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日本政府九月宣布购买钓鱼岛以来,中国无论在外交发言和外交举措上都表现出强硬立场,从领导人温家宝的“绝不退让半步”到公布钓鱼岛领海基线到外交部长在联合国大会上就钓鱼岛问题做的一般辩论性发言,都阐明了中方的坚定立场,即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有史为凭,有法为据。日方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采取所谓“购买”等单方面行动完全是非法和无效的,丝毫改变不了日本窃取中国领土的历史事实,丝毫动摇不了中国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土主权。中国政府和军队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决心和意志是坚定不移的。
一、中国外交部声明解读
本文就9月10日,中国外交部针对日本“购买”钓鱼岛所发表的声明进行以下几方面的解读:
首先严正批评日本的挑衅行为是不负责的,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是对13亿中国人民感情的严重伤害,是对历史事实和国际法理的严重践踏。
其次从历史和法理角度论证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历史不容翻案。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立场,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的公然否定,是对战后国际秩序的严重挑战。从侧面警告世界,日本“右倾”的倾向是非常危险的,从侵略历史角度博得同情与支持。
第三,中国政府对日、美这种私相授受中国领土的做法从一开始就坚决反对,不予承认。声明涉及到美国,认为钓鱼岛的争端美国也要负责。提醒美国应该对此表态。
第四,中国政府始终重视发展中日关系,日本政府的“购岛”行为是同维护中日关系大局背道而驰的。继续塑造中国和平形象,中国的和平崛起不会对任何国家产生威胁,而争端的罪魁祸首是日本。
与以往不同的是,声明最后高声“中华民族任人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中国政府不会坐视领土主权受到侵犯。中方强烈敦促日方立即停止一切损害中国领土主权的行为,不折不扣地回到双方达成的共识和谅解上来,回到谈判解决争议的轨道上来。如果日方一意孤行,由此造成的一切严重后果只能由日方承担。”表示应用和平谈判方式解决争端,但并不惧怕战争。不仅展示了中国在钓鱼岛上必争必胜的信心,在心理上震慑日本,也是给其他与中国有领土争端国家的警告。另一方面激发国人对自己国家实力的认可,对政府的信任。
二、中国的几大反制措施及效果
在日本内阁通过购买钓鱼岛的计划的第一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召见日本驻华大使提出抗议,外交部就“购岛”发表严正声明,我国政府根据1992年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临海及毗邻区法》,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海基线。紧跟着,外国媒体也对此事做了报道,并普遍认为钓鱼岛之争必将给中日关系带来有害的影响。马来西亚《星洲日报》11日刊出评论说,不管怎么看,钓鱼岛主权之争已对中日关系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也有西方媒体预见到中日矛盾不仅有害于民族感情,经济,安全甚至波及东北亚的安全秩序以致整个国际秩序。如:路透社10日的报道称,钓鱼岛之争,不仅是口头上的争端,领土之争可能会对经济造成影响。新加坡《联合早报》11日的评论说,从中日钓鱼岛争端看,既反映了东海地区地缘政治敏感度的不断升级,也折射了东海地缘政治的博弈。从钓鱼岛问题上看,中国与日本的博弈在一定意义上超越了事件的本身,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海地缘政治博弈到了一个新的敏感时期,东海地缘政治因素或许是中日钓鱼岛争端愈演愈烈的一个重要方面,地缘政治效应在中日钓鱼岛问题上愈加明显。
之后中国紧接着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分别在经济,政治,外交,军事,舆论及心理上给日本的“购岛”行为以还击。外媒也开始从2012年4月到8月的偶有介绍,到比较充分的跟踪报道,其中日媒报道量最大,除了突出日方损失,也报道中方行为对中方自己企业等带来的损失。日媒对中国大陆示威过程中的暴力行为和中国海监船及军舰、飞机的活动步步追踪,对我国领导人的有关活动和表态高度关注。日方对美国官员、美军的活动和美国参议院的钓鱼岛适用安保条款等大肆宣扬。而世界其他国家各大媒体的报道则参差不齐,情绪各异。9月25日于中国政府发布《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白皮书,外国媒体纷纷进行报道,称中国此举是以严谨的国际法理来阐释钓鱼岛问题,从历史、地理、法理的角度阐释了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明确表达了中国政府立场,对日方进行了有力反制。
随事件的发展,日本媒体从突出自身弱势,寻求美国帮助的基调转变为热炒中国威胁,美国则在中立的表象下,逐渐倾日,既在称谓上使用尖阁诸岛的英文翻译,承认日本在钓鱼岛的实际管辖权,随后奥巴马签署的《美日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的附加条款,模糊了美国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不选边”的立场,给予了日本政府最强烈的支持。当然也不排除美国是为平衡中日在钓鱼岛的势力,安抚日本政府与民众,防止日本过分右倾,以及缓解民众对驻日美军的反感加剧趋势所做的努力。
三、主要国家,媒体与主要学者关于钓鱼岛争端的评价与立场
