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腐败无“特区”,反腐亦无“禁区”

 时间:2014-01-20 10:50:00 |  向大兴 | 字体:【 】| 阅读: 137

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纪委三次全会上指出,2013年反腐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也要看到,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一些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影响恶劣、亟待解决。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品读习近平总书记的反腐表述不难发现,该讲话不单单是对十八大以来的反腐成果和思路进行集中“晾晒”,也是通过“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作风问题都与公款、公权有关系”、“不能让制度成纸老虎、稻草人”、“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等铿锵有力的表述,再一次向公众彰显中央在反腐问题上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争取反腐败斗争新胜利,开创反腐败工作新局面的“动员令”和“集结号”。

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将反腐斗争进行到底。

2013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对官场来说堪称“禁令之年”,从年初“八项规定”开始,17道禁令规定如同17次亮剑,无一不切中时弊,令党风政风耳目一新,也带动了社风民风的好转。我们看到,从中央到地方,“三公”开支得到下降,“四风”正在逐步得到纠正,这些制度制定是符合我们工作实际的,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果,进一步促使权力回到制度的“笼子”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一系列禁令和规定的出台,深入民心,贴近民意,得到了各地的拥护和支持,也彰显了党和国家反腐的坚定决心。

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拉开了本届领导人轰轰烈烈整顿吏治的序幕。不久后,“六项禁令”面世,打响了2013年反腐的“第一枪”。随后,中央动作动作频频:从遏制“舌尖上的腐败”,治理“车轮上的腐败”,到惩治“月饼盒里的腐败”,再到严禁“贺卡上的腐败”。这表明了中央反“四风”工作“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反腐上,用“大小齐抓,不留死角”的工作做法,“既抱了西瓜,又捡了芝麻”。纵观中央禁令,涉及到食、住、行、游、玩、用等方面,甚至包括了禁烟令。换言之,大吃大喝不能有了,随便配备公车不现实了,想住豪华宾馆、坐头等舱几乎不可能了,到娱乐场所潇洒被盯住了,办公面积压缩了,想出国不那么容易了,向上级部门赠送土特产被禁止了,靠婚丧嫁娶敛财要吃苦头了,连公款买贺年卡、烟花爆竹都被叫停了,甚至要求领导干部在公共场所要带头遵守禁烟规定了。

一年时间出台17项禁令对中央八项规定进行补充,使“四风”问题无所遁形,这与党中央的反腐决心和打击腐败的力度分不开。17道禁令抓住节点弘扬良好风气到抓办案执纪强化惩戒问责;从抓好通报曝光形成强大震慑到抓方式创新巩固改进作风成果。从这一项项工作的展开、一项项禁令的出台都可以看出中央对腐败的零容忍和反腐败的坚强决心。

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将反腐斗争进行到底。

人们常说,“老虎”作报告,“狐狸”听报告,“苍蝇”、“蚊子”戴手铐,讲的就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一个反腐败的状况,也就是触动高级干部的比较少,动摇科处级干部的多。大家都知道,很多都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或者说上行下效,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仅仅是拿一些下面的部门来当“替死鬼”,而上面的“涛声依旧”,就会让“八项规定”流于形式,难以发挥更大的作用,难以在社会上形成真正的示范效应,也难以让基层心服口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既拍苍蝇,又打老虎”,十分在理。这两者是相辅相成,“拍苍蝇”可以防微杜渐,从小处防止不正之风的萌芽、滋生和发展;“打老虎”可以以儆效尤,让外界看到打击破坏规则的老虎的决心,这样既能对“老虎”起到威慑作用,也对外界有警示作用。如果只敢“拍苍蝇”,那就会让“老虎”无所畏惧,“苍蝇”在“老虎”的保护下也将平安无事。而在我们周围,老虎苍蝇错综复杂,许多苍蝇“茁壮成长”,成为老虎;一些老虎“饱食终日”,变成“猛虎”,要处理这些难题,唯一的办法就是“既拍苍蝇,更打老虎”。正如十八大报告所讲的“不管涉及什么人,不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严惩不贷”。

2014年1月10日,中央纪委监察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中央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黄树贤向全国媒体通报了“2013反腐工作成绩单”:2013年,全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接受信访举报超195万件(次),总量比上年增长49.2%;共立案17.2万件,结案17.3万件,处分超18.2万人。其中,30420名党员干部因违反八项规定精神被处理,36907名涉腐官员被立案查办,18.2万干部受党纪政纪处分,31名中管干部被查。据不完全统计,上述被查高官中,包含19名省部级官员。其中有3名正部级官员,分别为国资委原主任蒋洁敏、公安部原副部长李东生、四川省原政协主席李崇禧,前两位高官落马前同时身为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需特别指出的是,2013年,薄熙来、刘志军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社会反响极大。十八大至今,落马的省部级官员数量之多、频率之高,确实比较少见。可以说,从近30年来省部级高官被查处的密度和速度来看,新一届中央领导层的反腐败力度可以说是最大的。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既拍“苍蝇”又打“老虎”,彰显了中央反腐的勇气,体现了中共对腐败现象“零容忍”的态度,表明了腐败没有“特区”、反腐败更没有“禁区”。

以“巩固疗效”、“常抓不懈”的恒心将反腐斗争进行到底。

2013年,经过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的共同努力,我们已经确立了一个好的反腐倡廉的大环境,大多数人都能做到自节自律,兢兢业业,克己奉公,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也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这就需要我们的党进一步以大智慧、大勇气、大决心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反腐不可能一劳永逸,一蹴而就,而是一门“苦差事”,需要“功夫”到家、长期坚持、常抓不懈。如何才能做到“功夫”到家,将反腐工作进行到底呢?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反腐思路,我们应该在坚定反腐决心、鼓足反腐勇气的基础上,强化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

目前,反腐主要依靠外部高压发力,各项制度机制还不足以“管住”腐败魔爪,铁窗的震慑敌不过“伸手”那一刻的贪欲和侥幸。当人民担负的责任和使命被权势迷失,“自律”不足以铲除腐败基因,所以更要靠“他律”。因此,要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确保权力在公开中监督,在监督中行使,在行使中得到制约,推动“由内而外”的廉洁清新,铲除不断变异和东躲西藏的腐败“百变”,把反腐事业做成“不腐事业”,才能坚定不移的把党风廉政建设引向深入。

要建好制度的“笼子”,就应加强制度的顶层设计,全面深化包括经济体制、行政体制、干部人事制度和司法体制在内的各方面体制的建设和创新,使制度建设做到配套完整,发挥整体合力。真正实现靠制度管人、管权、管事、管钱、管物,努力做到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要完善制度的可操作性,尽量消除制度执行过程中的“弹性空间”和“灰色地带”,努力健全制度执行的工作机制,避免制度在执行中走样,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要增强权力制约和监督效果,强化制约,科学配置权力,形成科学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着力改进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行使权力的监督,加强领导班子内部监督。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让广大干部群众在公开中监督,保证权力正确行使。强化责任追究,不能让制度成为纸老虎、稻草人。唯有此,才能根除腐败“毒瘤”,冲出腐败“围城”,让腐败无处遁形。

(作者单位:重庆市梁平县委组织部)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