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耶伦:有大智慧的小女子

 时间:2014-01-08 09:16:00 |  夏晓阳 | 字体:【 】| 阅读: 149

W020140108241308345837

图片说明:这是2013年11月14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国会参议院,珍妮特·耶伦出席听证会的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美国会参议院6日投票通过总统提名,美联储首位女性掌门人现身。

引言

1月6月,美国参议院以56对26的投票结果通过了对珍妮特·耶伦的任命,最终确认了她美联储新掌门人的地位,并将于2月1日正式接替于1月底结束任期的伯南克。在美国政府中,很少有像美联储主席这样既大权在握,又高度自主的职位。

作为世界第一大国货币政策的设计者,其一举一动不仅关乎美国经济和市场的兴衰,更影响到世界经济的脉动。因此,美联储主席人选的更换历来都受到世界的高度关注。

如果说伯南克执掌的美联储是拯救危机的8年,那么,在美联储即将开始退出量化宽松政策时,耶伦又将给美联储以及后危机时代美国的货币政策带来什么变化呢?在此,先让我们走近耶伦。

兴趣始于少年时代

现年67岁的耶伦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在濒临哈德逊河的中产阶级社区贝瑞吉长大。她的母亲曾是一名对金融感兴趣的小学教师,但为了照顾耶伦和比她大4岁的哥哥约翰,母亲选择了辞职留在家里。耶伦的父亲是一位家庭医生,在家接诊病人,一般周三下午关门歇业,这样全家人就有时间聚在一起。受管理家中财务母亲的熏陶,耶伦自幼对股票、经济学和报纸商业版颇感兴趣。耶伦曾就读于布鲁克林的汉密尔顿堡高中,各方面的成绩都是全年级拔尖的。在同学的印象里,她是一个既聪明又执着的学生,似乎游离于那个充满音乐、派对和政治骚动的青少年世界,她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从不羞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每年,学生报纸的编辑都会去采访代表班级发表毕业演说的人,耶伦既是编辑,又是演说人。毕业那年,她甚至自己采访了自己。在采访中,她谈到了对于旅行的热爱,还有她从8岁就开始收藏的石头,当时她有超过200多块不同的石块样本。她还谈到了自己上大学的计划,耶伦说,“我决定主修数学,或者经济学”。

学习经济学不仅结合了耶伦对数学的喜爱,也满足了她寻求解答那些影响民生问题的渴求。她曾说,她开始对经济学感兴趣是因为这种逻辑思考的方式可以教她如何帮助他人。1963年,耶伦高中毕业进入布朗大学,她很快就确定了目标。儿时的朋友苏珊·格罗萨特回忆起耶伦大一那年圣诞节假期时的情景。格罗萨特说,“她上了自己的第一门经济学课程,回到家后,给我发表了一个小时的演讲,告诉我为什么经济学是最棒的。很明显,从那时开始,她的热情就全放在经济学上了。”

本科毕业后,耶伦进入耶鲁大学攻读研究生及博士学位,并师从诺贝尔奖得主詹姆斯·托宾,一位主张政府干预经济的领军人物,认为政府政策能够将陷入衰退的经济挽救回来。耶伦也十分欣赏托宾将学术工作和服务公众结合起来的做法。直到今天,耶伦仍然认为托宾是她心目中知识分子里的英雄。

一对经济学家的结合

对于耶伦来说,美联储不仅是其事业成功的标志,更是生活中的转折点,因为正是美联储缔结了两名经济学家的美满姻缘。1977年,耶伦获邀加入美联储担任经济学家,阿克洛夫当时在美联储研究部任临时研究员,阿克洛夫早年因论文《柠檬市场》(也称《次品市场》)而闻名,并于2001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在美联储一次午宴中,耶伦和阿克洛夫相识,两人因对经济议题的共同兴趣和看法而惺惺相惜。耶伦的友人称,阿克洛夫的思维比较跳跃、有创意,耶伦则较稳重、明理,两人正好互补不足。不足一年两人便决定“闪婚”。阿克洛夫在一篇自述文章中写道,“我们不仅在性格上十分投契,而且在宏观经济学方面,我们的意见也始终高度一致。唯一的分歧是,她对自由贸易的支持比我多一点。”

耶伦与丈夫在研究上相互协助。上世纪80年代,阿克洛夫和耶伦的名字一同出现在许多学术文章的作者栏里。他们都是凯恩斯主义者,相信人的行为是不理性的,市场的运行也不完善,由此产生的问题无法自行纠正,政府必须加以干预。直到今天,她依然坚信这一理念。2012年,耶伦在接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商学院的杂志采访时说:“我们虽然欣赏资本主义,但在一定程度上,我们也相信它有自身的局限性,需要政府来干预市场,以使它正常运作。”

那时,等待耶伦的命运看上去与其他大学教授没什么两样。但在那时,她的才干——对政策的兴趣和思考问题时的一丝不苟,以及社交能力——已经引起一些同事的注意。他们中的一些人跟克林顿政府关系密切,有的就在克林顿政府内任职。

耶伦原本很可能走上一条默默追求学术成就、相对平淡的道路。然而,在1994年,当时48岁的耶伦接到白宫来电,邀其出任联邦储备委员会成员。从那时起,她的梦想开始起飞,在接下来的20年里,先后担任美联储理事、克林顿总统任内的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行长、美联储副主席,直至美联储主席。

“最有资格接任主席”

