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加强和创新传统农区县域社会管理

 时间:2013-11-27 09:27:00 |  周全德 | 字体:【 】| 阅读: 127

在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的社会背景下,加强和创新传统农区县域社会管理问题显得分外重要。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切入,就进一步加强和创新传统农区县域社会管理进行探讨。

理念先行 政策跟进

理念要进一步确立。唯有牢固树立统筹、合作、赋权、分享等先进社区治理理念,人们的工作思路才能豁然开朗。首先,在从封闭式管理向开放式管理转变、从防控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转变、从应急式管理向规范化管理转变的整个过程中,要坚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既定目标,确立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其次,对在社会管理创新中所面临的各种障碍,如体制机制障碍、精神心理障碍、基本民生障碍、社会信任障碍、行为习惯障碍、德法不兼容障碍等,要有清醒认识和充分准备。最后,对于如何破解社会管理创新的难题,如促进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提升心态层面的社会管理水平、建立健全虚拟社会综合管理机制、实现从行政性赋权向法律性赋权的转变等热点难点问题,要有前瞻思考和科学预判。

条块关系要进一步理顺。社区治理与善治是跨部门的联合行动,应无缝对接、形成合力,而不能多龙治水、各自为战。鉴于当前社区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属于医疗、教育、就业、治安、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等复合型领域的复杂问题,单靠哪一个部门或单位均无法妥善解决,其功能匹配、协调关系和统一领导势在必行。

政策要进一步跟进。一方面,要系统梳理现有的相关政策规定,坚持贯彻实施行之有效的政策规定,及时调整或废止不合时宜的政策规定;另一方面,要适时出台引领创新的政策规定,使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能够及时转化为具体的政策规定并指导日常工作。在营造良好的政策法规环境方面,传统农区县域地方党委和政府虽然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且取得显著实效,但在变动不居的社会管理状况下,依然有必要在社会管理政策创新上下功夫,以便能更好地发挥其政策资源和制度优势。

发挥民智 重点突破

潜力要进一步挖掘。社会管理活动是全体人民的事业,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这就要求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在社会管理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及作用。在提高城乡社区自治程度、赋权于民间社会组织以基层管理职责等方面,传统农区县域有关部门要从社会管理事业大局出发,遵循“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统筹兼顾、动态协调”的原则,真正做到大公无私、开诚布公,真正做到放权、简政、赋权,以便最大限度地激活社会各界的义务感和责任心,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重点要进一步突出。统筹解决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社会问题和矛盾,已成为传统农区县域社会管理创新的热点、重点和难点。新型农村社区毕竟是一个新事物,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也并非仅仅是一个短期的空间和地理环境变动的物质形态变化,而且是一个长期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精神心态变化。其间,必将给社会管理工作带来诸多机遇和挑战,需要抓住其中关键者加以积极应对。比如,在其逐步实现由村民自治向居民自治转变的过程中,要着重探讨如何克服新型农村社区管理体制机制不顺畅及管理效率低下的现象,如何实现传统的农村亲情乡情文化与现代化的管理服务的兼容性,等等。

完善方法 规范标准

模式要进一步完善。可以预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的不断延续,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新高潮将不断涌现,城乡一体化进程将不断加快,传统农区县域社会管理的内涵将不断得到深化,其外延也将不断得到扩展。比如,在实现应急管理与预警管理的结合、科技效应与人文精神的融通等方面,有关部门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又如,不能就社会管理搞社会管理,而要通过全面的社会建设来推动社会现代化,进而促进社会管理跃上新台阶。因此,传统农区县域现有的社会管理模式需要在新的社会管理实践过程中加以充实和完善,使其更能符合传统农区县域之实情,更能体现传统农区县域之特色,更能达到传统农区县域务实发展和跨越发展并举之要求。

方式方法要进一步改进。面对日新月异的经济社会发展动态及不断出现的社会管理新情况新问题,传统农区县域需进一步改进方式方法,以求取得更大成效。尤其是在如何提高城乡社区服务管理一体化程度、如何确定社会工作介入社会管理创新的目标任务及路径选择、如何达到虚拟社会管理服务与现实社会管理服务的有效对接等方面,传统农区县域在方式方法改进上仍有创造空间和发展余地。

标准要进一步规范。标准不够规范就意味着人为性因素太浓而法制观念较淡,无法实现制度导向与民意导向的吻合、方式的协调性与体制的制衡性的一致,以及效果的扩散性与长效性的统一。因此,传统农区县域有关部门应在社会管理和服务方面建立严格、精细、科学、合理的指标考核体系,通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现社会规范管理与法制管理、柔性管理与钢性管理的有效对接,以及社会稳定与社会建设的良性互动。

理论要进一步提升。理论是人们在头脑中把握现实世界的框架。没有理论,我们就失去了探索问题的坐标。多年来,传统农区县域的实践与经验充分证明:搞好县域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与以领导方式转变带动发展方式转变息息相关,与政法工作主动融入地方发展大局进而积极开创社会管理新局面密切相关,并且同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与扶贫开发并举之方略紧密结合;它需要因地制宜和因势利导,切忌“一刀切”和“大呼隆”。

(作者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