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危险的平衡——中美日博弈背后的行为根源
如果没有美国,中日若战结果必然是日本亡,中国伤;如果日美合力,那么,结果是中国亡,日美伤。所以,目前日本的策略显然是拉美压中,试图拉美国下水,卷入冲突,同时日本又以中国威胁为由,试图逼美国同意其修宪强军,成为正常国家的目的,事实上日本是要否定二战体制。而美国意在挑起中日相斗,互相牵制,一方面美国试图以日本制衡中国,另一方面又不愿看到日本走得太远。对此中国的策略是拉美制日,与美国谈而不斗,与日本斗而不谈。由此结果一方面东北亚紧张局势不断升温,另一方面又形成了一种微妙与危险的力量平衡。
谁都知道中国是当今世界和平利益的主要受益者,中国只要恪守韬光养晦,只要能维持现状、别惹怒现有强国,并跟所有国家做朋友,中国势必越来越强大。但是,问题是别国会让中国和平崛起吗?首先是美国认为中国崛起必然挑战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所以美国必须先发制人,重返亚洲以遏制中国。其次,是周边一些国家认为中国崛起,国强必霸,所以欢迎美国重返亚洲以维护地区战略平衡,避免再现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体系。中国和平外交反而成为中国外交的软肋,一方面限制了中国外交的有所作为,甚至于不敢作为,另一方面助张了周边一些国家对中国领土主权的野心,得寸进尺,因为他们有美国的支持,同时也知道中国不会轻易动武,卷入冲突。而更大的阴谋是美国与日本试图借中国周边国家之力,让他们成为马前卒,不断怂恿其挑战中国核心利益,挑战中国的忍耐底线,试图导致中国战略出错,被卷入冲突,进而打乱中国和平崛起的进程。那么,对此中国应该如何选择呢?
美国国际政治学者法里德·扎卡利亚曾经分析到,美国的长处是军事—政治遏制之道,但是,如果中国执行非对称战略,对美国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挑战,不仅没有遇到过,而且没有准备好。但是,如果美国怂恿中国周边国家对中国进行文攻武掠,实行群狼战术,对中国来讲也是一种全新的挑战,不仅没有遇到过,而且没有准备好。前者是对美国智力的考验,后者则是对中国的考验。美国重返亚洲显然主要目的是遏制与防御中国的崛起,维护其在亚洲的主导地位。中国基本对美国是实行一种非对称性战略,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发达的国家,而且是唯一的全球性大国,中国只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还不能算是一个全球性大国,所以,美国的战略是全球性的,中国的战略是地区性的。另外,美国的战略是进攻性的,中国的战略是防御性的,,美国的优势在于军事与遏制战略,中国采取以逸待劳,避其锋芒,中国不与美国斗。美国重返亚洲,中国重返世界,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如在上合峰会,在金砖五国峰会,在G20峰会,以及中国与拉美国家和非洲国家的经贸与政治合作迅速发展扩大。显然,中国对美国实行非对称性战略应该是成功的,一是避免了冲突的升级,二是使美国有力用不上,三是使亚洲国家看清了美国的真面目,所以目前亚太国家基本选择一种中立政策或者是不选边站策略,四是将美国困在亚洲,顾此失彼。
但是,如果美国改变战略,自己退居二线,怂恿支持中国周边国家挑战中国核心利益,围攻中国,特别是放出日本,那么,中国应该怎么办?美国的用意很清楚,一可以使自己从困境中脱身,二减少投入,相反卖武器给日本和亚洲其他国家,还可以发战争财,三可以肆无忌惮地指责中国,如果中国反制,就指责中国外交强硬,欺负小国,证明了中国崛起,国强必霸的野心,使中国陷入孤立的困境,四是迫使中国就范,不得不实行针锋相对的对称战略,以此使中国卷入冲突,事实上目前日本与美国右翼越来越认为只有一场战争才能遏制中国的和平崛起。那么,中国如何破美国这一招呢?首先,对日本与菲律宾等国家不断挑衅中国领土主权必须采取针锋相对的反制,主权问题没有退让的选择,其次,中国绝不打第一枪,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以此在道义上争取制高点,其三,在继续谨守韬光养晦的渐进式崛起的同时,发展积极的有所作为的外交战略,目前,中国在亚洲的优势是经济,中国几乎是所有亚太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国,所以,中国完全应该在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基础上,积极推动亚洲集体安全机制的建立,改变亚洲国家经济上倾向中国,安全上依赖美国的二元化格局,这不仅有利于中国,也有利于地区的稳定。最后,应该清楚认识到发展依然是中国的根本,外交的目的只是为这一目标提供服务。实力是外交的基础,没有实力,就没有外交。目前无论是中国的崛起还是美国的衰退,都存在许多不定的因素,谁都无法预测下一步会如何?所以中国的外交目标依然是确保一个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以便中国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国内的发展和自身问题的解决,一旦中国自身问题解决了,那么外部问题也就更容易应付了。
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