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经济特区、经济开发区,还是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都发挥出示范、引领作用。当前,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下,这些先行先试区又将承担把区域带动改革战略推向纵深的历史使命。近日,半月谈记者深入天津滨海新区、湖南长株潭城市群、甘肃兰州新区等地走访,倾听改革开放一线工作者话改革,谋发展,感受到他们强烈的进取意识和责任意识。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不改革很难实现快速发展
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天津滨海新区,地区生产总值从2010年的5030亿元,到2011年的6206.87亿元,再到2012年的7205亿元,预计今年将突破8000亿元。滨海新区以1/5面积的土地占据全市生产总值的半壁江山。
对于新区这些年的发展,天津市副市长、滨海新区区长宗国英深有感触,他表示:“改革是发展的动力,不改革很难实现快速发展。”
作为西北地区的首个国家级新区,在筹建之前,兰州新区所在地除航空物流、汽车产业之外,没有任何其他产业基础。可喜的是,兰州新区在批复仅一年多时间后,目前已累计签约项目148个,总投资1791亿元。
近年来,长株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率连续位居全国第一,被业界称为科技创新的“长株潭现象”。2011年,美国一份总统国情咨文中提及两项中国高科技产品,都是在长株潭城市群研发成功的。一项是高铁机车牵引系统,另一项是“天河一号”巨型计算机。
“两型社会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环境好、无污染。”记者采访了解到,长株潭城市群总体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在经济总量5年内实现翻番的情况下,得益于两型社会建设,生态恶化的势头有所遏制,并在局部地区实现较大改善。长株潭城市群2012年经济总量占全省经济总量的4成以上。
这些先行先试区分布于中国东南西北不同区域,却共同肩负着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探路者的使命,大胆突破,积极创新,释放着巨大的改革红利和发展能量。
发展遭遇瓶颈,“先行先试”仍待突破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梁琪认为,面对世界经济形势带来的新挑战,各国都在努力寻求新的增长动力。在此背景下,自贸区的设立对中国的契机远不止是招商引资意义,重要的是树立了“以开放倒逼改革”的新标杆。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在推进现有试点基础上,选择若干具备条件地方发展自由贸易园(港)区。梁琪认为,各地对自贸区的向往,实质关注的是改革红利,发展遇到瓶颈亟须新的体制突破。
记者了解到,受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影响,天津滨海新区面临着艰巨挑战。新一轮产业由沿海向内地转移趋势明显,政策呈现趋同化,区域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生产要素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土地、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有的优势逐渐减弱。
“滨海新区要真正成为第三极,应当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承担起产业布局、政策引领等多种功能,这样才能同时具有强大的吸引能力、辐射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带动环渤海周边区域发展。”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周立群说。
中西部地区的先行先试区在转变发展方式中也面临许多难题。从发展动力看,一些区域经济增长过于依赖投资扩张,低水平重复建设难以得到根本遏制;从发展模式看,资源能源消耗偏高,没有摆脱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模式。
兰州兰石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安祥表示,兰州新区要更好地发展,必须要厘清开发建设、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以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的目的,绝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项目和发展速度。
先行先试权被认为是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试验区最大的政策红利。然而,记者采访发现,在涉及一些具体改革的操作上,基层干部面临的最大困惑是一试就违法,一试就碰线,一试就无依据,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难有重大突破。
有专家指出,国家鼓励地方大胆改革,但由于一些法律法规的滞后及相关管理部门的掣肘,地方设想的改革计划向上报批时很多被驳回,造成地方改革的困境。感觉地方改革就像是在笼子里跳舞,并不清晰笼子的边界,基层干部被搞得无所适从。
另外,受诸多因素掣肘,各个先行先试区不同程度出现了产业同化、试验弱化、磁场效应不强等问题,新区“增长极”的作用大于“试验田”的作用,离国家“先行先试”的战略要求仍有不少差距。
改革再出发,把“区域带动”改革战略推向纵深
“十八届三中全会释放出诸多改革信息,对地方发展来说是莫大的机遇。”兰州商学院经济学院院长张存刚认为,当前,兰州新区必须利用好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两个平台,大力发展重点产业,力争使兰州新区成为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
国家发改委国土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秘书长肖金成认为,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推进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向自贸区的全面开放正当其时。
用开放促改革,自贸区是对改革的一大推动。“不管审批结果如何,我们都会在扩大开放上持续加力。”宗国英说,“滨海新区会瞄准自贸区标准,探索建立符合国家产业导向、符合新区发展定位的产业聚集导向的负面清单制度,按照非禁即入原则,加快聚集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高端产业。”
多位专家认为,在中国步入改革深水区、深层次体制矛盾日益凸显的形势下,先行先试区必须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以获得持续性的整体发展优势。其中尤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重。这一改革快速推进,其他改革将有望摆脱体制束缚迅速跟进,释放巨大的潜能。
“改革是试验区的根和魂。”湖南省委常委、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工委书记张文雄说,长株潭作为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大胆地改、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既是试验区的强大动力,也是试验区的重要目的,就是要探索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的经验、模式,为全国探路。
天津市委常委、滨海新区区委书记袁桐利表示,滨海新区将大力推进经济体制创新,敢于先行先试重大改革措施,努力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排头兵和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