对耶伦来说,从旧金山到华盛顿,从大学到白宫,一路走来,虽有曲折,但步步为营,直至担任美国中央银行的负责人,应该是一个顺理成章的顶峰。不过,对外界来说,直到奥巴马提名耶伦出任下一届美联储主席,她能登上这个顶峰都还显得出人意料,因为美国人一直认为,美联储主席一职从来都是男人的竞技场,而此前多数人都看好前财长萨默斯。对此,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去年8月在《纽约时报》的专栏文章《美联储主席:看才干别看性别》中力挺耶伦。他说:“一个女人能够有效地管理美联储吗?这个问题根本就不该被提出来。美联储现任副主席珍妮特·耶伦不止能胜任这一工作,按照任何客观标准,她是全美国最有资格接任主席一职的人选。”而耶伦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同事、经济学家布拉德福德·德隆表示,耶伦“对经济状况、对经济政策效应的理解比她在美联储的大多数同僚都深刻”。

耶伦个子不高、满头银发,说话柔声细语,但表达观点时的说服力常常会让人惊讶。一位前同事形容耶伦是“有大智慧的小女子”。她长期以来都认为,监管可以避免舞弊并限制对经济增长的干扰,进而让市场受益。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前美联储副主席艾伦·布兰德说,“她总是会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观点,并能始终坚持。她也善于阐明观点,不会令持相反观点的人怒不可遏。”

然而,耶伦在政府任职的旅程并非一帆风顺。据她过去在白宫的同事讲,耶伦那时的日子并不好过,她经常在操纵政治的人那里碰钉子。但那段经历也让她炼成了钢铁般的意志。领导克林顿政府经济顾问委员会的两年时间里,耶伦在影响财政政策方面不甚成功。她是慎思之人,喜欢从多个方面考虑问题,不太适合需要对各种经济问题迅速做出评论的内部智库工作。她还发现,自己并不属于克林顿最亲密幕僚的圈子。

1999年耶伦退出美联储,重返耶鲁大学。在那段时间里,耶伦总结了从托宾教授那里学到并带入自身公共服务生涯的经验,针对“在没有常规干预的情况下,资本主义经济能否实现充分就业?”的问题,她的答案是:“肯定不能,决策者不可能拥有足够的知识与能力来改善对宏观经济产生的效果”。

2004年,耶伦回到联储系统,担任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行长,负责研究、监管地方银行,并参与制定货币政策。接下来的几年里,耶伦展现了相当深刻的经济见解。在联储系统的官员中,她于2005年率先提出房价高企是可能损害经济的泡沫。2008年,同样是她率先宣称经济已陷入衰退。到了2009年初,她对“漫长的停滞期”发出警告,驳斥了通胀即将来临的担忧。

耶伦将带来什么变化?

选择美联储的主席也许是奥巴马在第二个任期内最重要的经济政策决定。伯南克的继任者必须有足够的影响力来领导美联储意见不一的公开市场委员会,决定其刺激增长、寻求降低失业率的努力还要持续多久、力度多大。那么在耶伦的领导下,美联储未来的货币政策会走向何方?耶伦将面临的最大的决策挑战就是以何种速度退出或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继续维持伯南克在任期间推出的量化宽松政策。

此间经济学家普遍认为,耶伦能够得到国会的批准也意味着美联储的转变得到了强化,不再由专注于控制通胀、拥有丰富市场经验的官员执掌,而是由立志承担更广泛使命的学术界人士执掌,其目标包括稳定增长和最大限度地扩大就业。在金融监管方面,耶伦的态度跟奥巴马政府的观点更加接近,认为市场是不完美的,需要相当程度的监管。因此,耶伦继任后,总体上会延续现有的政策,一方面,她会延续伯南克在美联储留下的重要遗产之一,继续加强美联储对市场的干预、监管和在决策方面的透明度,减少市场投机和波动。另一方面,虽然耶伦对通胀的容忍度高于她的同事,但由于目前美国经济已显示出加速的迹象,对量化宽松政策的争议也在扩大,即便在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内部对通胀预期的担忧在上升。因此,短期内她可能会认为有必要建立她的反通胀信誉,适当加快量化宽松政策的退出时间表(当然,如果这种做法导致利率快速大幅上升,就像伯南克在去年6月的新闻发布会上暗示将缩减宽松政策后出现的情形,那么她也会迅速掉转马头)。但长期而言,她将继续践行她的理念,以货币政策(包括通胀手段)作为手段来降低失业率。

在后危机时代,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的正常化是相当困难的,政策制定者很难精确把握缩减宽松货币政策的节奏,既确保充分就业,又防止通胀快速上升,在这个问题上,几乎很难找到一条中间路线,以实现美联储的双重目标,更重要的是,货币政策并非医治经济衰退和促进经济增长的万灵药,有效的财政政策是必不可少的。

前财长萨默斯日前在《华盛顿邮报》上撰文称,美国经济存在着深层次的问题,如果不尽快制定有效的财政政策来刺激市场需求或进行结构改革来推动长期经济增长潜力,而继续让美联储以宽松的货币政策来给经济喂糖浆的话,那么美国经济将不可避免地陷入无休止的信贷扩张和资产泡沫的循环之中。也许耶伦会同意萨默斯的观点,通过增加基础设施投入和其他长期改革计划等财政措施来帮助经济实现健康稳定的增长,这意味着美联储可以减少干预,并使利率尽快回归正常水平。但目前华盛顿的政治环境使这种选择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于是留给耶伦只剩下一种选择,即继续以货币政策来充当美国经济的助推器,尽管副作用的风险正不断上升。

(本报华盛顿1月6日专电)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