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传承与革新并重 重焕传统文化生机

 时间:2014-02-11 07:37:00 |  本报记者 王广禄 | 字体:【 】| 阅读: 156

春节是我国最富特色的传统节日,近年来,以吃喝为主的物质消费不再成为春节生活的主旋律,多元的文化选择正回归人们的节日生活。学者认为,需多方合力复兴中华传统文化,实现传统民俗以至民族文化的现代产业化、国际化,更好地满足和引领大众的文化消费需求与观念。

灯彩业发展冰火两重天

马年春节期间,各地纷纷推出精彩纷呈的民俗文化活动,历史悠久的庙会和灯会成为北京、上海、南京、青岛、成都等地的重头民俗活动之一。春节黄金周期间,以秦淮灯彩为主要展示内容的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共接待游客185万人次,夫子庙商圈实现旅游商贸总收入达3.35亿元。

“秦淮灯火(彩)甲天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秦淮灯彩代表性传承人顾业亮说,秦淮灯彩是我国灯彩艺术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其制作艺术和灯会活动源远流长。历经多年传承与创新,秦淮灯会、秦淮灯彩得以复归和再度兴盛,并分别于2006年、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而与重焕活力的秦淮灯彩文化相比,我国亦有一些地方的灯彩文化逐渐衰落。工艺独特的海宁硖石灯彩正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现有几十名制灯艺人的年龄均在五六十岁以上,年轻人多数不愿意从事这项工作,其逐渐衰落的困局亟待破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灯彩曾是中国灯彩四大流派中最负盛名的一派,然而近年来其发展道路与秦淮灯彩迥异,产业缺位,甚至在苏州当地举行的灯会上都已难再见到苏州灯彩的身影。

灯彩行业发展所呈冰火两重天之势,折射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之困。

革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活力

传统文化遭遇发展低谷有深刻的经济社会发展因素。苏州市职业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李涵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和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改变,传统民间习俗观念日渐淡化,从而使耗时费工而价格不高的苏州灯彩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市场严重萎缩,技艺传承后继乏人。

顾业亮说,与其他传统民俗艺术行业一样,秦淮灯彩制作手艺也一度面临失传危险。由于彩灯一般由民间家庭小作坊扎制生产,传统手工制作工艺流程相当复杂,市场销售时间、途径单一,且年轻人对这种手艺缺少兴趣,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秦淮灯彩发展缓慢,不少艺人面临生存难题。

当下,以灯彩和灯会为代表的传统民俗文化艺术产业也面临传承与革新的两难困境。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陶思炎认为,目前问题主要表现在:保护与利用如何同时并举,如何在传承特色技艺的前提下实现工艺创新,如何在推进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避免产品粗制滥造和无序竞争,如何在专业化管理尚不成熟的条件下拓展市场等。

20世纪80年代末,南京市恢复举办每年一度的秦淮灯会,它打破了传统灯会展出内容较单一的桎梏,将灯会与年度文化旅游活动进行统一规划,组成统一的秦淮文化传播平台,这一平台为秦淮灯彩恢复活力注入了直接动力。在制作技艺上,秦淮灯彩艺人将现代化制作工具、手段引入灯彩制作,不断提高扎裱技艺,将形、色、光、声、动等组成要素融合于花灯一身,增强参与性和趣味性,使得这一久负盛名的古老民间艺术焕发出青春活力。

走向市场系传统文化出路所在

“秦淮灯会办得一年比一年热火,为秦淮灯彩艺术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顾业亮表示,秦淮灯彩发展得如此红火很大程度上缘于良好的地域市场,这为秦淮灯彩顺利传承创造了条件。

市场化、产业化发展应成为传统文化的发展方向。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萧放认为:“传统工艺应该走向市场。只有市场培育之后,它才能有效地在社会中传承。绝技绝学完全靠保护,生命力非常有限。”

陶思炎认为,传统文化在实现产业化的进程中需集中多方智慧形成合力,如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提供完备的基础设施服务;用活地域特色文化资源,加强产学研结合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完善并拓展产业链带动关联行业的整体发展。秦淮灯会的复兴即为其他民俗艺术创造了发展空间,推动了南京剪纸、空竹、绳结、雕刻、皮影、兽舞、秧歌、踩高跷等民间艺术的发展。

同时,产业化进程必须坚持革新与传承并重,避免功利化倾向和产品同质化导致传统和特色消失。陶思炎强调,传承是维护民俗文化传统的重要手段,也是保持民族特色的可靠路径。时间与空间、生活与商卖、艺术与教育等是不可忽略的传承要素,而从艺者构成的直接传承人和由民俗艺术的收藏者、研究者、工作者、出版者及爱好者构成的间接传承人,则是传承中最重要的因素。

有学者表示,人才队伍建设的不足是制约传统文化产业发展壮大的瓶颈之一。强化人才储备、打造人才梯队尤其是青年人才梯队,是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