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即《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之后,社会各界特别关注为明年经济工作定下总基调、部署明年经济工作具体任务的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13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可以说很好地承接了三中全会《决定》精神,在确定2014年全年经济工作总基调、实施原则、政策取向、主要工作任务和组织领导上全面贯彻了改革的思想,体现了改革的决心,凸显了改革的布局。会议明确指出,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下,要“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最核心的是要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并“要积极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坚持问题导向,勇于突破创新,以改革促发展、促转方式调结构、促民生改善”的总的原则。
如果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勾画的是未来十年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路,那么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是具体落实和推进各项改革政策的第一站,显然它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导示范意义。这也意味着,能不能很好地全面贯彻落实三中全会《决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大政方针和政策意图,明年的经济工作最大的看点、最需要把握的着力点、最能取信于民的,也是最后评价全年工作实绩的就是改革的成效。
因此,这次会议在全面分析当前国际国内极为错综复杂、充满各种不确定的形势下,以问题为导向、也是从问题着眼,指出,在肯定国内经济形势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面前,必须清醒认识当前“经济运行存在下行压力,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严重,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生态环境恶化、食品药品质量堪忧、社会治安状况不佳等突出问题仍没有缓解”的客观现实,这也正是我们必须以改革创新来“促发展、促转方式调结构、促民生改善”的原因所在。
再从会议部署明年的六大任务看,如果我们对照一下前面若干年经济工作会提出第二年的工作任务相对讲求面面俱到的“春秋笔法”有着明显不同的是,明年经济工作的每一项任务都是针对了重要经济领域的现实矛盾和问题。比如,讲农业问题,直击的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突出强调“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和“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讲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强调要“坚定不移化解产能过剩”,要营造有效环境“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会议毫不回避地指出了要“着力防控债务风险”,要“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在强调积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任务时,提出了要“完善并创新区域政策,重视跨区域、次区域规划;在强调着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任务时,明确指出“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解决好住房问题”和“加大环境治理和保护生态”这三个最关乎民生、群众最为期盼、希望有所改善的问题;面对新的对外开放新形势,明年的对外开放工作重心是“要保持传统出口优势,创造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等等。可以说,明年的六大经济工作任务,是要切实化解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瓶颈”,是解决现实困境的六大任务。这六大任务其实质正是“改革的任务”。
从经济工作指导思想和政策层面上,这次经济工作会议本身就是贯彻了改革的精神。会议在依然强调过去一年“坚持稳中有进工作总基调”的前提下,再次重申“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巩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这个“稳增长”是要求“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是“抓住机遇保持国内生产总值的合理增长”,是“努力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为此在“必须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时,财政政策要严格收支,“厉行节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货币政策是要“改善和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增强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而整个宏观调控必须“用改革的精神、思路、办法”,要“寓改革于调控之中”,从而努力释放有效需求,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投资的关键作用、出口的支撑作用。由此,就可以“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改善民生,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会议还特别强调了“必须加强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对哪些需要加快改革、哪些需要认真探索改革,哪些需要形成长效机制的改革进一步进行了区分分类,既体现了党中央改革的坚定决心,又体现了推进改革的务实精神,会议强调要“把握大局、扎实推进,坚持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关键是“要注重实效、取信于民,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总起来看,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最核心的是要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而这恰恰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形势下经济工作指导思想的“稳中求进”和“改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