除美日两个军事同盟国的主要媒体外,其他邻国及主要大国媒体立场模糊,多为中立,少数支持中国,从各国媒体的报道来观察各国的立场,及报道侧重点。俄罗斯官方表示中立,不支持任何一方,被认为是普京的亲信的俄罗斯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长帕特鲁舍夫2012年十月结束对日访问时说“中国和日本以及俄罗斯和日本的领土争端,应是两个分开的单独问题,不应混在一起。那种双方联合起来反对另一方,或是两个国家结盟针对第三国的做法,都是冷战时代的思维,现在都过时了。俄罗斯和中国都是大国,外交独立,因此这两个国家应该分开各自独立地解决他们的领土纠纷问题。”俄媒体报道比较客观,多引用或刊载学者文章或军事政治专家的观点.内容也主要类比俄日领土争端与中日钓鱼岛争端,如俄新社14日发表文章称,钓鱼岛在很多方面很像位于日本北方的南千岛群岛(日本称北方四岛),二战结束后,日本应该放弃这两个群岛,其中钓鱼岛更是应该百分之百地放弃。
2012年10月16日,日本外相玄叶光一郎开始“欧洲游说之旅”据媒体报道英国与法国,德国官方并未对钓鱼岛问题作出表态,作为美国亲密盟友的英国不愿在钓鱼岛问题上表态,英国媒体对于中日及其它领土争议的报道相对客观,部分媒体虽对中国大陆有诸多不满,但大多采用了变通的方式。如路透社报道就多引用事实和中国较官方较权威报道。中日这两个亚洲大国的关系,一直受日本战时曾占领中国部分领土,以及当前争夺地区影响力的困扰,两国的关系发展多年来一直存在困难。但两国的经济关系现在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大,外界认为,两国都希望将保持争端局面不要失控。法国希望中日钓鱼岛争端能够和平解决,接待日外相后,法新社称,法国外交部公布的正式议程战略对话和商贸问题讨论,对钓鱼岛问题只字未提。随着事态发展,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更显主动,西方主流媒体上多刊载文章批评日本外交软弱,退步。法国《世界报》11月1日发表题为《日本的外交退却》一文,作者为菲利普·庞斯。文章称中日围绕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主权发生争端,是日本外交走弱的表现。日本的主张得不到支持,在与北京对抗期间被其盟友抛弃。与此同时有英德媒体和专家因为中国在钓鱼岛既强硬又不失灵活的外交手段刊文称赞中国政府比西方国家政府享有更大的合法性。原因在于中国政权的合法性完全建立在西式社会历史或经验之外。如英国广播公司网站11月3日刊文称,中国人将国家视为中华文明的实施者和守护者,其最重要职责就是维护国家统一。政府如做不到这点就将倒台。德国虽未公开选边站,但同为二战战败国的德国,其学者和媒体都一致批评日本在钓鱼岛上的挑衅行为,认为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顽固坚持错误立场,企图否定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这是我们不能允许和坚决反对的”。西班牙等欧洲国家媒体也从二战的角度批评日本的不负责行为”。西班牙《世界报》称,日本政府从数月前开始围绕钓鱼岛与中国展开领土纷争,是日本追求对外扩张主义思想所致。中国政府对此采取了明确而有力的应对措施。日本应学会汲取二战扩张侵略他国的教训,停止在东亚地区继续日本“制造事端和公然挑战“二战”秩序的行为其他国家及纸媒等经常采用通讯社的稿件,立场飘忽不定。相对持中的媒体尚能引用我官方观点和学者评价,但多为只言片语。南亚、东南亚媒体多采用持中的立场,但对中国在军事上的行动给以特别关注。越南、菲律宾等则说要加强南海诸岛的巡逻,并着手组建抗中联盟。
四、台湾方面
台湾属特殊个体,声称钓鱼岛属于台湾,民间与官方强烈谴责日本“购岛”行径,但也表示并不会与中国大陆联手保钓,由于中国大陆的强势,台湾的声音被淹没,但台湾媒体也在时刻关注钓鱼岛的态势,特别是中国大陆的反制措施与美国的动作和态度变化。由于中国大陆的崛起台湾几近被美国忽略,钓鱼岛事件的发展,使美日盟友担心,台湾和大陆因此走近,因而岛内有分析评论员称台湾的战略地位得到回升,这暗示台湾应因此获取更大利益。2013年4月10日台日签署新的渔权协定,日方“允许”台湾渔民进入钓鱼岛“专属经济区”捕鱼,但仍不能进入距钓鱼岛12海里海域。这被普遍认为是日本离间海峡两岸围绕钓鱼岛态度的一个“计谋”。这个协定让台湾渔民受惠,但让日本宣称其对钓鱼岛的“主权”多了一份说辞。它被用于缓和台日围绕钓鱼岛的紧张,对台湾的保钓立场也被认为有软化的作用。
小结
盘点外媒与学者的关注,中国无论是在舆论上,还是在行动上都占优势。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的,已经成为整个中国的坚定回应,全民皆知。关于钓鱼岛问题的历史、现状等来龙去脉,随着中方的有力宣传和保钓护岛行动的不断展示,更加清晰,无论日本怎样狡辩和编造,如何抵赖和抢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属于中国的主权和领土这一事实是不可改变的。
就连日本《产经新闻》在2012年10月5日发表的文章中,也不得不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地谈到了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时,日中没有就尖阁诸岛,即:钓鱼岛问题达成协议;1978年双方签署和平友好条约时,也没涉及这个问题,只是参照了中国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搁置争议”的建议。近期以来,中国完全压倒了日本。中国在联大等场合宣传自己的主张,并动用纸媒、广播、电视、网络,甚至是广告等,全面宣传中方主张。
从实际而论,外媒的关注虽然有杂音,不过,对于中国用事实说话,坚持以理、以据服人,主张和平友好,反对战争又不怕战争的态度和做法与积极灵活的外交手段,给予积极评价,并见证了钓鱼岛就是中国的这一事实。我们也注意到一些外媒有这样的看法,就是亚洲国家非常关注日中对立的走向。特别是菲律宾、越南和马来西亚等与中国在南海岛屿问题上有争端的国家,日本能否顶住中国压力,也事关它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