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候补中央委员如何“转正”

 时间:2013-11-22 13:49:00 |  | 字体:【 】| 阅读: 185

1

资料图

【中国新闻周刊网11月21日综合报道】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刚过一周,中国新一轮人事调动已经开启。目前,31省份政协主席已经全部“退出”省级党委常委班子。除了地方人事调整,中央委员是否有调整也备受关注。

在十八大以来的反腐风暴中,多名省部级官员落马,其中包括三位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成员,即中央委员、国资委原主任蒋洁敏,以及四川省委原副书记李春城和中石油原副总经理王永春等两位中央候补委员。

按照程序,领导干部被“双规”后将进入立案调查阶段。分析人士认为,是否会撤销蒋洁敏中央委员职务,取决于其违纪问题的严重程度、案件调查进度等。

尽管,截至目前并没有蒋洁敏是否被撤销中央委员的消息,但是每届中央委员会的中央委员人数并非固定,也有“出局者”和“转正者”。为了保证决策机构的健康运转,委员们的去留究竟遵循怎样的规则?

中央委员会人数并无硬性规定

历史上,党的中央委员会都是由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差额选举产生。差额比例要由大会主席团来决定。此前在中共十七大上,提名十七届中央委员会人选221名,差额数17名,应选204名,差额比例为8.3%;提名候补中央委员183名,差额数16名,应选167名,差额比例为9.6%。

而去年十八大时,提名十八届中央委员候选人224名,差额数19名,应选205名,差额比例达为9.3%。提名候补中央委员候选人190名,差额数19名,应选171名,差额比例为11.1%。观察人士认为,逐步扩大差额比例、差额选举层次上移,是中国民主政治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的必由之路。

关于中央委员会的具体人数,党章并没有做出硬性规定,这说明人数的多少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和实际情况灵活确定。从党的历史看,党的历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的名额是逐届稳步增加的。

谁最可能“转正”?

中共的中央委员会包括两部分,委员和候补委员。党章规定:中央委员会委员和候补委员必须有五年以上的党龄。中央委员会委员和候补委员的名额,由全国代表大会决定。中央委员会委员出缺,由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按照得票多少依次递补。而在十八大上得票数最高的中央候补委员,是现任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

而中央委员出现缺位的情况无非两种:被撤职或去世。据统计,自十四届五中全会上陈希同被撤职以来,共有13位中央委员或中央候补委员在全会上被撤职或开除党籍。这13个人分别为:陈希同、许运鸿、徐鹏航、李嘉廷、石兆彬、王雪冰、田凤山、杜世成、陈良宇、于幼军、康日新、薄熙来、刘志军。

其中,于幼军在十七届三中全会上被撤销了中央委员会委员职务,这一决定以《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于幼军同志问题的审查报告》的通过作为背景。同时,十七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全会按照党章规定,决定递补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王新宪为中央委员会委员。

最近的一次递补,发生在十七届七中全会上,薄熙来、刘志军腾出的空位,由时任国家信访局局长王学军、武警部队司令员王建平补上。

(综合新华社、中新网、北京青年报、财新网等报道)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