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干部政绩考核要廓清六种效益失真现象

 时间:2013-12-26 09:01:00 |  程伯福 | 字体:【 】| 阅读: 131

从当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查摆的问题看,由于政绩观不正确而导致做事不讲成本、投入不计产出、建设不顾长远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一些领导的很多精力都耗费在大量的低效劳动、无效劳动,甚至负效劳动上,有时看似生产总值和增长率排名一时上去了,但由此造成的潜在损失与后遗症,却严重影响并迟滞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和改革进程。纠正这种不良倾向,必须坚决克服简单以GDP论英雄的做法,在对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中务必廓清以下6种效益失真现象。

重眼前、轻长远,急功近利,导致领导工作“短效益”。对任何一个地域或群体来说,班子换届、领导更替、干部调整、人员变动时刻都会发生,而党和国家的建设大业则需要像接力赛一样,一棒一棒往下传,一茬一茬往下干,坚持一张蓝图抓到底,功成不必在我。但实践中,只顾自己这“一棒”和眼前这“一茬”的短期行为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有的不能正确处理长远利益和个人抱负的关系,“新官不理旧事”,喜欢另起炉灶“兜底翻”,搞“一个将军一道令”,整天忙着出新思路、立新章法、求新成果,想“一拳砸出一个金娃娃来”,使一些工作形成断层,造成事倍功半,同时也影响了好传统、好作风的继承与发扬。有的志大才疏、好高骛远,抓工作不顾质量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特别在硬件建设上不论有没有资金和能力,只想一味铺摊子、上项目,有时为了“搞景点”、“树样板”,迎接检查,引起注意,不惜打破常规秩序,把人力、物力和财力集中到一点,甚至“拆了东墙补西墙”。有的为了个人提升急于创造显性政绩,搞“一锤子买卖”和“政绩冲刺”,为了立竿见影、快速见效,不惜寅吃卯粮、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只图眼前“脸上有光”,不管日后“倒台塌方”,往往带来“一任政绩、几任包袱”的后遗症。诸如“个人官位提升、单位建设滑坡”、“经验往上报、事故往外冒”的反常现象屡见不鲜。

抓片面、走极端,顾此失彼,导致领导工作“负效益”。从领导工作的实践看,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学、忽左忽右的“一阵风”、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思维方式还时常出现,有时甚至被当作领导魄力、工作力度。比如,一提重视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就以利代理、重利轻义,忽视“总开关”,只讲“军饷”不讲理想,最后往往导致受组织照顾最多的人也是找组织麻烦最多的人;一强调用人要看学历、看年龄、看公论,就忽视经验、忽视素质、忽视历练,从档案里找人才、从文凭中选人才、从岁数上卡人才,有的唯“票”取人,有的搞“火箭式”提升;一讲以人为本,就片面地认为是多发点福利,多搞点实惠,放松教育、放松管理、放松监督,该较真的不敢较真了,该坚持的不敢坚持了,甚至对个别人的无理要求也消极迎合;一强调干部考核要重个人实绩、看地区发展,就盲目崇拜GDP,一味论总量、比速度,把任职期间的生产总值及增长率与干部的能力素质划等号;一讲开放式教育,就妄自菲薄,盲目地跟潮流、赶时髦,动不动就外国怎样怎样、美军如何如何;一强调转变作风,就令发人随,不管机关能不能离开,基层能不能承受,一窝蜂、一边赶地往下走,结果既打乱了机关秩序,又冲击了基层建设。至于用会议落实会议、用文件贯彻文件、用“五多”反对“五多”等现象,更是司空见惯。这种不从实际出发,只管动机、不管效果,宁左勿右、校枉过正,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的做法,下力越大、持续越长,造成的负面效益就越大。

争彩头、赶浪头,华而不实,导致领导工作“空效益”。有的出发点不对头, 总围着“吸引眼球”做工作,想的是“挂号”,抓的是“门面”,千方百计搞单项冒尖,其结果是“亮了一点,荒了一片”;有的专抓 “特色”导演“拿手戏”,热衷于造大声势、显大手笔,甚至把形式主义当事业干、当政绩看、当捷径走,而且越搞越“规范”;有的只看脚下一亩三分地,搞自我设计、自我服务、自我循环、自我评价,沾沾自喜于“看起来带劲、听起来有味、汇报起来有词”;有的专盯个人功名动脑子,把工作过程当作实际效果,把几年的成绩说成一年所为,自欺欺人,自我陶醉;有的单盯着上级“口味”用心思,说话办事不怕群众不高兴,就怕上面扫了兴,对上言听计从,对下趾高气扬;有的把表态快、调门高等同于贯彻指示雷厉风行、态度坚决,把片面追风赶浪当作政治敏感、思想敏锐。有幅漫画印象特深,说的是领导讲“公鸡能下蛋”,下面附和道“我们亲眼见”。这些同志看上去对上级很尊敬,实际上是曲意逢迎,欺君悖主;看上去对工作很负责,实际上脱离实际,违背客观规律;看上去很敬业、很勤奋,实际上脑筋用偏了,点子想歪了;看上去轰轰烈烈,实际上是空喊、空转,收不到任何实效。对这些问题,机关心照不宣,却干得热火朝天;基层深恶痛绝,却还要“积极配合”。这种“习非为是”的恶劣作风,非下大力,难以扭转。

