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延续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提法,并进一步明确了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和重点任务。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坚持把以人为核心贯穿于新型城镇化始终,融入到城镇规划、建设、经营和管理等各个方面。
坚持把以人为核心贯穿于新型城镇化始终,就必须坚持以人口城镇化为首要任务。中央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既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城镇化工作中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更主要是基于我国特殊国情、特定发展阶段及国内外城镇化历史经验与教训而作出的战略抉择。从特殊国情、特定发展阶段来看,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当前世界上实现城镇化的发达国家人口加在一起也就10亿左右,在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实现数以亿计人口城镇化的深刻社会变革,就必须把以人为核心摆在首位。从国内外城镇化历史经验与教训来看,历史上世界城市化浪潮衍生的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恶化、资源短缺、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城市病”,尤其是与我国同属发展中国家的拉美诸国在城市化进程中所深陷“拉美陷阱”,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反面样本;我国过去几十年倾向以物为主的城镇化实践,只讲土地城镇化,不重人口城镇化,使各式各样拼土地、拼资源、拼成本的圈地造城运动愈演愈烈,也为中央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供了逻辑前提。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2.57%,这实际上是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如果剔除城镇2亿左右的农民工,我国真正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35%左右。所以,一定要把人口城镇化作为当前我国城镇化工作的首要任务,通过大力推进户籍、医疗、教育、就业、社保等各方面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到2020年确保实现“三个一”,即解决约一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约一亿人口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约一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使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或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坚持把以人为核心贯穿于新型城镇化始终,必须坚持以多元并行为主要路径。我国巨大的人口城镇化任务,要求我们必须选择多元并行的发展路径。首先,布局应多元化。按照国家“两横三纵”宏观战略布局,从各地区位优势、现实大势和未来趋势出发,因地制宜,上下衔接,抓紧编制各地区域性城镇化规划。规划编制,既要坚持前瞻性、科学性,准确把握城镇发展的定位、定性和定向,又要注重权威性、严肃性,制定的规划红线、生态绿线、自然水体保障黄线、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紫线,不能随意变更,随意突破。其次,规模应多元化。实现数以亿计人口的城镇化,发达国家单一型、集中式的大城市发展老路肯定走不通,必须按照以人为核心的要求,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重点发展中小城市的新路。怀化作为地级城市,要围绕构建湘、鄂、渝、黔、桂五省(市、区)周边中心城市,大力推进以鹤中洪芷一体为龙头、其它特色县城为骨干、县城周边小城镇为支撑点的城镇化进程。再次,主体应多元化。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社会参与的思路,以城市建设投资公司为龙头,放宽政策,放开领域,积极鼓励和引导多种经济成分参与城镇建设和经营,努力培育和壮大城镇化发展的市场化、多元化主体。具体做到“五个善于”,即大力申报项目,善于用国家的钱办城镇的事;大力招商引资,善于用市外的钱办市内的事;大力盘活资源资产,善于用看不见的钱办看得见的事;大力政策融资,善于用未来的钱办现在的事;大力改革创新,善于用民间的钱办社会的事。另外,风格应多元化。坚持走差异化、多元化路线,注重把自然、历史、经济文化和地方特色融入城镇空间,确立和放大特有的区域文化符号和文化标识,建设和形成城镇标志性地段和标志性建筑,着力打造彰显个性、凸现特色、风格独具的“不一样”城镇,切忌遍地开花、贪大求全、千篇一律、千城一面。
坚持把以人为核心贯穿于新型城镇化始终,必须坚持以产业发展为重要支撑。城镇化的本质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是与经济发展相伴而生的客观现象。马克思曾经说过:“商业依赖于城市的发展,而城市的发展也要以商业为条件。”从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讲,往往是先有市、后有城,而不是先有城、后有市。因此,必须坚持产业先行、以产兴城、产城一体、以城促产,实现产业化与城镇化融合、协调发展,决不能超越产业发展阶段,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地圈地造城。从另一方面讲,坚持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也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因为就业是民生之本,只有让进城农民稳定、充分就业,才能住得下、留得住、稳得久,否则只是换了副市民“马甲”。以产兴城,不能贪大求全,面面俱到,关键要培育和壮大各自的特色主导产业,形成工业、农业、服务产业、文化旅游产业等不同的城镇产业带动类型。怀化作为五省(市、区)接边中心城市,发展商贸物流既有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更有浓厚的产业文化积淀,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构建商贸物流中心、打造生态文明城市”的战略定位,真正让商贸物流成为产业主导、经济支撑、城市名片。同时,要随着鹤中洪芷一体化的实质推进,及时把文化旅游纳入怀化特色主导产业来培育和打造,让商贸物流与文化旅游两大产业深度融合、良性发展。
坚持把以人为核心贯穿于新型城镇化始终,必须坚持以生态集约为基本原则。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中期工业化的阶段性特征,以及面临的巨大城镇化历史任务,要求我们必须走绿色、低碳、循环、集约、智能的城镇化发展新路,不可能再走过渡依赖资源开发和投资拉动的发展老路。一要注重生态保护。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发展理念,依据原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镇显山露水、错落有致、保持原汁原味,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按照路旁增绿、空地建绿、拆墙透绿、近山植绿、水体泛绿的思路,切实搞好城镇园林绿化,尽最大努力恢复和放大城镇原有的自然风貌。二要注重资源集约。土地是城镇最大的资产,也是城镇最大的资源。要坚持城镇耕地红线,在严控增量的前提下,着重在盘活存量上作文章、挖潜力,坚决掘弃大拆大建、乱占乱挖等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甚至土地破坏行为。三要彰显人文历史。历史和文化是城镇的灵魂,没有历史文化的城镇化,将使城镇失去特色和灵魂,失去竞争力和归宿感。因此,在城镇规划、建设、经营和管理过程中,我们既要体现现代理念、融入现代元素、呈现现代气派,更要善待历史、传承文化、弘扬人文,致力发展有历史记忆、地方特色、民族特点的个性城镇和魅力城镇。同时,要对城镇历史和文化进行全面整理、深入挖掘、高度提炼,按照“根植历史、引领未来、形神合一、相得益彰、内外兼顾、双重导向、独树一帜、突出特色”的原则,逐步形成和打造自己的“城镇精神”。
坚持把以人为核心贯穿于新型城镇化始终,必须坚持以城乡一体为根本方向。城乡一体化发展是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最大特色,也是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根本方向。我们必须把城乡统筹发展理念贯穿于城镇化工作全过程,推动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使城镇更像城镇,农村更像农村,城镇现代文明与农村田园风光相得益彰。重点是要加快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在规划一体化方面,应坚持把城镇社区与农村村落、工业园区与农业基地、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作为整体进行规划和建设,推进新村镇、新农村融合发展,实现农民就地就业、就地进城。在基础设施一体化方面,要坚持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推进,让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向农村延伸,农村基础设施逐步与城镇对接,从而实现交通、通讯、电力、广电、供水以及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城乡共建、城乡共网、城乡共管、城乡共享。在公共服务一体化方面,要以城乡户口登记一体化为突破口,打破城乡壁垒和身份区别,剥离依附于户口之上的不同待遇,实现城乡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此外,还要大力推进建设用地市场城乡一体化,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的途径和办法,逐步实行农村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为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作者系湖南省怀化市政府党组成员、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