没有与时俱进的2 683; 认为缺乏当代世界视野的2 125。由此看来,没有体现大众的价值追求和缺乏现实关怀,是我国主流价值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是其影响力不强、认同度不高的主要原因。

  二、公众期待什么样的主流价值文化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间接地看出,我国公众对我国当前的主流价值文化状态是不尽满意的,那么,他们觉得什么样的主流价值文化是他们满意的主流价值文化呢? 对于这一问题,我们问卷中的一些问题大致上反映了我国社会公众的期待。我们可以从哪一类价值文化属于我国主流价值文化,当代我国主流价值文化应具备什么样的基本性质,当代我国主流价值文化的基本内容,以及我国主流价值文化的未来走向四个方面,对我国公众对我国主流价值文化的期待进行分析。

第一,大多数人认为属于我国主流价值文化的是国家倡导且社会流行的。主流文化、主流价值文化是新出现的概念,人们并没有形成共识,因而我们想通过问卷了解公众的看法。我们在问卷中提出的问题是“您认为下列哪一类属于我国主流价值文化”。我们列了四个选项: 国家倡导的、社会流行的、国家倡导且社会流行的及其他。我们收集到的数据( 有效8 094,缺62) 是: 认为是国家倡导的有1 531,占18. 8%; 认为是社会流行的1 521,占18. 6%; 认为是国家倡导且社会流行的4 429,占54. 3%; 认为是其他的613,占7. 5%。从数据可以看出,有一半以上的被调查对象认为,我国主流价值文化应该是国家倡导且社会流行的; 认为仅为国家倡导或仅为社会流行的人数基本相同,各约占19%。这种情况表明,差不多有3 /4 的被调查对象认为我国主流价值文化要么是国家倡导的( 准确比例为73. 1%) ,要么是社会流行的( 72. 9%) 。由此我们可以推论,假如我国的主流价值文化是国家倡导且社会流行的,那么,它就会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同。从理论上看,主流价值文化应当是国家倡导且社会流行的,或者不如说,国家倡导且得到公众认同的。因此,我国主流价值文化符合这一理论上的要求,它就是真正意义的主流价值文化。

前面所述的“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否认同”这一问题的数据表明,非常认同的只占24. 9%,而有点认同、不认同和说不清的占75. 1%。将这两组数据联系起来看,至少有75%的人认为主流价值文化应为公众认同,而我国目前的主流价值文化没有达到这一要求,至少没有达到这一要求。

第二,我国主流价值文化主要应具有开放性、包容性。这一点从我们的调查中基本上得到了印证。在所提出的“您认为我国主流价值文化应该有”的问题中,所列出的单一选项有四个: 优越性、包容性、开放性和其他,以及由它们组合的一些多项选项。所获得的数据( 有效8 114,缺失24) 是: 优越性3 419,占42. 1%; 包容力5 423,占66. 8%; 开放性4 755,占56. 6%; 其他566,占6. 9%。数据显示,我国公众有一半以上的人认为我国主流价值文化应该具有包容力和开放性,这个比例甚至超过了认为应该具有优越性比例的12 个百分点以上。这就是说,在相当一部分人看来,我国主流价值文化具有包容力和开放性比它具优越性更重要。这是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

第三,对主导中国的主流价值文化的价值观应该是什么,意见分歧相当大,相对较多的人主张应该是中国传统文化。社会的主流价值文化是一种文化系统,有复杂的要素及其结构,其中有一种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那么,对当代中国主流价值文化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应当是什么?从我们问卷的问题“你认为主导中国主流价值文化的应当是”的数据( 有效8 088,缺失68) 看,主张马克思主义的3 078,占38%; 主张西方价值观的1 618,占20%; 主张中国传统文化的4 038,占49. 9%; 主张不应主导的756,占9. 3%。数据表明,我国90%以上的公众都认为我国主流价值文化应当有主导的价值观,但对这种主导价值观是什么存在着较大的不一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当然也是我国主流价值文化的主导价值观,可是,经过了六十多年的价值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到今天只有38%的人主张并以马克思主义作为主导价值观。而且,在这3 078位主张者之中,还有1 297位主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170 位主张马克思主义与西方价值观、275 位主张这三种价值观共同作为我国主流价值文化的主导价值观,总共1 742,占56. 6%。这就是说,主张只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主流价值文化的价值观的只占其中的小部分,43. 4%。从全部的数据看,主张只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主流价值文化的价值观的只有1 336,占总有效问卷的16. 5%。这样看来,问题更严重,值得我们深思。