抢位置、占跑道,各自为政,导致领导工作“单效益”。针对有些单位存在的资源分散、重复建设、政出多门、管理多头、职责不清等问题,各级领导必须坚持统筹协调,抓好体系建设,实施系统管理,使各个领域衔接配套、各类资源有效聚合、各方力量协调运转、各项工作全面推进。但从平时的工作实践看,自成体系、各自为战、条块分割的问题依然存在,争时间、抢位置、占频道的现象时有发生,渠道不畅、信息不通、互相掣肘的问题不断出现,从而造成领导工作业务分家、精力分散、标准分流,特别是遇到涉及几个部门的边缘性工作、棘手性问题时,更是“踢不完的球”、“扯不完的皮”。究其原因,从党委讲,有时统管不够,该截流的没截流,该合并的没合并;从分管领导讲,有的分工即分家,分管什么抓什么,抓什么就什么重要;从机关讲,本位意识和小团体利益太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重要,工作中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上述问题,不但导致了基层超负荷运转,疲于应付,而且很容易把思想认识、力量投入和工作注意力引偏。有时跟着“来头”走,抓什么工作主要看上边是谁管的,是哪个部门抓的,要求严不严,规定死不死;有时跟着检查评比走,对有检查评比的工作抢着干、下力抓,反之,就得过且过、应付了事;有时跟着消极预防案件事故走,有风险的课目该安排的不安排,该坚持标准的降低了要求。

 重人治、轻法治,决策随意,导致领导工作“虚效益”。当前从严执纪、依法行政,在广大群众和领导机关中已形成共识,但在实践中“权大于法”的“人治”现象仍然存在。有的处事“不看条例看权力”、“不怕法规怕看法”,工作缺乏科学依据和规范标准;有的办事超越权限、不讲程序,处理问题凭经验、靠命令,甚至出现了以权压法、以言代法、以情枉法的现象;有的 “情况不明决心大、水平不高主意多”,凭想当然就敢指手划脚,敢随意发号施令,想怎么抓就怎么抓,基层反映“刚刚要干,又说要变,还没学会,又说不对”;有的定任务、下指标、提要求,超出实际承受力,一味层层加码,打破了正常工作秩序;有的事必躬亲、包揽过多,大大小小的工作都“一竿子插到底”,群众私下反映“你不放心,我不尽心;你不撒手,我不动手”;有的不善于依靠法规制度开展工作,满足于口头交代、哥儿们义气,甚至搞“拍脑袋”决策,只求当时有“魄力”,不管日后抓落实。长此以往,法规制度比不上领导的一次嘱咐,红头文件比不上机关的一个电话,组织的要求比不上个人“咬耳朵”。这种虚肿的伪效益只能严重危害单位的正规化建设和长远发展,对制度权威性的破坏也最大。

推责任、怕担当,明哲保身,导致领导工作“低效益”。党的干部必须坚持原则、认真负责、敢于担当。“为官避事平生耻”。担当大小,不仅体现着领导的胸怀、勇气和格调,而且关乎事业成败、决定效益高低。现在,好人主义盛行,“圆滑官”、“老好人”、“推拉门”、“墙头草”还相当普遍。有的身居其位、不谋其政,面对社会矛盾、敏感问题,绕道走、躲着行,推诿扯皮,敷衍塞责,不敢亮剑;有的为人圆滑世故,处事精明透顶,工作拈轻怕重,任务挑肥拣瘦,有了成绩往自身揽,出了问题上推下卸,不敢、不愿承担责任;有的危机面前不敢挺身而出、不敢迎难而上,对歪风邪气不敢批评、不敢斗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满足于做得过且过的太平官;有的缺乏多种岗位历练和艰苦环境考验,缺少工作闯劲和创新胆识,思维总在封闭的视野里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单位建设和发展长期在低层次徘徊。习总书记指出:担当就是责任,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疾风识劲草,烈火见真金。”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党的干部必须敢想、敢做、敢当,勇做时代的“劲草”、“真金”。

(作者系解放军总参谋部政治部秘书长)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