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伴随国际格局的深刻调整,亚洲出现多种复杂因素,中国周边环境发生一系列变化,特别是周边外交的战略意义更加凸显。2013年10月中央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召开,从战略高度对周边外交作出了全局规划。中国周边外交的顶层设计已经清晰。2014年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周边外交值得关注。
中国社科院学者周方银认为,通过2013年的一些主动行动,中国外交初步建立起了一定的威慑力。
这一威慑力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他国在一般意义上害怕中国,而是为了使他国不敢轻易挑衅中国的核心利益与根本立场,使之逐渐形成一种思维:合作行为会受到中国的鼓励,挑衅中国则会承受惩罚,甚至是代价十分严重的惩罚。
2013年,对中国周边外交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年,因为这一年有不少具有深远影响的事情发生,它似乎孕育着中国外交的某些方向性变化。
周边外交初步形成“威慑力”
中国社科院周方银研究员指出,表面上看2013年中国周边问题仍在僵持,南海、钓鱼岛、朝核问题,都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短期内也看不到解决的方向和前景。但另一方面,周方银强调说,中国外交2013年越来越多通过采取“以我为主”,用一系列相互补充、互相配合的政策举措,初步打开了周边外交新局,“这一成功可能是绝大多数人一年前想象不到的”。
在周方银看来,目前中国外交初步建立起了一定的威慑力。这一威慑力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他国在一般意义上害怕中国,而是为了使他国不敢轻易挑衅中国的核心利益与根本立场,使之逐渐形成一种思维:合作行为会受到中国的鼓励,挑衅中国则会承受惩罚,甚至是代价十分严重。
“韬光养晦”中会“有所作为”
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看来,目前中国周边形势复杂,很难用一个单一的政策解决全部问题。他对未来充满信心:“今天中国外交遇到的问题,其实是成长的烦恼,是成功的产物。因为中国壮大所以国际上当然要关心你,周边国家一些矛盾的显现,也是对中国发展太快的担心。”
然而,随着中国周边外交动作越来越主动,一些非议随之而来。2013年,很多外媒越来越频繁地使用“强硬”一词描绘中国外交,传达了它们对中国的所谓“不安”,认为中国外交风格正在放弃过去的“韬光养晦”外交政策而转向强硬。
金灿荣教授并不认同这种看法。他指出,总体讲,过去一年来的表现证明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在外交战略上还是坚持韬光养晦路线的,反复重申我们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争取互利共赢,在战略上是不变的。
“很多人在谈论中国外交的韬光养晦时,都忘记了后面还有四个字——有所作为。我个人认为,2014年中国外交会在韬光养晦的前提下,增加有所作为的比例,而有所作为的方向,主要就是在周边。2014年,中国周边外交领域将加大投入,加强协调,加强战略性。”
金灿荣解释说,中国先后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印缅孟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等一系列重大外交倡议,都是围绕中国周边展开的。
金灿荣指出,目前的中国外交有两个问题:“一是美国对中国有些不信任,二是周边国家和中国有些矛盾。”
在谈到如何化解这两个问题时,金灿荣说:“美国现在大概也没有意志和精力与中国直接碰撞,基本上是借力打力,所以如果中国能把周边稳定住,其实两个矛盾就可以一起化解。”
周边外交与大国外交并重
2013年,中国周边外交更重要的变化,是初步形成了“顶层设计”。去年10月,中央召开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周边工作座谈会,对周边战略目标、外交方针、总体布局和工作思路进行了重要的部署。
周边与大国外交并重
金灿荣教授指出,这次周边外交座谈会的意义非常深远,“这意味着中国周边外交的顶层设计已经规划好了。”
过去,在中国外交总体布局中,“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金灿荣教授说,虽然过去也一直强调周边外交的重要性,但是在中国外交的具体实践中,周边外交还是被放到大国外交之后。“这次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的召开,释放出最重要的信号,就是对中国周边外交的重视程度大幅提升,在外交系统内部周边外交可以与大国外交平起平坐。”
国安会重点:周边
金灿荣教授指出,周边外交下面一个问题就是落实,现在“惠、诚、亲、容”,表现出的态度很好,设想也很多,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互联互通、区域安全合作框架等,重点就是要重落实。他提醒说:“也许2014年,别的国家也会针对中国这么多的倡议提出一些反设想,构成反弹。所以,开局不错,下面一个问题就是中场守住,要重落实,扎扎实实把中场做好。”
去年年底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建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同样是着力从顶层设计角度对中长期对外工作进行战略规划,这是外交科学统筹的一个重要标志。金灿荣认为,随着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成立,中央将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他预测说,国安会运转起来后首先就会把工作重点放到周边外交领域。
问计2014周边外交如何破局?
