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陈永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里程碑

 时间:2014-02-01 13:19:00 |  陈永胜 | 字体:【 】| 阅读: 128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这个决定将成为指引中国未来发展的科学指南、行动纲领和思想灯塔。《决定》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拓展和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产生深远历史影响,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实现了改革的价值取向由效率优先向社会公平正义为主的转型,这就使改革的价值取向更加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要求。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目标之一,但以计划经济为核心的传统社会主义在追求社会公正的过程中忽视了效率的作用,使传统社会主义出现了物质匮乏、一大二公、大锅饭、平均主义等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这就决定了我国改革的开始阶段必须以提高效率为价值导向,在这种改革价值导向下,制约人们创造活力的整个旧体制被打破,3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社会一直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中国迅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30多年也成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黄金发展期之一。但是改革发展到现在,我们在经济高速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社会发展滞后、贫富分化加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因此,如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发展中更加满足整个社会对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成为当前中国社会中非常重大而紧迫的现实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60条重大改革举措正是从制度重构的角度全面深刻地满足了我国整个社会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日益增强的需求,这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关键阶段再次重新定位改革的价值取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实现了改革目标由重在破除旧的体制机制向重构新的体制机制的转型,这必将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更加成熟、更加符合我国现代社会发展要求。制度带有根本性、长期性、全局性,没有制度的创新发展就不会有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总结世界性大国兴衰成败的历史过程,一条非常重要的经验就是大国崛起必然伴随的是制度上的革命性变化,改革是实现制度变革的主要途径和动力源泉。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在谈到我国改革的地位和性质时就明确指出“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正是在对改革的地位和性质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我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蓬勃发展,深入推进,成就举世瞩目。经过30多年的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中日益成熟,束缚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已经被打破,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社会格局的初步形成,旧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完全破除,一些体制机制的弊端还比较突出,部分旧制度的惯性作用仍然顽固地阻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因此,构建科学合理、规范有序、运转高效、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制度体系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亟待破解的时代课题。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顺应历史发展的规律,在党的文献上第一次提出改革的总目标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总目标的提出顺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使改革由此实现了从物质层面向制度建设层面的跃升,是一次重大的理论创新和突破,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实现了改革内容由比较注重经济体制改革向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和生态体制改革的系统转型,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格局的发展要求。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认识主要集中在物质层面上,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制度前提和理论准备;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了“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总体思路和发展战略,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深入发展;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的不断推进,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适时地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上提出了政治文明建设的历史使命,拓展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情况、新要求和新任务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大理论观点,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科学发展的理论基础更加厚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在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对制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提出了改革的总目标、总要求,明确了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必然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推进到新的历史起点和阶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产生强大的推动力。

四、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实现了改革策略由摸着石头过河向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的科学转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上的深化和升华。我国是一个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社会体量大的发展中大国,在我国这样一个国情复杂的大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没有成熟的经验和模式可以借鉴。改革作为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基本途径也无现成的经验遵循,只有运用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的方法,这种方法人们形象地将其概括为摸着石头过河,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实践的深入发展,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继续单纯沿用摸着石头过河的办法不仅无法继续推进改革,而且也可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带来巨大的风险。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加强顶层设计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上的自觉和自信,也体现了我们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上的深化和升华。这种改革策略上的科学转型,不仅提高了改革决策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协调性,而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必将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作者系省委党校教授)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