第四,我国主流价值文化的未来的走向是越来越有中国特色,同时又越来越国际化。对于我国主流价值文化的发展趋势的看法,也能反映人们对我国主流价值文化的期待。对于这一问题我们设计了四个选项,它们及其频率( 有效7 914,缺失242 ) 分别是: 越来越国际化364,占29%; 越来越有中国特色3 559,占43. 6%; 进一步繁荣1 843,占22. 6%; 说不清148,占1. 8%。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公众多数主张中国主流价值文化要越来越有中国特色,也有相当比例的公众主张越来越国际化和进一步繁荣。

关于这一点,我们还可以从“你认为我国主流价值观是否应该与国际接轨”的问题的数据得到印证。对于这一问题的有效问卷8 019,缺失问卷137,有效问卷的数据是:回答“应该,顺应全球一体化潮流”的2 272,占28. 3%; 回答“不应该,不受他国影响”的1 201,占15. 0%; 回答“可以与国际接轨,但应保持自己的特色”的3 825,占47. 2%;回答“无所谓”的721,占9%。显然,主张既要与国际接轨,又要保持中国特色的人,占相对优势。

总起来看,我国公众对我国主流价值文化的基本期待是: 它应该既是国家倡导的又是社会流行,既具有包容力又具有开放性,既应当以中国传统文化又应当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既越来越有中国特色又越来越国际化的进一步繁荣的价值文化。

 三、公众产生上述看法和期待的原因

我国公众之所以对我国主流价值文化怀有上述期待,一个重要原因是认为我国主流价值文化存在着亲和力、感召力不强,认同度不高,需要加强建设。那么在他们看来,导致我国主流价值文化及其建设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何在呢?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设计了一些问卷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他们关于存在问题的原因的看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为什么会产生上述那些看法和期待的原因。

我国主流价值文化是我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和核心内容,我国文化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与我国主流价值文化存在的问题的原因直接相关。我们在调查过程中,对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出现的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行了问卷调查。问题是这样的: “您认为当代中国文化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其基本选项有四个: 社会转型的阵痛,原有文化不适应时代要求,教育体系存在重大缺陷,丢失文化根基。单项选择的数据结果( 有效8 097,缺失59) 是: 社会转型的阵痛1 042,占12. 8%; 原有文化不适应时代要求1 778,占21. 8%; 教育体系存在重大缺陷1 103,占13. 5%; 丢失文化根基524,占6. 4%。包括多项选择的数据结果是: 社会转型的阵痛2 934,占36. 2%; 原有文化不适应时代要求4 156,占51. 3%; 教育体系存在重大缺陷3 725,占46%;丢失文化根基2 205,占27. 2%。做单项选择的总共4 447,占54. 9%,做多项选择的3 650,占45. 1%。就是说,有相当大一部分人认为导致我国文化问题的原因在两种以上。从选项内容来看,无论是单选还是多选,认为原有文化不适应时代要求的都占多数; 从单选多选综合看,超过一半的人认为原有文化不适应时代要求。这里的原有文化,并不是指中国传统文化,而主要是指改革开放前的文化。这一点可以从下一问题的数据得到证实。因为被调查对象大多数认为,忽视文化传统是妨碍我国主流价值文化认同的主要因素。

