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之精髓。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通过不断解放思想使经济社会迸发生机与活力的历程。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论及深化改革的条件时,把“解放思想”置于首位,并特别强调其“总开关”作用。对于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实践新需要而言,解放思想又站在了新的起点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坚持以思想解放为突破口,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在深化改革新出发之时,准确把握思想解放的新的关键点,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解放思想与凝聚改革共识
我国的改革是先易后难的渐进式改革,30多年的改革,既是取得举世瞩目辉煌成就的时期,也是各种深层矛盾累积叠加的过程。改革进入深水区所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新挑战日益突出复杂,对经济社会转型期的健康发展和安全稳定,形成了多方向、高强度的压力,如此态势也正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之所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三中全会上所指出的:“面对未来,要破解发展面临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除了深化改革开放,别无他途。”而进一步深化改革所面临的首要挑战,就是如何凝聚深化改革的广泛社会共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急剧变化,新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不断涌现。随着社会结构和利益关系日趋复杂多样,多方利益博弈成为普遍现象,在改革进程中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大幅度增加。改革开放初期,一项改革措施出台,基本上是普遍受益,而今天却必然是有得有失;各个社会群体之间在改革进程中出现了较大的损益差异,其利益关系又日益固化,由此人们对深化改革的具体政策取向的认同已不像改革开放初期那样一致,达成进一步深化改革共识的难度不断增加。当前,凝聚改革共识的关键,在于寻求利益相关方的最大公约数,找到大多数人都认同的平衡点。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成为深化改革指导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彰显“公平正义”是各个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在深化改革中能够取得高度共识的核心取向;因而以公平正义为价值引领,使社会各个阶层在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平衡受益,是我们直面挑战、化解矛盾所要把握的重要战略方针;由此汇聚起绝大多数社会成员成为深化改革的参与者、推动者、分享者,夯实持续支撑深化改革的社会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三中全会指出:“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解放思想是首要的。”“思想不解放,我们就很难看清各种利益固化的症结所在,很难找准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很难拿出创造性的改革举措。”当前,解放思想的战略重心,应首先聚焦于如何使“公平正义”不仅成为深化改革的共同价值追求,而且成为社会总体利益导向的基本原则,成为相关制度设计的核心依据。由此,使思想解放不只是少数“智者”和“先行者”的特立独行,而是由亿万群众自觉参与的社会追求,成为促进和推动深化改革的宏大精神动力。
解放思想与发挥历史主动性
今天,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在思想解放的进程中充分发挥时不我待的历史主动性。直面啃“硬骨头”的严峻挑战,任何踌躇犹豫、回避退缩,都将无可挽回地丧失深化改革的战略机遇。
解放思想,需要有大无畏的政治勇气去承载历史主动性。邓小平面对文革遗存的巨大压力,发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在思想解放的进程中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以大无畏的政治勇气冲破了“左”的思想干扰,做出了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大战略决策,实现了由“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推动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掀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开篇巨作,带来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历史巨变。没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政治勇气是做不到真正解放思想的。中国共产党人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铁肩担道义”,为了追求真理,为了社会公共利益,“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这种勇于为正义事业而献身的精神与情怀,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在当前的思想解放中更需继承和弘扬。
解放思想,需要有科学的理念和方法来支撑历史主动性。倡导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的勇气,并不意味着脱离实际、盲目蛮干。解放思想是探索规律、追求真理的过程,必然立足于实事求是的基础之上。邓小平指出: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从两者之间的关系上看,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具有根本的一致性。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做到实事求是;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才能真正解放思想。做一个真正的解放思想者,必须以科学的态度、理性的思考为支撑,使主观更好地符合客观规律,使决策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失误。违背客观规律的别出心裁、闭门造车,谈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解放思想,更不可能真正发挥历史主动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解放中,更自觉地转变工作作风、更多地深入实际,研究新情况、分析新问题,提出新办法,更科学合理地推进各项改革新举措,使之更加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更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解放思想与讲真话、办实事
解放思想,必须求真务实。在解放思想的进程中,要大力弘扬我们党优良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讲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这是推动思想解放的作风保证。在解放思想进程中坚持求真务实,就是要在“求真”上下功夫,尤其要首先做到讲真话,这是解放思想、求真务实的起点和底线;讲真话是做人的品德,是干事业的本事,是敢于担当的责任,是维系自身价值的境界;愿讲真话、敢讲真话,是出于公心、秉持正义、真理在握、正气高扬的重要体现。在解放思想进程中坚持求真务实,还要在“务实”上做文章,就是要兢兢业业办实事,将解放思想与制定和落实深化改革的实际举措相结合,从点滴入手、从具体事做起,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力戒空谈、虚妄。
在解放思想中,需要构建鼓励“讲真话”的引导机制。讲真话需要胆识风骨,听真话是一种智慧修养。一般说来,讲真话,是以听言者愿意、喜欢听真话为前提的。人们只有在那些愿意听真话、能够听真话、喜欢听真话的人面前,才敢于讲真话,愿意讲真话,乐于讲真话。时下,在一些地方、单位,人文精神缺失,风骨意识泯灭,敢谏直言之士渐少,阿谀逢迎之辈见增。更有甚者,个别所谓“专家”,争名于朝,争利于市,专门为权贵利益辩护,以“傍大款”为荣。如此精神状态和环境氛围,成为消磨和钝化思想解放意识的一大腐蚀剂。就一个地方、单位乃至整个社会而言,建立起让讲真话者受益、让讲假话者遭损的体制机制,是端正风气、畅通言路、鼓励思想解放的关键。
在解放思想中,需要为“办实事”营造宽容失误的环境。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宽容改革失误,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为全面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在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进程中,那些解放思想的先行者,在冲破陈腐观念的羁绊、破除旧体制的束缚、突破利益关系固化藩篱的过程中,将面临一系列挑战和风险,其实践结局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必须营造一种宽松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来保障和鼓励勇于实践的探索者——对于成功者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于失败者给予安抚与宽容。使“办实事”者丢掉包袱,轻装上阵;为勇于实践者解除后顾之忧,促其勇往直前。
作者: 国防大学教授、博导 全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