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改革或将改变资源价格刚性上涨趋势

 时间:2014-01-29 12:08:00 |  张一鸣 | 字体:【 】| 阅读: 148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我国资源价格的市场化改革或将进入加速阶段。中国资源价格改革应当如何推进?以水、石油、天然气为代表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目前还存在哪些问题?价格改革将对市场产生哪些影响?对此,中国经济时报专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冯飞认为,随着资源价格改革的深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或将改变资源价格刚性上涨的趋势,有利于改善能源结构,提升我国的整体竞争力。

中国经济时报:《决定》透露出什么样的资源价格改革信号?

冯飞:《决定》中特别强调要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其中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关键是价格信号要及时、正确反映市场需求、不被人为扭曲。

在中国的商品价格和服务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中,绝大多数都通过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价格,但是确实也有一些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形成机制存在问题,主要集中在资源类产品上。而包括能源、水、矿产资源等在内的资源类产品,都属于基础性产品,与国民经济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因此这些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如果不被理顺,将不能够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关系,有可能造成资源错位,并对整体经济运行产生重大影响。

与此同时,由于我国资源类产品价格刚性僵化,制约一些新产业发展和新技术应用,比如智能电网。未来新的价格形成机制通过市场竞争实现,资源价格可以倒逼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现有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冯飞: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如何定价。在资源类产品中,部分产品的价格目前主要采取政府定价的方式,并不是由市场决定价格,导致产品价格的刚性上涨,比如电价、油价、天然气价格,以及以铁路为代表的交通运输价格等。同时,由于这些行业竞争不充分,容易形成主要运营企业和政府价格管制部门之间的博弈,使涨价变成常态。因此,中国现有的价格刚性上涨的机制,不仅不能以市场配置资源,还会影响到我国的整体竞争力。

二是资源的比价关系。不同的产品间存在替代性关系,比如能源中的煤和天然气,国内产品和进口产品存在比价关系。目前,多个能源产品比价关系扭曲,造成在相关领域提出改善能源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改善交通运输结构等目标落空。

三是政府监管不到位。一些资源领域存在垄断,一方面应在可竞争性领域和环节放开,引入充分有效的竞争;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具有自然垄断特性的环节,尤其是网络环节,应引入有效的政府监管,包括价格监管,以克服垄断带来的弊端。

中国经济时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冯飞:解决上述三个方面的问题,要进行资源类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包括三个方面。首先要解决如何定价的问题,过去老的价格形成机制存在三个不反映,不反映市场供求关系;不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不反映环境损害的外部成本,改变上述三个不反映就要建立新的资源类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其中改革的基础是由市场决定价格而非政府定价。

其次要形成一个合理的比价关系。比价关系合理与否最根本的是要基于市场,同时政府出于公众利益考虑要灵活使用税收手段,比如对于能源领域中对环境产生较大负面影响的产品要征收污染税,以调节能源产品之间的比较关系,促进能源、交通等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要加强价格监管。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要建立基础制度,其中最重要的基础制度是成本规则。

第二,尽快弥补价格监管中的真空,比如天然气管网监管、石油管网的监管,并增强政府监管能力建设。当前,政府监管能力明显不足,专业化水平不够。未来,政府监管的重点环节应从前置性环节转到事中和事后,以过程监管为主,这意味着政府资源配置要发生大变化。以目前中国的资源配置情况来看,不能满足过程监管需要,需要设立相对专业性的独立监管机构,特别是在自然垄断环节。

第三,公众参与。近几年,在特许经营领域涉及到价格调整时,虽然有形式上的价格听证制度,但并没有效果,也没有充分反映民意。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是建立起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只有充分、完整、准确地披露信息,公众才有能力真正参与到价格听证中,发挥其作用。

中国经济时报:资源价格改革涉及到诸多方面,如何设计资源价格改革的路径?

冯飞:资源价格改革的联动性比较强,要统筹考虑、逐步推进,不能毕其功于一役。目前资源类产品价格改革问题突出,主要是政府定价矛盾比较突出,难度很大,重点在于强调顶层设计、系统推进,首先要突出几个重点。

首先是价格改革和市场机制、竞争机制的引入相辅相成。资源价格改革比较重要的领域是能源、水、电信等,普遍存在竞争不充分的问题。

其次部分领域的改革可以更大胆一些,进一步加快推进。比如天然气价格改革,过去天然气采取的措施过渡性太强,改革不彻底。随着未来进口天然气比例越来越高,现有的用国内价格弥补进口天然气的定价方式,将随着补贴的能力越来越弱而不可持续。

最后,资源类产品的市场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在当前竞争不充分的情况下,国际市场价格出现较大幅度波动时,政府可以采取临时性价格干预,而非常态性的直接定价。应当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建立一个多边的和国际市场相通的市场体系,增强我国资源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价格话语权。

中国经济时报:资源价格改革将对市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冯飞:资源价格改革后,价格将从刚性上涨变成有涨有跌,对于高耗能资源密集型产业将产生较好影响,使其更加理性地发展,减少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下游使用资源的企业可以通过生产组织方式的调整和优化来节省其资源能源价格支出。同时,虽然中国目前的能源价格水平高于一些国家,但是中国的人均资源占有量比较少,未来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和资源环境压力将始终存在,不可能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形成很低的能源价格。主要用能企业应通过分析能源市场供求关系来判断能源价格走势,进而调整其经营策略。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