上面的数据是就当代中国文化的总体而言的,当然也涵盖主流价值文化,下面的三个问题则是直接针对导致我国主流价值文化问题原因的。

第一个问题是“阻碍当代中国主流价值文化认同的因素是”,其基本选项是: 西方文化价值观的消极影响,忽视了文化传统,传统文化的包袱,市场化的消极影响。单项选择的数据结果( 有效8 089,缺失60) 是,西方文化价值观的消极影响1 127,占13. 8%; 忽视了文化传统1 781,占21. 8%; 传统文化的包袱669,占8. 2%; 市场化的消极影响930,占11. 5%。包括多项选择的数据结果是:西方文化价值观的消极影响3 150,占38. 9%; 忽视了文化传统4 321,占53. 4%; 传统文化的包袱2 307,占28. 5%; 市场化的消极影响3 193,占39. 5%。两组数据都表明,多数都认为忽视文化传统是阻碍当代中国主流文化认同的主要因素,也有相当一部分认为市场化的消极影响和传统文化的包袱是主要因素。做单项选择的总共4 480,占55. 4%,做多项选择的3 069,占44. 6%。也就是说,有相当大一部分人认为导致我国文化问题的原因在两种以上。学校是对社会成员进行主流价值文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公众是否认同主流价值文化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学校有关主流价值文化方面的教育。为此,问卷专门安排了这方面的问题,即:“您认为当前学校是否重视主流价值文化教育”。数据结果( 有效8 085,缺失71) 是: 非常重视的1 289,占15. 8%; 比较重视的3 602,占44. 2%; 不重视的2 197,占26. 7%; 不清楚997,占12. 2%。新中国成立以来都强调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首要地位,但是到今天,公众认为学校高度重视作为德育主要内容的主流价值观教育的,只占15. 8%,更何况认为不重视的占26. 7%,比认为高度重视的还多10. 9 个百分点。由此可以断定,学校对主流价值文化教育重视不够是我国主流价值文化得不到广泛认同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代是现代传媒高度发达的时代,现代传媒特别是互联网、手机、电视等对人们产生着无孔不入的影响。如果这种影响是与主流价值观相一致的,它会非常有力地推动主流价值文化建设; 反之,如果这种影响与主流价值观不一致甚至相反,它也会非常有力地破坏主流价值文化建设并损毁已有的主流价值文化。那么,我国传媒对我国主流价值文化的影响怎样呢? 问卷中的“您认为大众传媒对主流价值文化的影响怎样”这一问题作出了回答。这一问题的数据结果( 有效8 037,缺失119) 是: 积极影响大于消极影响3 128,占38. 4%; 消极影响大于积极影响的1 859,占22. 8%; 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差不多的1 416,占17. 4; 说不准的1 634,占20%。结果表明,认为我国传媒的消极影响大于积极影响和等于积极影响的,占相对多数。如果仅从认为积极影响大于消极影响的看法,其比例不到40%。如果考虑年龄因素,其情形是这样的,25 岁以上的被调查者1 296,认为我国传媒的消极影响大于积极影响和等于积极影响的788,占60. 8% ( 表3) 。就是说,被调查的成年人大多数认为我国传媒的消极影响大于积极影响。

3

 四、公众的提法和期待给我们的启示

从以上有关公众对我国主流价值文化现状的看法和对我国主流价值文化构建的期待调查结果的阐述和分析,我们可以获得以下四点启示。

1. 必须加强我国主流价值文化的构建。由以上阐述和分析,我们深感有必要加强我国主流价值文化的构建。其理由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公众希望加强构建。我们不仅可以从公众对我国主流价值文化现状不够满意以及对我国主流价值文化构建的期待可以看出,我国公众希望加强我国主流价值文化构建的力度,而且我们还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其结果也是相同的。对于问卷中的“您认为有必要构建当代中国的主流价值观吗”问题,数据显示的结果( 有效8 081,缺失75 ) 是: 认为有必要的4 581,占56. 2%; 无必要的1 316,占16. 1%; 不确定的1 945,占23. 8%; 其他239,占据2. 9%。如果不考虑不确定的和其他的,那么认为有必要的占绝大多数。这一数据表明,我国公众大多数都认为构建我国主流价值观是有必要的。第二,公众对主流价值文化的一些不正确的看法,也表明我国主流价值文化构建得不够,还需加强。前面对“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否了解”这一问题的调查情况表明,了解的只占被调查对象的8. 8%,了解一点、不了解、不关注的占90%以上。由此看来,我国公众对我国主流价值文化还相当缺乏了解。导致这种情况的无非是两种原因; 一是构建我国主流价值文化的力度还不够,以至于如此多的公众对我国主流价值观缺乏必要的了解; 二是构建的方式方法不对,就是说,也许我们已经在构建方面作了很多努力,但收效甚微。无论那方面的原因,我们都必须加强主流价值文化的构建,而且构建必须科学、合理、可接受。第三,当代中国公众在价值观方面存在着不少的误区,也表明要加强主流价值观的构建。社会主流价值观应该是得到公众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即成为所谓“社会流行的”价值观,但是我国公众在价值观方面存在着不少的误区。这种情况也表明,我国的主流价值观构建的力度不够,成效不明显。这也可以从我们对以下问题的调查中得到印证,即“您认为当代中国人价值观的误区主要在哪里”。这一问题的结果数据( 有效7 854,缺失302) 是: 价值观模糊3327,占40. 8%; 对西方文化的一味否定1 062,占13%; 对传统价值体系的一味否定1 191,占14. 6%; 其他的为选择这三项中的两项或以上的。其中价值观模糊的问题最突出,而这一问题与主流价值观的教育、影响不够直接相关的。