支招一:
让行动跟上预期
周方银认为,2014年中国周边外交工作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如何使中国外交后续的行动跟上已经形成的预期,让很多大的思路和重要的提法落到实处。
在过去一年,中国周边外交十分进取,并且已经取得多方面有形和无形的成果,在这种情况下,未来一个时期,周边外交可以更好地实现进取与克制之间的平衡,形成一种在本地区有作为但很亲切、令人安心的中国外交形象,这也有助于从长期营造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使周边地区成为中国崛起的积极推动因素。
金灿荣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认为2013年中国的周边外交工作开了好头,中国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宏大设想,外界对此的期待非常高。2014年的首要工作就是要将这些宏大设想付诸实践,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纸面上。
支招二:
战略主导 经济支撑
金灿荣还提醒,中国经略周边的宏大畅想面临着不小的困难。他举例说:“中国提议修建的中吉(吉尔吉斯斯坦)乌(乌兹别克斯坦)铁路,被外界认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内容,然而修建这条铁路的建议在去年12月被吉尔吉斯斯坦总统公开拒绝。”
有意思的是,阿坦巴耶夫的此番言论是在其刚刚结束对莫斯科的访问后作出的。无独有偶,俄罗斯也在去年底开始于与中亚国家交通部门专家共商修建“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铁路”的前景。
金灿荣意味深长地说:“中国的举动被某些大国认为动了自己的奶酪。”在谈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设想时,金灿荣解释说这个设想的目的是希望能将太平洋与印度洋打通,但现在印度作为该地区的大国,其态度尚不明确。
外交学院教授苏浩呼吁,中国在2014年周边外交应该战略安全与经济合作“两手抓”,以战略安全的协调为主导,以经济社会融合为支撑,推动中国周边问题的解决。
苏浩解释说,在当前东亚合作进程中,产生了一个悖论现象,即中国与东亚国家间的经济合作越来越密切,可是中国与东亚周边一些国家的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相互关系因领土争端和海洋安全问题而日益紧张。我们重视是东亚的区域合作和经济一体化,短板却是战略安全。
支招三:
提升战略竞争手段
苏浩进一步阐释说,2014年我们主要应该在东海和南海两个方面补上战略安全这块短板。在东海,中国应采用战略竞争性手段切入,更多强化我们在东海的军事能力和海上执法力量,提升中国的战略地位。他指出,美国并不希望和中国正面对抗和直接冲突,因而也将会在一定程度上约束日本。美国战略再平衡的意图,就是解构东亚一体化进程。美国要在中日之间打入楔子,而钓鱼岛是个有效的切入点。而习惯于当东亚老大的日本,不甘沦落为二等国家,所以试图联合“海洋东亚”来对抗“大陆东亚”,掀起一场与中国的战略性竞争。
周方银也认为,未来一个时期,中日是周边博弈的焦点, 他表示,中日博弈有它自身的复杂性。
一方面,中日本身存在若干结构性矛盾,历史问题、钓鱼岛问题、地区主导权问题等问题都交织在一起。
另一方面,日本还在一定程度上作为美国的代理人与中国在博弈。中日博弈的结果,对于未来的地区秩序以及中、日分别在东亚地区的地位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周边外交大事记
2013年,中国周边外交开创出新局面。中国同周边21个国家开展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级别交往,基本实现了高层交往全覆盖。
2013年,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升到新阶段。在过去的一年,中俄元首先后5次会面,两国经济、能源、人文、地方、军事等各领域合作提升到新水平,国际战略协调与合作提升到新高度。
2013年,中国针对菲律宾等个别国家在南海的侵权行为进行斗争。与东盟国家在《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框架下举行“南海行为准则”磋商。同文莱和越南就海上共同开发达成一致。
2013年10月,中国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确立了今后5至10年中国周边外交的战略目标、基本方针和总体布局,为周边外交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前景。
2014年,中国两场贵宾云集的“主场外交”看头十足,时隔13年,APEC峰会再回中国,将于今秋在北京举行;今年5月,亚信峰会将在上海举行。
展望2014周边外交五大热点
热点一:中日关系
谨防擦枪走火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去年年底参拜靖国神社无异于个人政治“摊牌”之举,意在宣示其走右翼路线决心,争取右翼和保守势力支持。当前,安倍执政重心已由经济转向军事安保。
日本政府今年计划通过修改宪法解释方式解禁集体自卫权,并完成美日“防卫合作指针”修改,重新安排两国在同盟中的分工。其目的就是:建立国防军,摆脱战后体制。
金灿荣指出,安倍的参拜举动绝非偶然,而是大战略的考虑。需要警惕的是,当安倍在错误道路上越走越远时,日本国内反对力量日益被边缘化,这令安倍的错误行为缺乏制衡。
金灿荣强调,已经陷入低谷的中日关系在2014年将充满风险、悬念和不确定性,各方需警惕严防擦枪走火事件的发生。
热点二:南海问题
国际仲裁有道坎
2013年,杂音不断的南海争端取得了重要进展,局势有所缓和,显示有关国家有意愿、有智慧处理分歧。
但金灿荣担心的是,2014年南海风波有可能出现大的争议点就是菲律宾提出的国际仲裁,2014年的3月31日会是个非常重要的坎,国际仲裁法庭会要求中国做出回应,如果中国拒绝做出回应,可能会拖到2014年的9月,如果中国再不做出回应,那可能国际仲裁法庭就会以自己的程序来行事。
热点三:TPP谈判
中国经济面临新挑战
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原定在2013年底达成,但目前已经推迟到2014年。参与TPP谈判的12个国家,大部分都是中国周边国家,其经济规模占世界经济总量将近40%,贸易规模也超过了全球贸易额的40%。
中国目前没有参与TPP谈判,一旦谈判成功,中国经济将面临新挑战。金灿荣形容说,这将是又一个当年WTO式的考验。
热点四:阿富汗撤军
影响中国西部安全
阿富汗是我们的重要邻国,中阿双边关系非常重要。阿富汗局势与我国西部地区的稳定息息相关。中国一直积极参与阿富汗的战后重建。2014年,中国还将举办阿富汗问题伊斯坦布尔进程外长会。
但与此同时,2014年,阿富汗局势将面临两个重大节点。第一个是4月份大选,第二个美国要在年底前完成从阿富汗的全部撤军。金灿荣指出,外界担心美国撤军后阿富汗将进入一个权力真空期,可能会间接影响中国西部地区的稳定。
热点五:朝鲜半岛
不确定性增加
2014年将是金正恩主政的第三个年头。金灿荣担心的是,外界越来越难以预测朝鲜半岛局势的发展,其不确定性也在增加。
关于朝核问题和六方会谈,能否在2014年取得突破,也将是外界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