2. 我国主流价值文化应当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有传统文化底蕴、与国外文化接轨,具有优越性、包容力和开放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文化。关于我国主流价值文化应该是什么样的文化,虽然人们存在着不同的意见分歧,但从调查的结果看,大多数都认为我国主流价值文化应当具有以下三方面的内涵: 一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二是有传统文化底蕴并与国外文化接轨; 三是具有优越性、包容力和开放性。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存在着如何使其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问题。中国化不仅要与中国国情相结合,而且要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通。时代化就是要体现当代人类和中国的时代精神,特别是要体现中国改革开放创新的时代精神,而这就是当代中国具有根本意义的国情。做到了这两点,大众化就有了基础,但还不够,还必须使马克思主义以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入他们的生活和心灵。只有做到了这三点,马克思主义才能成为当代中国主流价值文化的主导价值观。从前面调查数据所显示的情况,这方面还有非常艰苦的工作要做。

要有传统文化底蕴、与国外文化接轨,就当前而言,最重要的要对公众特别是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国外特别是西方吸收了不少的思想文化,应该说我国的文化在与国外、世界接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当然也还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而且在我们的问卷中,公众也表达了这种看法。但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够,自“五四”运动以来,我们对传统文化批判得太多,继承和弘扬得太少,这是我国主流价值文化构建面临的最突出、最迫切的任务。从我们问卷中“当前有无必要对学生展开仁义礼智信等传统教育”问题获得的数据看,约3 /4 的人认为非常有必要,认为没有必要的只有3%( 表4) 。

4

一种价值文化要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文化,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其一,一个社会必须是价值多样化的,或者不如说,社会管理者允许多种价值文化存在。如果一个社会是价值文化一统的,不允许所推行的价值文化以外的价值文化存在和流行,这个社会就不存在主流非主流价值文化的问题,只有一种推行的价值文化流行。其二,在多种价值文化中,有一种价值文化真正能起主导作用,其他价值文化不能与之相对立、相抗衡,相反与之共生共存,并且接受它的引领和指导。”①就是说,这种文化必须是具有包容力并且开放的。主流价值文化存在的前提是价值文化多元,主流价值文化是在多种价值文化中起主导作用的价值文化。如果一个社会只有一种价值文化,它就不能说是“主流的”,而只能说“一统的”。因此,主流价值文化对于其他价值文化就应具有包容性,否则其他价值文化就很难存在下去。同时,主流价值文化还得开放,从其他价值文化中吸收有益、先进的内容,使自己强大和有竞争力。

我们认为,具有了以上三个方面的规定性,我国的主流价值文化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文化。事实表明,我们称中国当前推行的价值文化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文化是容易的,也许只需要在党中央的重要文件加以规定就行了,但是,要使它在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文化还需要做许多工作。

3. 主流价值文化构建需要“三位一体”的协同作用。我国的主流价值文化绝不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而是通过构建形成的,这是无可怀疑的。但是,由谁来构建、怎样构建,人们的看法就存在着较多的分歧。在这方面,我们的问卷也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 表5) 。

5

这一调查数据告诉我们,我国主流价值文化的构建主要得依靠党和政府、思想教育、大众传媒三者的协同作用。我们可以将这三者称为“三位一体”的构建力量,也可以称为“一主两翼”的构建体制。在这三种力量中,党和政府是引擎,更是舵手,只有在党和政府的正确而坚强有力的领导下,我国的主流价值文化才能建设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文化。

4. 要努力扩大中国主流价值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其在世界价值文化中的话语权。我国正在成为经济强国,也正在努力建设文化强国。我国要成为文化强国,最重要的是扩大和提升中国主流价值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从我们调查情况看,我国公众对我国主流价值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是不满意的,而且寄予厚望。在我们的问卷中,问到了“当代中国价值文化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如何”,回答的结果是: 认为影响力大的仅占26. 6%,而认为影响力一般或没有影响力的占72. 7%。就是说,我国有近3 /4 的公众认为我国主流价值文化的影响力不够。这一调查数据表明,扩大和提升中国主流价值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使之成为全世界普遍认同、称赞和借鉴的价值文化品牌,是我国主流价值文化建设刻不容缓的任务。

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还安排了一个“全世界是否应当有一个统一的价值文化”的问题,虽然被调者只有33. 5%的人认为应该有,但如果真的建立这样一种价值文化,中国主流价值文化能否在其中起主导作用,中国能否掌控这种价值文化的话语权呢? 这个问题我们现在就着手考虑,也许不算为时过早。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